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是廣東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簡稱“百千萬工程”)、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舉措和重要抓手。由廣州地鐵、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以及廣州大學4家單位組成的集“企業資源、科技力量、高校智力”于一體的幫扶工作隊伍——廣州市駐梅州市蕉嶺縣廣福鎮幫鎮扶村工作隊(以下簡稱“廣福工作隊”)在駐鎮幫扶工作中發揮企業資源引領優勢,在聚焦產業發展基礎、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人才培養方面各展所長,齊頭并進,成效顯著。
組織引領 黨建共建
構建駐鎮幫扶新格局
完善機制,開啟駐鎮幫扶新篇章。以廣州地鐵牽頭的組團單位構建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完善議事機制,規范管理制度,有規律、有目標、有步驟地開展工作,確保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開展的每項決策部署都能得到貫徹落實,開創了駐鎮幫扶工作的新篇章,為高標準高質量推動縣鎮村一體謀劃,助推“百千萬工程”夯實了堅定基礎。一是在后端掛牌成立工作聯絡處,前端成立以駐鎮工作隊為作戰單元的“尖刀連”,構建起“大本營-尖刀連”的組織體系,實現前后端的無縫銜接,有效提高幫扶工作執行力。二是規范議事機制,通過輪流召開組團單位聯席會議,共同制定幫扶措施,共同遵守議事規則,進一步加強組團單位協調與溝通,確保各項工作順利推進,保證各項工作按節點按時期完成。三是健全和完善相關規章制度,規范收發文管理、工作經費使用管理、用車管理、考勤管理等,做到公平、公正、公開。
凝聚合力,引領黨建共建全覆蓋。工作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的作用,將組團單位幫扶力量覆蓋到廣福鎮村(居)組織工作一線,在梅州市駐鎮幫鎮扶村工作機制下創造性地實現組團單位與廣福鎮各村(居)黨建結對全覆蓋,激發基層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和組織力,構建有思想、有溫度、有力量、有色彩的基層黨建新格局。2022年9月,工作隊以駐鎮幫扶工作為紐帶,組團單位與蕉嶺縣共同推動廣梅兩地關于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工作部署,在牽頭單位廣州地鐵的帶隊下,促成《廣福鎮“鎮村同美”聯合設計戰略協議》《廣福鎮食用菌科研合作項目協議》《蕉嶺縣鄉村振興人才培訓協議》《廣東省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項目協議》的簽訂,為幫扶工作指明方向。2023年3月,根據組團單位資源實際和廣福鎮各村(居)共建需求,牽頭單位廣州地鐵選派5個黨支部(黨委)與4村、1居委結對黨建,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和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有關黨組織分別結對1個村,廣州大學選派4個二級學院黨委結對4個村,實現黨建結對的全鎮覆蓋,激發“黨建活力”,發揮出“1+1+1+1>4”合力效應。通過組織聯建、活動聯動、資源共享,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基礎上,促進鄉村產業、人才、生態、文化事業的高質量發展。
龍頭發力 科技支撐
推動地方產業現代化
技術支持,推動生產體系科學化。借助組團單位資源優勢,積極推動科技幫扶在廣福鎮做深做實,聚焦產業發展基礎,推動種植前端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提升農業科技水平,促進產業鏈優化升級,圍繞優勢方面和強勢產業精準發力,以科技賦能產業基礎,補齊縣鎮村科技創新短板,推動“百千萬工程”產業基礎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工作隊借助廣州市科學技術局等組團單位的資源優勢,促成“梅州地區食用菌低碳優質生產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立項,獲批項目科研基金100萬元,由省農科院、梅州農林院以及梅州市南方長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方聯合承接。在資源、資金、技術上全面鞏固食用菌產業生產基礎,通過優化黑木耳的選種育種,培養種植技術骨干,促進食用菌種植的專業化、標準化,從而帶動產品銷量,并以此推動全產業鏈積極擴大現有種植規模,為廣福鎮黑木耳產業鏈的優化升級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形成了相關產業在科技水平上的相對優勢,進一步為提高黑木耳市場競爭力助力。
聯盟齊聚,帶動園區產業規模化。產業園區的建設能壯大特色產業,匯聚人才、資金、技術、設備等資源,引導產業向優勢區域集中,以規模優勢促進產業發展。工作隊充分發揮組團單位企業資源優勢,引導園區資源集聚,帶動地方工業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結合廣福鎮礦產資源豐富和區位獨特優勢,圍繞礦業、水泥、新型建材等產業,以廣州地鐵牽頭,當地政府主導主推,做好產業發展設備、用地、技術、政策等保障,政企合力推動園區建設。一是做好園區要素保障。以產業聚集地廣福園區為依托,全力推進園區土地征收工作和標準廠房、主干路網、供水保障等配套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完成廣福園區集體土地征收682.34畝,收回國有土地470畝;完成房屋征收40戶、廠房搬遷11座。二是搭建合作橋梁,引導產業聯盟落地合作。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構建“雙招雙引”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對接珠三角等地目標鏈條企業,今年外出招商走訪企業40家,在蕉對接企業28家。目前,投資3.3億元的廣東福坤環保建材有限公司已簽約落戶。2023年8月,在組團單位廣州地鐵的牽橋搭線下,強化廣州地鐵、廣州軌道交通產業聯盟與蕉嶺的溝通交流,深入廣福園區,積極搭建對接合作橋梁,尋求更多合作機會,拓展合作空間,實現雙方互利共贏。
