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建立機制 突出導向 用勤勞雙手建設美麗家園
時間:2024-04-18 14:00:02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雍波 王東 趙志剛 字號:【

  近年來,陜西省漢中市佛坪縣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生動實踐中,以“用勤勞雙手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活動為載體,建立“三個機制”,突出“四敢導向”,實施“五大行動”,積極打造學習“千萬工程”經驗的實踐樣板。

  建立“三個機制”,全縣上下“動”起來。一是建立縣鎮村協同推進機制。優化調整“千萬工程”活動指揮體系,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領導小組,構建了各聯鎮縣級領導蹲點調度指揮、各幫扶部門具體負責、村級具體實施的縣鎮村協同推進機制。下發省市級示范村創建標準,指導群眾打造美麗庭院,營造出全民參與、共建共享的濃厚氛圍。二是建立目標責任考核機制。將“千萬工程”活動納入縣對鎮、成員單位的目標責任考核,實行“周督查、月評比、季打擂、年考核”工作機制,縣作風專班對照各鎮任務清單,按時間節點開展督導,每月晾曬各鎮工作成效,組織全縣鎮黨委書記、黨支部書記擂臺賽5次,倒逼責任落實、工作落實、措施落實,確保活動有力有序開展。三是建立多元投入聯動機制。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精心組織招商活動,健全政府投入與社會投資、群眾投入的多元投入聯動機制,逐步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統籌整合涉農資金1.3億元,其中,500萬元用于發展民宿產業,100萬元作為電子商務發展基金,200萬元作為林麝特色養殖產業發展獎補資金。長角壩鎮聯合6個村集體成立佛坪縣康美興村富民文化有限公司,打造特色民宿、餐廳、休閑娛樂設施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鏈,吸納100余人就近就地就業,旅游景區對外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擴大。

  突出“四敢導向”,干部群眾“熱”起來。一是突出“干部敢為”,打造網紅打卡地。以小謀大,集體討論,鎮村干部大膽探索,勇于創新,積極盤活利用全縣各村閑置資源,先后打造了“網紅”知乎橋、向日葵花海、笑臉墻、童趣園等景觀節點50余個,成為廣大游客的打卡地,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為鄉村旅游增活力、聚人氣。二是突出“地方敢闖”,做好“黨建+”直播。在全省率先創新設立“黨建+”直播間,建立全市首家數字專家工作站,通過“黨建+”直播間開展黨員教育培訓、人才培育、云黨課、云招商,數字賦能“千萬工程”活動。三是突出“企業敢干”,激活民間投資。大力推進“招才引智”工程,成功招引多名在外經商人士回鄉創業,帶動民間投資1200余萬元,培育出“秦谷里”“綠葉仙棕”等一批佛坪本地企業品牌,帶動周邊群眾入企入園務工,實現企業增利、產業增效、群眾增收。四是突出“群眾敢首創”,凝聚強大合力。各部門、鎮(街道)積極組織村民代表外出觀摩學習好經驗好做法,召開黨員和群眾座談會、院壩會,談感受、找差距、話舉措、提動力,先后打造“老兵之家”“篾匠之家”等示范戶,使群眾“用勤勞雙手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理念入腦入心,主動參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實施“五大行動”,推動工作“活”起來。一是產業振興促增收行動。大力實施“五個農業”,建成肖家莊農業內部循環型、石墩河林下經濟融合型、沙窩景區依托服務功能配套型等“一業引領、多業融合、共生發展”的現代鄉村振興標桿村。加大農業品牌創建力度,實施“佛坪土蜂蜜”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佛坪土蜂蜜”區域公用品牌在第二十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發布推介并入選國家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實施數字化和信息化建設,以食用菌、冷水魚、土蜜蜂等產業為核心,成功打造大河壩鎮高橋村食用菌數字化示范、西岔河鎮耖家莊村智慧農業試點、秦地南和景齊智慧漁業、龍草坪蜂蜜小鎮智慧養蜂示范項目,實現了生長環境自動監測調整、遠程自動化控制、種養殖參數統計分析以及視頻慢直播等功能,推動農業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二是人才振興強支撐行動。積極打造“雁歸”磁場,將“飛雁還巢”作為破解人才瓶頸、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通過“招錄招考+校企合作+項目招商+N”模式,建立完善佛坪籍在外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投資經商人士信息庫,以親情、友情、鄉情為紐帶,回引“飛雁”創業創新。舉辦佛坪籍企業家及成功人士聯誼會,吸引“最美家鄉人”耖洋洋等60余名佛坪籍優秀人才返鄉創業;挖掘培養冷水魚養殖、農家宴操作、墻體繪畫、食用菌培育和手工藝等方面人才,建立645人的農村鄉土人才信息數據庫,認證高素質農民676人,“雁歸”活力有效激發。三是文化振興激活力行動。積極培育研學、旅居、康養新業態,高質量舉辦茱萸花海踏春游、秦嶺大熊貓文化旅游節等系列活動,“看大熊貓·賞山茱萸”入選“文旅部精品旅游線路”,成功舉辦佛坪大熊貓區域公共品牌發布暨文旅產業招商推介會、中國西北音樂節佛坪熊貓音樂獎民歌邀請賽等。佛坪首部文旅融合舞臺劇《熊貓的呼喚》成功首演,“陜西師范大學長安筆會中心佛坪創作基地”落戶佛坪,“靜美佛坪、熊貓家園”秦嶺生態攝影展在西安舉辦,組織開展“用勤勞雙手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攝影大賽,以及“茱萸紅、產業興、生活美”等主題文藝系列采風活動,創作了一批接地氣、有溫度的文藝作品。四是生態振興更美麗行動。建立健全“公檢法‘三長’+林(山)河(湖)田‘三長’”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全縣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97%,空氣質量優良率居全省前列。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行動,全縣累計改造提升衛生廁所7741座,衛生廁所普及率97.4%。深化城鄉環衛一體化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建設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全縣累計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21座,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穩步提升。深入推進“5+1”治水三年行動,出境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椒溪河被評為“陜西省幸福河湖”。成功創建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第一批陜西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五是組織振興強引領行動。加強政治素質考核,強化政治監督,提升黨員干部政治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實行“雙向三平臺”掛職鍛煉培養機制,選派138名干部到重點項目、鄉村振興、巡察督查等一線歷練成長。以“組織點題、班子答卷、多維考評”機制統籌基層黨建,深化“五星創建、雙強爭優”活動,著力培育“黨建+”特色品牌。常態化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擂臺比武”活動,推動基層黨組織比學趕超、爭先晉位。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用好“一約一團五會”,提升鄉村法治、德治、自治水平。健全二級網格、風險臺賬、群眾動員“三個機制”,全縣基層治理水平有效提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連續4年被授予省級平安縣,榮獲首批省級“平安銀鼎”。

