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羅家村共有302戶1137人,耕地總面積1830余畝,村內現有黨員33人。2022年,沾化區政協聚焦政協委員提出的“沾化冬棗種植組織化程度低”的提案,以富源街道羅家村為試點,以沾化冬棗產業“雙增雙提”工程為重要抓手,充分發揮黨員“頭雁領航、強雁帶動、群雁齊飛”的“雁陣”效應,探索實施新經營模式、新管理模式、新銷售模式,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村級集體經濟持續壯大。
頭雁領航
瞄準集體經濟強實力
堅持黨建引領。面對冬棗產業年齡結構老化、種植技術缺乏、土地碎片化問題,圍繞“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群眾參與、集體增收”,黨支部牽頭領辦“彤紅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黨支部書記兼任合作社理事長,其他村委成員兼任理事成員,選舉德高望重的村民擔任監事會主席和監事會成員。
堅持頭雁領航。黨支部書記親力親為,對內廣泛發動種植能手參與棗園日常管理,對外積極爭取農技部門支持,帶頭開展“雙增雙提”宣講,通過組織培訓、走訪動員、召開會議等方式,宣講合作社政策措施,為群眾算好經濟賬。
堅持資源整合。統籌資源為合作社在規劃、生產、銷售等環節提供保姆式服務,探索實施“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市場”適度規模經營,采取“統一土地流轉、統一設施建設、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產品標準、統一品牌宣傳、統一銷售服務”六統一營運模式,著力于高起點、新技術、高效益,實施智能大棚示范化建設,配備農殘速測、二維碼追溯系統,注冊商標“紅彤彤”,并成功申報綠色食品認證。
強雁帶動
勇爭先鋒增動力
強化黨員帶頭。在村黨支部號召動員下,黨員先行先試,帶頭加入合作社,帶頭調整產業結構,帶頭探索新技術,帶頭開拓市場,開展黨員幫扶活動,推廣傳授新品種、新設施、新技術,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推動合作社發展“破冰”起步。村“兩委”班子帶頭土地流轉,號召黨員群眾以大棚租賃方式入股合作社生產經營,按計劃分3期流轉土地700畝。目前,已完土地流轉600畝,建成冬棗設施大棚550畝,其中村“兩委”班子帶頭承包大棚80畝,實現產業結構調整、村集體與群眾增收的多贏。
強化能人帶動。為進一步提升羅家冬棗融合示范園品質形象和市場影響力,羅家村積極發揮新鄉賢作用,6名在外人才幫助解決資金、技術、銷售等難題18個,認領大棚100畝。幫助村黨支部打通“農超對接”銷售渠道,一方面與沃爾瑪、家樂福等線下超市建立合作關系,實行“訂單生產、標準供貨”;另一方面與京東、蘇寧等12個電商平臺對接,實現合作社農產品觸網銷售,省去中間環節,真正把優質的農產品賣出好價格。沾化獨有冬棗品種“沾冬2號”之前賣給采購商每斤只有12元左右,而通過電商平臺每斤可以賣到60元到100元左右,平均價格翻了五六倍,真正實現了優質優價。
強化技術引領。成立羅家沾化冬棗紅色專家庫,邀請“土專家”“田秀才”和高級農藝師等開展“冬棗田間課堂”培訓6次,手把手傳授春季修剪、疏密間伐、冬季清園等栽培管理知識,提升棗農專業技術能力。大力實施沾化冬棗產業標準化建設工程,安排技術能手和普通棗農結對,開展種植、運輸、銷售等技術指導和交流合作,按照“標準化、系統化、科學化、安全化、品牌化”五化特色質量管理理念,加強沾化冬棗示范園建設,調整優化品種結構,全面采用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措施,提升沾化冬棗標準化生產水平。
群雁齊飛
錨定鄉村振興聚合力
群策群力抓轉變。為保證冬棗融合示范園區建設效果,羅家村扎實開展“黨員遍訪”活動,圍繞種植模式、樹形結構、生長環境、大棚改造、技術應用、保鮮儲存等方面進行積極對接、走訪座談、分析研究,引導17名黨員為村莊發展出謀劃策,征求相關意見建議40余條,集思廣益探索出一條特色林下經濟發展之路,即大力推進疏密間伐和限產提質,探索實施“1×4”“1.5×4”“2×4”3種寬行密植栽培模式,分區種植Y字形、主干形、分層形、開心形4種樹形棗樹,充分利用冬棗大棚,引導和扶持群眾在棚內種植西瓜、甜瓜、冬瓜等作物,實現農林資源優勢互補。
專項獎補促提升。整合各類涉農項目資金向冬棗產業傾斜,依托全區“雙增雙提”工程,積極引導群眾發展設施栽培和品種改良。持續實施沾化冬棗全額貼息“大棚貸”政策,即每畝冬棗園可貸款1~1.5萬元,全額貼息1年時間;根據冬棗大棚建設面積,按檔獎補,50~100畝獎補5萬元,100~200畝獎補12萬元,200畝及以上獎補30萬元;同時,根據建棚結構給予2000~5000元的不同獎補,新增“沾冬2號”另每畝給予補貼1000元,切實緩解棗農資金難題。當前,羅家村群眾積極參與沾化冬棗“雙增雙提”工程。2022年冬棗產量50萬斤,其中“沾冬2號”8萬斤,合作社成員人均增收3000余元。
“后雁跟進”添活力。羅家村積極拉動“后雁跟進”,對年老體弱黨員、困難黨員、困難群眾承包費進行減免,提供種植技術支持、新技術應用補貼等服務,傾力帶動特殊群體、困難群體增收,目前已為“后雁”群眾減免承包費3.3萬元,提供技術支持31次,幫助銷售沾化冬棗1.2萬斤,營造出群雁齊飛的良好氛圍。
(作者郭良詢系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富源街道黨工委書記,崔清玉系山東省濱州市沾化區政協研究室主任)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