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時間:2023-01-16 01:18:18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鐘鈺 字號:【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這是基于糧食戰略價值作出的重大判斷。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圍繞打牢“中國飯碗”底座,出臺了一系列鞏固糧食生產根基的舉措,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建設高標準農田、落實糧食種植面積。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不斷提高,供給保障能力明顯增強,特別是連續多年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同時,由于強烈依賴自然環境,決定了糧食生產的天然弱質性,易受光照、水源、土地等自然條件,以及洪澇、干旱等自然災害的影響。從世界范圍看,糧食受自然環境制約,“靠天吃飯”問題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為此,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內涵

  黨的二十大報告使用“全方位”“根基”,這是中央文件在糧食領域的新提法。“全方位”是方式方法,體現出中央對糧食安全的新思考和再部署;“根基”是重要性,有根底和基礎的涵義,比“基礎”更實更牢固。只有做到“全方位”,才能夯實“根基”。從國際發展經驗看,現代化大國都很好地解決了糧食問題。要把我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要處理好糧食安全,這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全方位”是在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拓展。目前糧食安全還難言完全過關,依然面臨一些問題挑戰,既有工業農業收入差距以及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比較效益差距,帶來的耕地非糧化、農民種糧積極性問題,也有澇旱、臺風等自然災害多發頻發加劇糧食供給的不確定性問題。“全方位”則具有全面、完整、系統的涵義,體現出未來對保障糧食安全有著更高標準,也有著更多支持。“全方位”是新時代統籌發展與穩定、風險與安全、糧食與其他產業,以及應對國際形勢變幻動蕩提出的新要求,是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保障糧食安全,也是全面系統準確把握我國糧食安全主動權的戰略部署和政策導向。

  “全方位”有別于全領域、全過程、全環節。全領域、全過程、全環節側重自身內部,“全方位”不僅包括內部強筋壯骨,也包括外部的鼎力相助、雪中送炭。從以往出現的糧食安全波折看,問題往往不是來自糧食本身,而是來自糧食外部。比如1972-1974年,石油危機引發全球糧食危機(漲幅153%);2000-2004年,伊拉克戰爭引發糧食危機(漲幅75%);特別是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后,由于全球糧食貿易體系不暢,一方面烏克蘭糧食庫存嚴重積壓,另一方面是國際糧價猛漲,2022年3月糧農組織谷物價格指數平均為170.1點,創該指數1990年編制以來最高紀錄。不難看出,雖然糧食供給沒有減少,但在戰爭、油價等背后的政治局勢、戰爭沖突和公共事件助長了糧食市場波動。因此,夯實糧食安全不能僅僅著眼糧食本身,要從更大范圍、更寬視角、更大格局上支持發展糧食。

  未來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著力點

  對于“全方位”的內涵,不同維度理解略有差異。從生產要素角度看,可分解為對耕地、技術、資本、勞動力等支持;從糧食環節看,可分解為對糧食生產、流通、加工、儲備、貿易等支持;從主體看,可分解為農戶、產區政府這兩個種糧抓糧主體的支持。相對而言,對兩個主體的支持界限清晰、易識別。為加快實現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采取系統性的“紅政策”調動農民種糧、地方抓糧積極性,采取超常規的黑科技手段突破資源技術約束,提高單產、做強產業鏈。

  調動地方抓糧積極性

  減少糧食主產區地方配套。建議調整分攤比例,進一步提高對糧食主產區的中央財政承擔比例,特別是取消產糧大縣的配套。構建糧食作物物化成本保險、完全成本保險、種植收入保險等多層次保險產品體系,鼓勵保險公司開發不同模式的商業保險。積極支持主產區通過整合涉農資金、發行政府債券、充分利用新增耕地調劑收益和土地出讓收益等方式,拓寬籌資渠道,增加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綜合考慮可用財力以及全國農田基本建設任務量等因素,進一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保障。

  進一步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調動地方抓糧積極性還需要解決主產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問題。目前的產糧大縣獎勵政策,有效補充了主產區基本運行支出,需要繼續實施。考慮到主產區財力匱乏,推動發展能力后勁不足,急需加大支持力度。建議中央進一步加大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全面保障糧食主產區的基本支出和基本運行,使主產區特別是產糧大縣的人均財力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建立主銷區向主產區財政轉移的發展性補償機制,主要用于推動主產區搞好糧食生產經營,增強縣域經濟實力,讓產糧大縣產糧越多、貢獻越多、實惠也越多,一心一意抓糧增產,在加快經濟轉型、邁向現代化征程中同步發展。同時,每年在人民大會堂表彰突出貢獻的產糧大縣、種糧大戶,增強抓糧種糧的政治榮譽感。

  做大做強現代工業和全產業鏈。加大對糧食加工業的支持力度,發揮加工企業“火車頭”作用。加強糧食精深加工制品技術及裝備研發,完善糧食制品技術創新體系。以加工帶動生產和銷售,以創新推動產業鏈升級,以文化引領科技創新和品牌培育。不斷挖掘、豐富、發展和宣揚糧食文化與價值,按照“吃干榨凈”思路,做大做強國產糧食精深加工和副產品綜合開發利用,促進產業鏈縱向延伸、橫向拓展、整體升級,形成“一粒糧食、多種產品、綜合效益”的多元化結構。

  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擴大主產區的糧食作物生產者補貼。探索實行耕地輪作試點是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部署,也是農村改革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建議結合國家戰略性農業結構調整需要、主要糧食品種供求狀況,以及國際糧食貿易形勢變化等情況,在主產區逐步擴大輪作規模和試點區域。對于適合輪作的糧食作物,增設生產者補貼,示范推廣輪作模式和綠色高效生產方式。同時,及時公布糧食支持政策,釋放明確信號,穩定農民預期。

  完善農業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服務。實現糧食產業的全面振興以及科技的自立自強,關鍵在于科技創新,根本出路也在于科技創新。加強基層農技人才隊伍建設,借鑒先前的大學生支教模式,實施大學生服務基層農技部門的特崗行動計劃,吸引更多科技人才到基層工作和服務。建立基層農技人才培訓晉升長效機制,鼓勵農技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和學歷教育,實施農技人員定期知識更新輪訓計劃,通過培訓提升,保持基層農技人才隊伍持續穩定發展。

  加快推進糧食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為助力提升種糧積極性,服務保障國家糧食供應安全,加快總結經驗、擴大覆蓋范圍,建議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對糧食優先發展、優先支持,在產糧大縣全面推開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考慮從補貼著手,使補貼隱性化,確保補貼與直接生產者掛鉤,根據種植大戶需求、政策支持效果和WTO要求,建立制度化技術補貼政策,用于統防統治、深耕深松、黑土地保護等方面。探索種植氣象指數保險試點,為糧食生產提供更高水平的風險保障。對于農業受災減損認定,要吸納農技部門、社會第三方加入,增強測產結果公信力。

  創新價格工具,利用期貨規避價格風險。主動對接大連、鄭州商品交易所,引入“保險+期貨”模式試點,然后逐步實行“保險+期貨+N”的模式,通過匯集產業鏈上下游力量,穩定保費來源,共同促進農民保收增收。地方農業部門聘請期貨、金融、保險領域的專家來培養合作社、大戶和經紀人,“面對面、手把手”講授期貨流程及模式,培養一批掌握期貨知識和具備應用能力的本地人才。推動地方設立糧食期貨交割庫,輻射帶動產區糧食銷售。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