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天后蠶就上簇了,桑園里有病蟲也千萬不能用藥,只能采取綠色防控。”5月,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縣劉廠鎮松梅村蠶桑生產基地,舉行了一場“主題黨日+綠色防控”蟲口奪糧聯合行動,標志著祥云縣蠶桑病蟲害綠色防控助產業振興拉開了序幕。
祥云縣栽桑養蠶歷史悠久,松梅村是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多年來,祥云縣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科學規劃布局,栽桑養蠶逐步走向規模化、標準化和科學化,蠶桑產業已成為祥云縣農業特色支柱產業之一。
農諺道“旱生蟲,濕生病”,說的就是氣候環境對病蟲的影響。今年,祥云縣晴多雨少,干旱嚴重。干旱易生蟲,尤其有利于蚜蟲等食葉類害蟲的發生。進入初夏,持續干旱,加之氣溫逐漸升高,往往會加重蠶桑病蟲害的發生,溫度越高病蟲繁殖越快,危害也就越大。
當前,祥云縣的春蠶飼養正值五齡期,再過四五天蠶就要上簇吐絲結繭。“這幾天,蠶特別能吃,我家養著37張蠶,一天請著12個工采桑葉都差點供不夠吃。”松梅村養蠶大戶自春紅說:“這個時候最害怕的就是桑園病蟲害,養蠶期間農藥又不能用,一旦有病蟲造成桑葉受損,蠶吃不飽蠶繭就會變小,產量低不算,還賣不起價錢。”
蠶寶寶十分金貴,稍有不慎就會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在這個關鍵時期,既要防止病蟲害發生造成桑園減產,又不能因用農藥傷害著蠶寶寶,怎么辦?
祥云縣茶桑工作站聯合祥云縣植保植檢站,以黨建共建為橋梁,開展問事于民、問需于民、問技于民“三問”活動。雙方就蠶桑病蟲害綠色防控以及蠶桑產業提質增效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形成科技服務合作共識,全面構建合作關系,針對桑園出現的植保問題及時引智,創建科技合作通道。
結合桑園墑情及春蠶飼養情況,9名蠶桑和植保專家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深入田間地頭和栽桑養蠶戶,開展“主題黨日+綠色防控”活動,通過深入調研和分析研討,提出行之有效的綠色防控措施,并廣泛做好宣傳發動。
廣大蠶農通過強化桑園水肥管理,有水源的桑園,能灌盡灌,增強桑樹抗病蟲能力,沒有水源的桑園,用松毛、秸稈等覆蓋,減少水分蒸發;根據桑樹長勢,量桑養蠶,適當淘汰尾批蠶,棄弱留強,確保蠶寶寶飽食上簇吐絲結繭;強化飼養管理,加強通風換氣,及時調控蠶室溫濕度,避免高溫悶熱;有蟲害的桑園采取誘蟲板誘殺蚜蟲、薊馬、粉虱等綠色防控措施,齊心協力打好蠶桑抗旱抗病蟲攻堅戰。
“有了蠶桑病蟲害綠色防控措施,心里就像吃下了定心丸一樣,也不用擔心養蠶期間桑園會得病蟲害了,就連晚上睡覺都感覺安穩踏實了很多。”自春紅說。
(作者單位: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縣茶桑工作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