浙江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糧食安全和高效生態農業強省建設,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目標,聚焦鄉村振興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強化央行貨幣政策工具運用,組織浙江省金融機構持續加大金融資源投入,不斷改善糧食生產經營條件,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抓高標準農田建設融資,助力夯實糧食生產安全“耕”基。全省金融機構聚焦土地改良、農田排灌設施等重點領域,創新金融服務“高標準農田+產業導入”“高標準農田+綜合整治”等模式,推出“農村土地流轉和土地規模經營貸款”“高標準農田貸款”等專項信貸產品,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金融服務,助力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如:農發行浙江省分行以高標準農田和耕地保護與提升為核心,推出“農村土地流轉和土地規模經營貸款”專項信貸產品,額度最高可達28億元,期限一般不超過20年,最長不超過30年。2022年以來累計投放農地貸款255億元,支持耕地保護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服務“藏糧于地”總面積172萬畝。2023年5月,該行向紹興市全省首批跨鄉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一期項目審批貸款18億元,已完成投放10億元,支持兩個村房屋征遷、土地復墾、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及農旅核心展示區建設,涉及高標準農田改造74.4公頃。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推出“高標準農田貸款”信貸產品,貸款額度最高可達項目總投資的75%,貸款資金用于經營周轉的期限最長為3年,用于項目建設的期限最長為10年。截至目前,首筆2.5億元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貸款已成功落地。同時,該行還推出“新農村支持貸款”,用于支持農田建設領域,目前相關領域貸款余額達48億元。
抓耕地“非糧化”整治融資,助力筑牢糧食生產用地“紅線”。全省金融機構積極配合各級政府部門,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支持耕地“非糧化”整治,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于糧食生產,堅決守住耕地紅線和糧食安全根基,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布局更優化。如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采取省、市、縣三級行聯動,創新金融產品,定制綜合金融服務方案,向“安吉縣非糧化整治項目”授信6.5億元,目前已發放5.5億元。該項目涉及19個鄉鎮89個村1萬余農戶,主要內容為流轉閑置、低效耕地29657畝,建設28000畝,包括土地修復、肥力提升及配套建設。
抓糧食生產季節性貸款,助力解決糧食融資“一公里”短板。每年開春的時候,是糧食生產大戶最急需資金的時候,不僅要購買農資和機具,還要支付土地承包款。針對種糧大戶的這種“愁”和“盼”,全省金融機構不斷下沉服務重心,精準摸排融資需求,以服務的高效率,確保不誤農時。如:中國銀行衢州分行精準對接春耕備耕金融需求,加大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支持,充分發揮專業能力與自身優勢,助力糧食生產、鄉村振興,讓“金融活水”潤澤三衢大地。2023年3月23日,該行成功落地首筆“三衢共富貸·農糧貸”業務,獲批信用額度200萬元,并全額落地投放,從資金申請到獲批貸款不到3天,獲得了種糧大戶連連稱贊。
抓育種基地建設金融保障,助力解決糧食生產“卡脖子”問題。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強化種業振興金融支持,與省農業農村廳建立種業陣型企業清單共享機制,推動金融機構開展融資對接,精準滿足種業基地和重點企業融資需求,支持糧食產能提升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2022年以來,全省金融機構累計向種業陣型企業發放貸款21.4億元。杭州聯合銀行建立種業企業名單制管理,針對種業陣型企業、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種業科創企業等主體融資需求,提供針對性金融服務,扶持種業育種創新、基地建設和重點企業發展,向種業企業授信超2億元。浙江農商銀行海寧支行積極支持省級稻麥良種繁育基地項目,為3300多畝基地建設項目量身定制金融服務方案,開通綠色授信審批通道,實施利率優惠,保障基地項目順利啟動。
抓銀擔多方協作,助力解決糧食生產融資“難與貴”。浙江省農擔公司圍繞糧食生產出臺多項舉措,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更便捷有效的金融服務。迭代升級“浙里擔·糧農貸”產品,將產品支持對象擴大至全省范圍內從事水稻、大小麥、旱糧等糧食生產經營的所有農業主體。利用開發建設的“浙里擔+農e富”等信息化平臺,建立全省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白名單”,實行純信用、無須抵質押物的優惠擔保貸款條件,滿足種糧主體的融資需求,做到應擔盡擔、無感授信。對于規模化種糧主體,根據畝均土地租金、人力成本及生產資料等投入情況,提高授信額度。對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申請的資金主要用于糧食規模化種植、農機具購買、標準農田建設、生產和粗加工及倉儲等設施設備建設、開展社會化服務等“糧農貸”項目,擔保費統一降為年0.5%。結合種糧大戶貸款貼息等政策實施,積極協調合作銀行協同支持糧食生產,給予優惠的貸款利率。截至2023年6月末,省農擔公司支持糧食發展擔保貸款在保余額近10億元,有效提升了糧食生產主體融資可得性。
(浙江省農業農村廳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