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后半篇文章”,鏗鏘有力——山西運城市持續做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答卷
時間:2023-01-16 01:08:51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李洋 呂夢曉 字號:【

  冬日,陽光煦暖。山西省運城市101個易地安置點的39459名搬遷群眾安居就業、精神振奮;配套建設的56個幫扶車間、21個產業園區各有特色、生產不斷……近年來,運城市圍繞持續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著眼搬遷群眾社會融入、就業增收和全面發展,狠抓“六聚焦六保障”,全力推動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融入新社區、過上好日子”。

  “三最”讓村民吃下定心丸

  垣曲縣晉海花園共安置來自全縣10個鄉鎮95個村的搬遷群眾650戶2352人。為了讓這些“新市民”快速實現安居樂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垣曲縣推進實施最全設施、最優服務和最準路子“三最”措施。

  打造“十有十到位”。“十有”指黨員活動室、業委會辦公室、物業中心、衛生室、幼兒園、警務室、文體活動室、就業服務點、便民超市、休閑廣場10項配套設施;“十到位”指黨員陣地、產業支撐、就業保障、物業管理、治安聯防、活動場所、議事組織、工作經費、民調機構、困難幫扶10項公共服務。這不僅優化了遷入群眾的生活環境和質量,而且保障了搬遷后“辦事有地方、議事有組織、糾紛有人管、困難有人幫”。

  為給搬遷群眾提供最優服務,垣曲縣制定《垣曲縣易地扶貧搬遷戶服務手冊》,明確搬遷戶擁有和市民一樣的培訓就業、看病上學、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和生活便利;完善“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一約五會”等制度;開展就業對接、免費義診、送戲進小區等暖心服務,開展交通知識、生活技能培訓,“服務進社區”活動等,并完成不動產登記發證工作,讓這里的“新市民”吃下“定心丸”。

  為使搬遷群眾用最準的路子富起來,垣曲縣一方面通過土地流轉、大戶經營、合作社代管等模式,鞏固核桃主導產業,使搬遷戶舊村產業不丟;另一方面挖掘舊村資源潛力,發展特色種養殖,使搬遷戶109人收入不減。同時,在縣城周邊規劃建設蔬菜和苗木種植園、現代特色農產品加工聚集區等,為搬遷群眾創造務工條件、搭建就業平臺。目前,晉海花園搬遷戶勞動力1200余人,除上學、服役、殘疾等原因無法就業246人外,其余人員已全部安置就業。

  在家門口車間“上班”

  “瓜果梨桃,碰上了就給娃買。每月有錢賺,這都不算啥。”洪池鎮南侯村喬海龍因車禍導致右腿殘疾,無法外出打工,一度意志消沉。平陸縣宇澤包裝有限公司為他改裝縫紉機,半年就掙了2萬多元,還裝修了房子,如今的喬海龍就像變了個人。

  宇澤公司通過“公司+村(集中安置點)+脫貧戶”的模式,帶領24個脫貧村上千名群眾就近就業,解決剩余勞動力,特別是半勞力、弱勞力就業難問題。為提升職業技能,宇澤公司負責縫紉加工的全部培訓課程,聘請專職講師,對務工人員免食宿費和每天補助50元進行培訓,讓成為熟練工的搬遷群眾,實現了賺錢、顧家“兩不誤”。為拓寬增收渠道,宇澤公司主動對接國際市場,提升訂單數量、提高產品價格,提升了群眾收入,現有月收入達6000元以上。

  家門口上班、彈性工作、按件計酬、農忙務農、閑時務工……致富之花開遍了平陸縣的溝溝梁梁。

  近年來,為克服疫情影響,平陸縣頒發援企穩崗、減稅降費、就業獎補等政策,在集中安置點開展就業幫扶、“五好社區”創建等活動,減輕了疫情對搬遷群眾的影響。家門口的工作打開了運城市鄉村振興的一扇窗,成為鞏固脫貧成效的重要載體和推動鄉村振興的主要引擎。

  老人住進“幸福家園”

  “在集中供養中心,冬暖夏涼環境好,吃住還有人管,又離家不遠,這都是黨的政策好啊!”臨猗縣三管鎮68歲的五保老人霍灶德樂呵呵地說。

  臨猗縣把集中供養作為利民惠民工程,確保其權屬和公益性質不變,并引入社會資本,用公建民營的方式在全縣14個鄉鎮建成16個扶貧集中供養中心安置點,走出一條讓五保老人“舒心、安心、放心”的集中供養之路。

