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浙江溫州樂清市柳市鎮仙垟村“一肩挑”干部黃信浩經常能聽到村民抱怨,村里的楊宅東路和包宅東路是主干道,但沿路都是臺門、圍墻、小廠房等亂搭亂建,最窄的地方只能通一輛車,附近群眾出行“堵車又堵心”。借全市和美鄉村建設“東風”,仙垟村發動村民共商“拆整建美”事宜,黨員干部帶頭拆、挨家挨戶做工作,對101個亂搭亂建點位進行逐個拆除,騰出空間將原來四五米寬的道路拓寬至八九米,這樣一來村民的出行便捷了,體會到整治后帶來的好處,村民也更加積極配合這項工作,主動參與到和美鄉村建設上來。
仙垟村的例子,是樂清市“拆整建美”的一個縮影。這些年,樂清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久久為功推進“千萬工程”,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全力抓好農村改廁、生活垃圾分類、生活污水治理等農村人居環境“三大革命”,成績有目共睹。特別是去年以來,圍繞全省持續深化“千萬工程”的整體部署,“縣鎮村”三級聯動向亂搭亂建問題發起攻堅總動員,并做好拆后利用,實現“騰籠換鳥”。整個樂清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變化,村民也從原來的“難受”到愿意“承受”,再到主動“接受”,最終變成“享受”。
科學精準謀劃。一是突出頂層設計。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20個部門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實施方案、資金管理辦法、評價驗收辦法等系列文件,整合12項涉農資金共20億元。按照精品村、示范村兩個類別梯度化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對列入創建的精品村人均補助2500元、示范村人均補助3500元,單個村最低補助500萬元,計劃用四年時間完成472個村的風貌整治提升,實現全域和美。所有創建村均委托專業設計團隊,根據村莊基礎、資源稟賦的差異,“一村一策”制定規劃建設方案,如山區村在補短板的基礎上注重生態、產業資源的挖掘培育,平原村圍繞城鄉融合的目標,注重區域資源共享、產業連片發展。二是突出連片提升。開展“一縣一帶一片”黨建引領鄉村連片提升示范區建設,推動環境共美、資源共享、產業共富。如“斛光山色、跨越發展”示范區,深入挖掘北部山區的“石斛”產業優勢、仙溪古村文化優勢、龍西自然靈秀優勢,培育“研學+”“旅游+”鄉村新業態,進一步拓寬“兩山”轉化通道,推動山區綠色崛起;“水韻西鄉、詩畫柳白”示范區,依托柳市鎮、北白象鎮的工業強鎮基礎,堅持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圍繞“水鄉慢生活”等特色內核,打造宜居宜業的生態后花園。三是突出全民參與。在事前,明確由各行政村通過村民代表會議、村民大會自行討論決定是否開展和美鄉村建設,充分尊重村民意愿,最大程度減少后期整治、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矛盾。在方案制定后,由鎮村先行審查,并廣泛征求村民意見,確保方案符合村莊實際、村民意愿。方案評審通過后,在擬建項目點位設置項目告示牌,明確項目建設時限、成效,讓廣大村民全過程參與監督,確保項目建設成效符合預期。
堅持拆整開路。一是選好“帶頭人”。邀請有情懷、敢擔當、能奉獻的黨員干部和能人志士主動參與村貌整治,常態化開展“紅色星期天”村莊環境整治活動。各鎮村圍繞“七個一”工作方法,即開展一次動員會、摸清一個底數、出臺一份方案、匯集一方力量、攻堅一批難題、發出一份倡議、成立一支督查隊伍,建立1個黨員干部帶動N戶村民的“1+N”整治模式,形成黨群共整共治良好氛圍。二是算好“整治賬”。聯村領導、駐村干部、村“兩委”成員和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組成攻堅小組,全面排摸亂搭亂建等問題點位,匯總形成一本“整治賬”,通過告示牌向全村公開,讓人人知曉。最大限度消除疑慮、贏得支持、凝聚共識,全面營造“配合拆整、自愿拆整、共同拆整”的濃厚氛圍。三是用好“數智化”。創新“和美鄉村一張圖”數字應用,建立圖像化、可視化、數字化的協同工作系統,實時更新村情風貌、拆整點位、項目建設等情況,讓“縣鎮村”三級便捷掌握拆整及建設工作動向,村民也可以在手機上感受村莊環境的變化,體會到自己付出帶來的可喜回報。
強化以建促拆。一是完善空間布局。利用閑置土地、橋下空間等地塊建設停車場、停車位,同步對村內的道路、鄰里休閑的空間進行改造提升。2022年以來改造提升村內道路500余條、打通斷頭路卡口50余處,整合拆后空間建設停車場近200個、停車位近6000個,打造休閑步道、健身廣場等鄰里活動場所150余處。在完善空間布局的過程中,推動優質公共文化資源向鄉村延伸,進一步加強鄉村文化挖掘保護,突出抓好樂清“十古”等代表性文物和遺址保護利用力度,讓更多的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二是聚焦“一老一小”。村里老人和小孩多,在建設中就要合理布局公共服務設施,做好適老化、適兒化改造。一方面,將居家養老服務設施一次性建設補助從原來的5萬元提升到最高20萬元,運營補助從原來的每年2萬元提升到每年最高12萬元,確保居家養老全市472個行政村全覆蓋。另一方面,著眼“一米高度”補齊村內兒童娛樂設施短板,新建鄉村兒童樂園、活動空間100余處,后續還將建設200余處兒童綜合服務設施。三是打造共富產業。以“拆整”撬動鄉村發展空間,在產業重塑、業態招引上下功夫,著力盤活村莊發展資源、推動村莊發展提速。如龍西鄉上山村充分整合閑置地和拆后空間,打造仿野生石斛種植的“石斛瀑布共富項目”,塑造“可賞、可食、可玩”的鄉村特色旅游產業,帶動周邊村民就業,促進鄉村共同富裕。
樂清市持續深化“千萬工程”,扎實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拆整、補強基礎設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務功能、打通共富發展路徑,形成多方聚力、全域共進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生動局面。2022年至今完成農村人居環境問題點位拆整3.8萬處,拆除亂搭亂建面積100余萬平方米,新建村莊建設、產業項目796個,項目投資額達13.7億元,榮獲省首批“神農鼎”、省數字鄉村“金翼獎”十佳縣、省深化“千萬工程”建設新時代美麗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作優勝縣等榮譽。
(浙江省樂清市農業農村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