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市寶山區塘灣村緊扣“鄉村,讓生活更美好”的工作目標,不斷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讓傳統文化與智慧科技在現代鄉村交相輝映,逐步探索出一條大都市近郊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新路子。
健全組織和制度
治理突出問題
塘灣村堅持黨建引領,始終把文明鄉風建設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抓住經常、融入日常,推動村級文明鄉風建設邁上新臺階。
聚焦組織隊伍建設。明確責任分工,成立了以黨支部書記任組長、其他村“兩委”班子成員任組員的領導工作小組,組建包括村干部模范隊、黨員先鋒隊、小組長宣傳隊、青年突擊隊、婦女巾幗隊、志愿服務隊、新鄉賢參謀隊等在內的7支骨干隊伍,持續發揮“頭雁”作用,在塘灣村創建鄉村振興示范村和全國文明村等重點工作中作表率,引領群眾。
村規民約約出文明新風尚。聚焦村民關心、矛盾突出、管理薄弱的環節,塘灣村相繼完善了農房出租“五個不租”、違法建筑“六個必拆”、出租房“八禁止”、“河道范圍十不準”等村規民約,進一步發揮村規民約的作用。強化“六治”工作,帶動村民在建房租房、村宅環境、垃圾分類等方面逐步養成了良好習慣,隨著村內農家樂的興盛,為規范管理,避免無序經營,村內完善了《塘灣村規范農家樂經營村規民約》,對開辦條件和經營條件等作出具體約定。
問題導向打造文明創建共同體。塘灣村以“三網”建設為抓手,通過宅頭黨群服務點、客堂間、文明戶掛牌、大調研大走訪等平臺和制度,廣泛收集群眾問題,并及時加以解決,進一步增強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如村民反映的停車難、夜間出行缺少照明等問題,通過匯總村民意見建議反饋給職能部門共同協商后,均得到了有效解決,避免了矛盾的發生。
以文化人育新風
繁榮鄉村文化
文明素質重在實踐、貴在養成,塘灣村注重以文化人、以文潤心,豐富各類道德實踐活動,推動鄉風文明和村民素質雙提升。
豐富活動激發文化活力。塘灣村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羅涇十字挑花”藝術工坊、“四喜風糕”課堂、婉娥滬劇小社為陣地,弘揚鄉土文化,提升文明素養。其中“羅涇十字挑花”藝術工坊自2019年起平均每年開展活動近百場,平均年接待上萬人次。以農家風情館為展示載體,喚醒民俗文化記憶;以母嬰康養產業為發展契機,打造國內首家母親花文化園,弘揚慈孝文化;依托眾文空間,開展“書香閱讀”等活動,打通文化“最后一公里”。積極舉辦“唱響塘灣、書香塘灣、翰墨塘灣、古韻塘灣、眾文塘灣”等系列主題文化活動,以及“古韻涇彩”民間文化節、農民籃球聯賽、小龍蝦長江蟹美食節、美麗鄉村徒步賽等鄉土節會,樹立農村文化新風尚。
立足陣地弘揚鄉風文明。設置文化墻、法制宣傳長廊、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宣傳陣地,定期開展科普教育宣傳、開展“送法上門”“鄉村故事匯”等品牌活動,打造文明實踐旅游線路。開展“好家風好家訓”評選展示,弘揚塘灣慈孝家風。成立駐村文化指導小分隊,建成文化場館、農家書屋、鄉村舞臺等,實現文化陣地全覆蓋。通過開展送文化進村、文藝“輕騎兵”下村、百姓文化大舞臺和小戲小曲展演、“塘灣影像”攝影征集等活動,大力弘揚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新七不”規范等文明新風尚。
典型引領提升人文內涵。通過開展“兩榜一模范”創評,打造黨員光榮榜、村民榮譽榜,引導黨員、干部在文明創建中走在前、做表率,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同時,按照“推窗見綠,移步換景”的整體布局,開展“優美庭院”“美亮村宅”創評,塘灣村自2012年參與全鎮優美庭院創評起,已累計參與6屆,在全鎮評選出的70戶優美庭院中,塘灣村共計7家,通過“黨員戶、文明戶、優美庭院、家風家訓”亮牌展示,塘灣村村民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鄉村文明建設不斷引向深入。
深化法治保障
平安建設促和諧
不斷夯實鄉村平安建設基礎。通過村級綜治中心和警務室規范化建設、國家級民主法治村創建、法律顧問進鄉村、雪亮工程及智慧鄉村等措施和項目,有效解決了技防設施缺乏等問題,進一步夯實了平安鄉村建設的基礎。其中,塘灣村的智慧社區微腦展示平臺一直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尤其是2019年7月投入使用的鷹眼監控、65個人臉識別、35個高清視頻監控、20個車輛識別監控系統,對塘灣村21個主要道路出入口及村內重點區域進行24小時布防,為疫情防控和管控現場實時跟蹤提供了有力支撐。自從智能安防系統上線后,塘灣村從2019年起連續3年成為“零發案村”,村民安全感迅速提升。
充分壯大普法隊伍。動員和招募村里有威望的老干部、老黨員擔任調解員及普法志愿者,通過學習楓橋經驗,加強村信訪室和人民調解室建設,定期排查調處各類矛盾糾紛。一方面,通過演繹傳統鄉風民俗,營造鄉村鄰里和睦氛圍;另一方面,引導村民依法維權解決矛盾糾紛,努力把農村的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本村和萌芽狀態,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