  佛坪在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上取得了一些積極成果,但是當前仍存在一些問題,在后續工作中需要進一步改進。

  注重輿論引導,在提高思想認識上下功夫。深化思想認識。持續宣傳好解讀好黨對農業農村的基本政策、基本經營制度和一系列富農強農惠農政策,使廣大農民群眾進一步樹立學好用好“千萬工程”經驗,堅定發展信心。強化輿論引導。持續深入開展“千萬工程”經驗和“五個振興”教育,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活動家喻戶曉,教育廣大干部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激發開展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熱情。明確創建要求。對標省市級“千萬工程”示范村創建標準,明確創建活動效果、標準、任務等,注重發揮村級組織戰斗堡壘和示范引領作用,因地制宜制定長、中、短期致富興業措施,做到目標清晰、任務明確、措施得當,逐步實現農村強、農村美、農民富。

  做好重點工作,在走深走實上下功夫。一是全面抓好鄉村建設。提升鎮域基礎設施水平和管護能力,持續做好農村改廁、生活污水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堅持開展“掃干凈、擺整齊、講文明”專項行動,讓“一時凈”成為“時時凈”,進一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充分喚起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全面擦亮鄉村振興底色。二是深入開展文化賦能行動。建好村級文化大舞臺,用好宣傳欄和公共文體活動廣場等文化陣地,完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日間照料中心、農家書屋服務功能,推動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引導群眾在參與實踐中提高道德素養。三是不斷深化基層治理。積極發揮“一約五會一團”群眾自治組織作用,推行“一網統管”,構建黨建引領“一網四化三統一”基層治理體系。加強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及時處置信訪穩定隱患,強化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整改,確保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強化農業產業發展,在增加村民收入后勁上下功夫。一是全面推進產業鏈建設。依托全縣養蜂、獼猴桃、山茱萸等資源優勢,開發鄉宿、鄉游、鄉食、鄉購、鄉娛等綜合體驗項目,挖掘多元價值,提高市場競爭力,提高村集體經濟綜合效益。二是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堅決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全面完成全年糧食播種任務,水稻、油菜種植面積逐年提升。大力發展“五個農業”,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產”文章,全縣44個村因地制宜推出電商產品。聚焦“一長兩短N特”產業總體布局,加快全產業鏈建設,做強精深加工,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三是全面促進聯農帶農促增收。堅持推進“以強帶弱、抱團發展”的帶動模式,通過訂單聯結、股份聯結、租賃聯結等方式,組織引導村集體、專業合作社、能人大戶、鄉土人才帶動群眾發展產業。進一步提升社區工廠發展水平,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帶動群眾就近就地務工,實現“門口有產業,門前能增收”,鼓起群眾“錢袋子”。四是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深入實施村集體經濟“消薄培強”行動,示范推廣“聯村共建、村企合作”等發展模式,因村施策發展特色產業、資產租賃、閑置資產盤活利用、特色電商等集體經濟。扎實開展村集體經濟合同清理規范專項行動,加強村級資產管理運行,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活力。五是做大做強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以龍頭企業為引領,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紐帶,以種養大戶和家庭農場為主力,以社會化服務組織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逐步完善訂單、股份、勞務、租賃等利益聯結機制,把更多農民群眾更穩定地嵌在產業鏈上。

  強化群眾參與,在營造工作氛圍上下功夫。一是要強化教育,增強主人翁意識。把學習“千萬工程”經驗融入群眾日常生活,從身邊小事開始做起,動員群眾積極參與,爭當勤勞人,爭做致富戶。二是晾曬交流,增強比學趕超氛圍。舉辦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擂臺比武、“現場觀摩+點評測評”等活動,通過曬亮點、看實績、比作風、看變化,推動形成比學趕超、爭先晉位的良好氛圍。三是強化宣傳,營造氛圍。進一步總結提煉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好做法、好經驗,對產業振興、生態振興、文化振興、人才振興、組織振興等方面典型案例,增強宣傳推廣力度,提高群眾知曉率、支持率、參與率和滿意度,形成由點帶面、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

  (作者雍波系陜西省佛坪縣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東系佛坪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志剛系佛坪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