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西代表團討論時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廣西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廣西柳州市牢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緊扣黨建中心、服務發展大局,不斷挖掘邊疆地區發展潛力、持續激發民族地區治理效能,全力以赴開創少數民族地區鄉村治理新局面。廣西柳州市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素有“百節之鄉”美稱,其中云峰村賣村屯少數民族風情濃郁。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賣村屯圍繞少數民族區域特色,以民族紐帶凝聚“向心力”,以融合治理共畫“同心圓”,激發參與鄉村治理積極性、激活參與鄉村發展內生動力,探索出一條民族村落鄉村治理的獨特模式。
搭建“黨建+民族干部”自治平臺,激發民族地區巨大熱情
賣村屯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干部作用,全面構建完善村民自治大平臺。一是著力構建“兩引兩會”治理模式。建立屯級黨支部,通過“黨組織引導、黨員引領,屯小組會商議、村民大會決議”治理方式,實現黨建引領不斷夯實、治理主體不斷下沉、自治力量不斷擴充,形成“人人說、級級議、事事成”的基層民主研究討論模式,平均每年每戶參與村屯發展討論18次,屯級黨支部研究具體事務25次。二是著力制定切實可行的村規民約。堅持以村民為主體,聽民聲、匯民意,結合實際制定賣村屯“九句箴言”村規民約,融入民族文化、移風易俗、產業發展等內容,以民俗文化作為遵守村規民約的約束力,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在基層治理中的積極作用。三是著力用好少數民族村屯干部。目前賣村屯共有少數民族屯干部7人、少數民族黨員4人,通過實施鄉村振興積分管理制度,探索少數民族村屯黨員、少數民族鄉賢代表、少數民族致富能手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方式途徑,創新評選“最美管理者”“最美種植戶”“最美養殖戶”等,激活鄉村治理內生動力。
厚植“文化+民俗節慶”德治底蘊,凝聚民族地區無窮力量
賣村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民俗節慶,全力營造和諧向善的德治氛圍。一是大力弘揚優秀民俗節慶文化。依托牛誕節、社節、豐收節等民族傳統節日,通過民族美食、百家宴、彩調、山歌、民族文體活動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增進民族互信、凝聚廣大人心,有力推動村民自治、促進文化交流,讓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其中,以牛誕節最有特色。賣村人每年農歷四月初八齊聚祠堂祭祀先祖,同時置辦會場感謝酬勞耕牛,各家各戶打掃清潔牛欄圈舍,為牛補充糯米飯、玉米、黃豆、雞蛋等營養食料,無論農活多忙都要給牛放假休息一天,如同為牛過生日,表達對牛辛勤耕作的感激之情。二是大力保護民族地區文化特色。加強民族手工藝保護,組織群眾學習仫佬族草龍、面具、刺繡等民族手工藝制作,培養民族手工藝傳承人,目前已有1人獲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稱號。加大民族文藝活動保護力度,開展仫佬族戲曲、舞蹈、小品、山歌等民族文藝活動,豐富群眾民族文化生活,平均每年舉辦活動28場次。三是大力打造民族地區和美鄉村。通過修繕拯救古民居和民族村寨、健全村屯基礎設施、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完善民族文化公共服務,把賣村屯打造成民族風情濃郁、民族特色鮮明、生態環境良好、民族團結和諧的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村。
守護“法治+淳樸民風”法治環境,展現民族地區全新面貌
賣村屯將民族團結有機融入法治手段當中,大力培育淳樸民風,引導少數民族地區群眾知法、信法、守法。一是強化基層法律服務。依托“一村一法律顧問”平臺,通過民法典宣傳、法治講堂、法律咨詢、起草修改法律文書等形式,為民族地區群眾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教育、提供法律服務,2022年賣村屯共舉辦普法宣傳活動5場、提供法律意見3件、累計法律服務時長180小時。二是強化村屯網格化治理。賣村屯落實網格員7人,定期收集整理情況信息、及時處理突發情況,以民族團結力量共建平安村屯。三是強化精準排查精細化解矛盾糾紛。通過建立調節聯絡站和公共法律服務站,在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中大力強調民族團結,充分發揮淳樸民風春風化雨的作用,利用矛盾糾紛調處契機教化育人,2022年共調解矛盾糾紛12件,調解成功率100%,為村屯和諧發展提供穩定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法治秩序。
探索“治理+鄉村發展”振興路徑,催生民族地區豐碩成果
賣村屯通過將民族特色同鄉村治理結合,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并利用這一股強大力量推動鄉村產業和鄉村建設發展。一是聚焦統一管理提振集體經濟活力。在堅持農民的土地使用權不變、農民利益不受損的原則下,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將全屯土地收歸屯小組集體統一管理,農民以土地入股形式放活土地經營權,通過將收歸集體管理的4000多畝土地流轉經營,每年增加屯集體經濟收益35萬元,群眾既能獲得可觀的分紅,村屯也能獲得資金反哺建設,實現多方共贏共治共享。二是聚焦廣泛發動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文明實踐積分管理,鼓勵群眾積極參與到門前三包、三清三拆、圈養家畜之中,廣泛發動群眾為村屯基礎設施建設主動投工投勞,不斷提升群眾參與村屯事務和發展的積極性和創造力,以民族團結奮進的姿態共同推動村莊清潔行動走深走實,2022年共清理生活垃圾40.5噸、清理畜禽糞污、農膜等農業生產廢棄物29.7噸。三是聚焦農村污水創新治理模式。圍繞農村污水難處理、難運營的突出問題,賣村屯探索建設黑灰水處理利用實現農村污水綜合治理項目,通過兩套污水收集管網,分別收集農戶化糞池出來的污水(黑水)和廚房衛生間的洗滌污水(灰水),利用村屯地勢落差,靠重力流動實現污水收集,再通過“化糞池+格柵池+水調節池+人工濕地+生物濾地”模式,按照“誰受益,誰管護”原則,探索出鄉鎮人民政府+村委+自然屯的多層次管護機制,確保設施正常運行。該模式獲評為第三批全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
(作者系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掛職干部,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