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巫山縣福田鎮轄21個村、1個社區,戶籍人口4.6萬人,幅員面積124平方公里。昔日的福田是人口大鎮,場鎮常住人口2萬人,歷史原因導致規劃空間不夠,人多車多垃圾多。同時是設施薄弱鎮,基礎設施老舊,垃圾污水處理跟不上發展需求。為破解“臟亂差”難題,福田鎮不等不靠,全面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用好“1334”機制撬動內生動力,有效推進村莊清潔行動,探索出一條低成本、可持續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之路。
一套專班總動員
立足全鎮一盤棋,堅持政府主導、村社主抓、群眾主體,22個村(社區)成立村莊清潔行動工作專班,以“村干部+市場主體+學校”為主,村(社區)黨組織副書記專職負責。
開好一個“院壩會”動員群眾。弘揚“四下基層”工作法,鎮村干部每周二、周三集中下村現場辦公,組織召開院壩會,深入宣傳垃圾分類、環境保護等政策,激發群眾“自己的事自己辦”的主人翁意識。
簽好一份“責任書”動員市場主體。動員商超、餐館、賓館等垃圾產生大戶,每年簽訂環保責任書,約定自行管理好區域衛生,處理好垃圾污水。
上好一堂“教育課”動員學生。在全鎮13所學校開展“環保進課堂”主題宣傳,設置“班級清潔日”活動,引導4000余名學生樹立正確環保觀念,從而達到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效果。
三種模式促整治
圍繞村莊“三清一改”重點,聚焦村民身邊的村莊環境衛生難題,因地制宜、多種模式引導群眾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集體帶頭建。整合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技術等資源,發揮村集體引領作用,實施“綠化、硬化、亮化、凈化”工程。村(社區)污水處理設施運維全覆蓋。農村主要道路房前垃圾桶全覆蓋。建設免費停車位500余個。
群眾輪流管。實行輪流排班制,組織有勞動力的、有意愿的老百姓,直接參與農村水池、污水管網、公共道路、路燈、垃圾亭等基礎設施管理,引導民事民管、村民自治。
家庭負責包。通過完善村規民約,簽訂“門前三包”承諾書,倡導垃圾分類,將衛生、綠化、秩序的環境治理責任具體到戶、落實到人,引導群眾自己掃、定時掃。
三支隊伍保清運
常態化組建“環境保潔隊”“志愿服務隊”“專業收運隊”三支村莊清潔行動主力隊伍,明確垃圾收集、轉運等職責,建立了完善的垃圾清運體系。
環境保潔隊。整合全日制、非全日制公益性崗位,設置22支由360余人組成的環境管護隊,負責清掃保潔、飲水安全設施管護、道路養護等。場鎮落實一日兩普掃,主要道路一日一普掃,一般道路兩天一普掃,確保重點治理有人做、日常維護有人管。
志愿服務隊。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村社老黨員、退役軍人等群眾代表,組建22支志愿服務隊伍,定期開展志愿活動,深入田間地頭、背街小巷、庭院角落等區域,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對生活垃圾、雜草雜物進行全面清理。
專業收運隊。積極引入第三方環衛公司,統一規劃收運線路,整合全鎮清掃人員、3輛灑水車、6輛垃圾壓縮收集車等環衛資產,實現垃圾治理規模化、市場化運作。場鎮垃圾保持日產日清,桶裝化收集、密閉式運輸。村級垃圾一周兩清,主要道路一天一清。
四項制度強監督
建立群眾監督問效機制,明確群眾參與村莊清潔主體責任,激發村民內生動力。
網格化賦能。用好數字重慶“141”基層自治體系,推行“雙網格”治理模式,依據線下65個網格,組建36個線上網格群。網格員圍繞村莊清潔行動開展日常走訪監督,全面掌握轄區內環境狀況,將問題及時上報至基層智治平臺進行分撥流轉、快速辦結。
小院家解難。依托“巫山小院家”小程序,建成62個“巫山小院”,設置“愛環境”“找院長”等模塊,開發環境衛生上報、亂排污水上報、公物損害上報等功能。村民可就周圍環境問題及時曝光并對辦結情況評價打分,實現環境訴求“小院”辦,倒逼環境問題整改。
積分制激勵。推行鄉村治理積分制,由村級安排資金采取積分獎補方式,每年創建“最美清潔戶”“最美庭院”“最美養護員”,形成典型推動,爭當文明村民,逐步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
滿意度問效。結合實際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助推環境更優美、鄉風更文明、治理更有效、生活更富裕,打造巴渝和美鄉村建設示范樣板,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2023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凌云村、水口村民調分居全縣第一,全年6個村滿意率居全縣前40名。
(重慶市巫山縣福田鎮人民政府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