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耕地面積提升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改良土地質量、優化種植方式、提高糧食單產就成為糧食安全生產的主要工作方向。在3月底召開的全省春季農業生產現場推進會上,甘肅省明確提出,要在良種良法良機良田深度融合上下大功夫,緊緊錨定提高糧食產量質量這一目標,采取多種措施,建立系統機制,分解壓實梯級目標,確保甘肅春秋糧食穩產增產,為國家糧食生產作出貢獻,為西部地區新時期下的糧食復合發展作出有益探索。圍繞這一目標,甘肅省在統一規劃、全年布局的基礎上,重點做好8個方面的具體工作,穩健推進春耕備耕,打好全年農業生產第一仗。
一是錨定農業強省目標科學制定實施戰略。甘肅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和省兩會上,都對今年全省三農工作進行系統安排部署,強調要錨定農業強省目標,聚焦“兩確保、三提升、兩強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鄉村建設水平、鄉村治理水平;強化科技和改革雙輪驅動、強化農民增收舉措),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并提出“一產增加值增長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的主要工作目標。
二是黨政同責層層壓實糧食種植面積和產量。甘肅省政府印發了《2024年穩定糧食生產行動方案》,省農業農村廳與各市、州簽訂糧食生產目標責任書,將任務分解下達到各市州。通過會議、講座、論壇、微信直播等形式對全省干部進行培訓,要求各級干部要胸懷“國之大者”,始終把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作為重大政治任務,認真落實黨政同責,層層分解目標,壓緊壓實責任,將任務明確到縣、到鄉、到村,落實到具體農戶和地塊,落實到具體的種子品種,落實到具體的先進適用耕作方法,落實到具體的病害、蟲害、氣象災害等預防預案,保質保量完成糧食面積4000萬畝以上、產量1250萬噸以上的硬任務。
三是各地因地制宜打出單產提升“組合拳”。2023年,甘肅省糧食平均單產為313公斤,較10年前提高了46.5公斤,但比全國平均水平低77公斤,排名全國第26位,糧食單產增長的潛力還可以進一步挖掘釋放。根據國家主要農作物單產提升行動安排部署,甘肅省強化技術集成,將相關項目整合起來,制定了糧油作物單產提升行動方案,每個作物都明確了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集成組裝的綜合性方案。各地深入分析糧食單產提升存在的短板弱項,圍繞“耕、種、管、收、地、種、肥、藥”等各環節,進一步細化主攻方向、技術方案、工作機制、配套政策,因地制宜打出單產提升“組合拳”,堅決扭轉甘肅省糧食單產水平在全國排名靠后的局面。
四是確保放心農資供應為“好糧”提供好食材。據供銷系統和農業農村部門調度,全省目前已儲備種子162萬噸、化肥178萬噸、農藥2695噸、農膜15萬噸,均占到需求量的95%左右,能夠滿足春耕生產需求。當前農資價格總體平穩,農藥、化肥等價格較去年均有所下降,各地區都能結合當地種植結構,密切監測農資供求動態,及早做好農資調劑調運,協調解決農資供應堵點難點,及時下擺到村到店,確保不斷檔。省農業農村廳聯合相關廳局在全省開展為期3個月的農資打假“護春耕促增收”專項行動,嚴查嚴打制售假劣農資違法行為,打擊了假冒偽劣農資進入市場,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
五是深入實施“藏糧于技”戰略。今年春耕備戰以來,全省各地以群眾和種植大戶需求為導向,組建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工作專班,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苗情監測,指導群眾切實加強春季田間管理,促進苗情進一步轉化升級。同時,及時掌握分析群眾在結構調整、品種選擇、生產技術等方面的意愿需求,開展跟蹤服務,確保春耕備耕有力有序、集中服務高質高效。同時,加大先進實用技術研發推廣,推行機械深施、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技術,推廣復混肥、水溶肥、緩釋肥、有機肥等新產品,進一步夯實糧食豐收基礎。
六是保障資金需求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針對當前糧食價格下跌的不利影響,全省各地各相關部門在全面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等扶持政策,用足用好產糧大縣、產油大縣、種業大縣等獎勵資金的基礎上,多渠道整合資金加大支持力度,最大限度保障農民種糧資金需求,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省財政廳圍繞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重點工作,落實好省級配套補助資金;省發展改革委要積極對接國家有關部委,推動玉米單產提升工程項目盡快落地;省科技廳要加大對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新技術的支持力度,鼓勵科研單位開展技術研究和攻關,推動生產技術進一步熟化。各地要加大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扶持力度,支持農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做大做強,通過全程托管、環節托管等方式,把小農戶不愿種、不好種的地種好,盡可能穩定和擴大糧食面積。
七是有計劃有步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實現糧食生產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基礎,對于耕地質量總體偏低、退化嚴重、中低產田占比超過70%的甘肅省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為此,2023年甘肅省制定出臺了“1+3”的政策文件(即1個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意見》;3個配套政策:分區分類建設標準、考核激勵辦法和貸款貼息方案),省人大常委會啟動了《甘肅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條例》的制定工作。全省把高標準農田劃分為河西及沿黃灌區、丘陵山地區、隴東旱塬區3個建設分區,不搞一刀切,各地制定了詳細落實計劃,確定了不同的投資要求,把建設任務落實到項目、落實到圖斑、落實到資金、落實到人頭,確保高質量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國家也高度重視支持這一工作,2023年國債項目安排甘肅省建設任務145萬畝,2024年下達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支持任務125萬畝,在非糧食主產區省份中排名第一。
八是推進產業化壯大鄉村農業。從2021年開始,全省實施了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目前,全省已經搭建起以“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業為主導、地方特色產品為補充的特色產業框架,構建了生產組織、投入保障、產銷對接、風險防范“四大體系”,制定了全省六大產業提質增效總體方案和分產業方案,提出到2025年實現“1024”的目標(即打造10個百億元產業大縣,果、薯2個五百億元左右和牛、羊、菜、藥4個千億元產業,力爭今年六大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900億元以上,明年達到5300億元以上)。
“農業不加工,最終一場空”。圍繞六大支柱產業,深入實施“引大引強引頭部”行動,著力推進農產品加工設施改造提升,開發精深加工新產品,延長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近幾年,甘肅實施“預制菜雙十雙百”工程,即培育10個預制菜加工園區、10個預制菜品牌、100個預制菜骨干企業、100個優質預制菜產品,力爭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3%以上。同時,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品牌體系建設,構建以國家級為龍頭、省級為骨干、市縣級為基礎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體系,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工項目向產業園聚集,形成龍頭集中、技術集成、要素集聚、保障集合的生動局面,形成上下游緊密協作的產業集群,打造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引擎。
揚鞭催馬風正好,萬紫千紅滿園春!甘肅省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按照擘畫好的藍圖和實施計劃,不遺余力持續奮斗,堅決完成全年農業生產各項目標任務,扎實開展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持續開展多層次宣傳推介和產銷對接,讓“甘味”品牌馳名天下,為建設農業強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