創新驅動,引領營銷體系市場化。創新驅動是引領產業鏈條升級的關鍵。工作隊根據廣福鎮產業基礎和鎮域情況,圍繞“一村一品”的核心策略,打造“幫扶+合作”“幫扶+宣傳”“幫扶+幫銷”模式,以創新驅動銷售,促進傳統營銷模式優化升級,激發產業營銷體系新活力。針對廣福鎮特色的黑木耳、鷹嘴桃、百香果等農產品,工作隊成功搭建起一系列消費幫扶平臺,助力當地產品從“田間地頭”走向“都市餐桌”。一方面,工作隊充分利用廣州地鐵“五位一體”產業幫扶模式,整合地鐵客流、車站燈箱視頻、列車廣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等內外部資源,借助廣州地鐵集團的“853”平臺、“五專”平臺、東西部扶貧產品展銷平臺等電商渠道,協助廣福鎮構筑起覆蓋全市、輻射全省乃至全國的銷售推介網絡。這一創新舉措在短短7天內便成功解決了桃花源山莊6萬多斤鷹嘴桃的滯銷問題。另一方面,工作隊積極探索政、校、企三方聚力合作模式,廣福鎮人民政府、廣州大學、廣州地鐵集團等聯合舉辦廣福鎮鄉村振興直播電商培訓班,讓本鎮特色農產品“走進網絡”“觸網升級”,打造農產品經濟發展新增長點,推動農產品網絡營銷升級。通過“以銷代幫、以購代扶”等消費幫扶方式,工作隊將當地農產品與城市市場需求進行精準連接,目前工作隊消費幫扶廣福鎮農副產品累計達到925萬元。
人文共筑 補齊短板
營造美麗圩鎮新風貌
高校助力,培育鄉村人才興鄉村。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更好突顯高校的職責與擔當,工作隊組團單位之一廣州大學率先以“培訓興人才”為主題,結合廣福鎮的需求,以點帶面,對整個蕉嶺縣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培訓班,強化縣鎮村發展人才的支撐。一是高位推動,精準對接。按照“縣域所需、高校所能”的原則,共同組成縣校合作領導小組,積極探索鄉村振興人才定向培育機制。同時,精準對接廣福鎮區的需求,聯合組團單位每年舉辦兩期100人的人才培訓班(目前已經舉辦4期共200人受訓),如2023年舉辦的是“廣州大學—蕉嶺縣中小學班主任能力提升研修班”“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切實為“百千萬工程”提供人才保障。二是合理安排,精心組織。培訓班合理安排相應的授課主題和現場教學點,邀請在“百千萬高質發展工程”領域具有權威的專家和深入研究的教授為學員授課,力求貼合縣域的真實需求。同時,還精心組織現場實踐教學點的教學,讓學員在現場教學老師的帶領下,了解政策落地實施情況、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方式、鄉村振興示范點建設等內容,讓學員通過親身實踐,對全省高質量發展的形勢有所感悟。三是成果轉化,精益求精。圍繞蕉嶺縣“百千萬工程”和鄉村振興的需要設立“廣州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蕉嶺工作站”,為當地開展鄉村振興理論研究、實踐探索、政策咨詢、人才培養等領域,高品質打造工作站品牌,高質量服務鄉村振興。利用高校教育資源,提升農戶專業技能。工作隊立足廣福鎮實際,舉辦鄉村振興實用技術人才專題培訓班,邀請華南農業大學、暨南大學等高校專家學者,以理論講述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向農戶傳授農產品種植知識與技能,將食用菌產業發展前景、果蔬資源化利用等專業知識轉化為農戶聽得懂、記得住、學得會、用得好的“土道理、巧方法”,助推農業生產技術“產學研”的有機結合,惠及農戶110多人。
規劃共建,推動圩鎮建設育新風。工作隊以創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帶為契機,發揮組團單位幫扶力量,以設計創新和文化傳承為雙翼,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圩鎮公共服務能力。廣州地鐵設計研究院牽頭成立廣福“鎮村同美”聯合設計工作室,與廣福鎮人民政府共同開展廣福“鎮村同美”基礎設施設計。2022年,廣州地鐵集團捐資59萬元,助力葉田村打造了一處集教育、鍛煉、休閑和文化交流于一體的全新文體活動中心,為鎮、村進一步強化黨建引領、推進鄉村治理、實現文化振興充實陣地、豐富手段。2023年,廣州地鐵集團再次捐資160萬元,助力廣福鎮文體廣場提升改造,進一步提升廣福鎮基礎設施水平,以文化廣場建設為契機,倡導農村新風,對強化黨建引領、推進鄉村治理、實現文化振興產生積極影響,成為“廣梅攜手 共促振興”的重要體現。此外,組團單位廣州市科學技術局、廣州市科學技術協會與當地教育局合作,工作隊配合開展科普大篷車巡展、機器人表演等多項科普活動,聚焦青少年科學素質提升,助推鄉村振興發展。同時,工作隊配合廣州大學組織“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在鎮文化站開展金獅鑼鼓、廣福船燈、舞龍等活動,在廣育村開展器樂、聲樂、中國舞、拉丁舞等培訓,并合力舉辦了“廣梅攜手,共促振興——廣福鎮幫扶組團單位文化下鄉文藝晚會”等,累計受益群眾過千人,為廣福建設美麗圩鎮新風貌,奮戰“百千萬工程”,貢獻廣州力量。
(課題組成員:謝治菊、陳瑜、黃詩雅、謝彩芬、羅雪輝、裴敬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