  集中供養中心建成伊始,縣政府確定15家有實力、有口碑、有經驗的運營商承擔運營工作。同時,明確由鄉鎮政府承擔集中供養安置點的運營主體責任;民政部門全程監督指導,并給予政策支持;衛健部門對供養的五保老人提供優質醫療服務;公安、消防等部門定期對供養中心開展安全隱患排查。

  其中,多處集中供養中心還結合實際,因地選址。嵋陽鎮選址臨近鎮人民醫院,既方便看病,又實現了醫養結合。北景鄉結合蘋果交易市場區位實際選址,既方便老人在果品市場包果撿果增加收入,還實現了勞養結合。

  為全面提升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在運營過程中,吸納有愛心、有耐心、有責任心并有供養工作經驗的人員350余人,并邀請各類專業人才50余人不定期舉辦上崗培訓。集中供養中心堅持合理搭配膳食、定期健康體檢、進行心理疏導、開展親情互動,并通過強化基礎、美化環境、優化設施,持續提升安居宜居條件。

  社區治理擦亮“新天地”

  夏縣創新管理框架和模式,完善工作理念和服務內容,全方位推進集中安置點社區治理,其中,瑤峰鎮新天地社區的社區治理可謂典型。

  新天地社區有安置房12棟,人口2590人。“社區很大,住的人多,事也多,管理起來就困難。”這是社區黨支部書記崔四清的切身感受。新天地社區構建了“3+2”組織管理框架,即“鄉鎮黨委政府、社區黨組織、社區服務中心+居委監督小組、物業公司”。同時實行網格化管理,每個網格設有網格長,每棟樓配有樓棟管理干部。

  “搬遷群眾里有很多黨員,我們在基層組織建設上下了功夫。”79名黨員“亮出黨員牌、認領服務崗”,肩負起宣傳政策、日常巡查、疫情防控以及解決突發問題、化解矛盾糾紛等工作,實現從“無責”向“有責”的轉變。崔四清說,把黨組織觸角延伸到社區末梢、建到群眾家門口,讓群眾有了“主心骨”。

  垃圾從窗口扔,下水道經常堵,鄰里意見多……剛搬到社區時,社區服務中心主任薛林生意識到,群眾規矩意識相對淡漠,觀念轉變迫在眉睫,就及時征求群眾意見,規范“一約五會”“三治融合”等制度,圍繞社會治安、環境衛生、民風民俗、鄰里關系等問題,引導居民建立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完善工作機構,明確工作職責,做到責任到人。薛林生說,通過完善規章制度,引導村民自治,小區環境衛生、居民相互攀比的現象逐漸好轉,鄰里關系也更加融洽。

  社區還推廣“道德儲蓄所”、公益積分活動、星級文明戶創建,舉辦“農民豐收節”,評選好鄰里、好家庭等活動,激發群眾崇德向善的內生動力,社區風氣越來越好,成就了真正的“新天地”。

  一幅畫卷,持續描繪

  多年來,運城市委市政府聚焦基層黨建、實現社區組織有保障;聚焦動態監測、實現精準幫扶有保障;聚焦產業就業、實現家庭增收有保障;聚焦公共服務、實現群眾權益有保障;聚焦治理體系、實現群眾需求有保障;聚焦機制建設、實現工作推進有保障。

  全市101個易地安置點新建黨支部16個、新建村(居)民委員會12個,實現了安置點黨組織、村(居)民委員會全覆蓋。每個安置點構建起社區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協調運行機制體制,健全落實“一處陣地、一張網絡、一班人馬、一個機制、一條熱線”工作制度,日常事務實現規范化管理。

  為對搬遷群眾分類施策、逐戶研判、梳理“一戶一策”幫扶清單,在101個集中安置點建立了防返貧動態監測臺賬,構建了涵蓋安置點、鄉、縣、市“四級監測預警機制”,優化自下而上申報和自上而下排查,使駐點工作隊、鄉村振興工作人員和社區“兩委”干部一起發力,形成常態化、制度化、精細化落實局面。為讓搬遷群眾產業增收,運城市堅持“黨組織+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實現搬遷群眾務工就業13652人。僅2022年一季度統計數據顯示,運城市搬遷勞動力就業率達96.9%,高于山西、全國平均水平。

  “我們將堅持初心不改、方向不變、力度不減、腳步不停,一幅畫卷、持續描繪,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加強和完善社會治理,持續提高易地搬遷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夯實基礎。”運城市鄉村振興局局長曹廣峰的話鏗鏘有力。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