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閑時節,來到贛鄱大地,種植基地里“放心菜”正運往農貿市場;經過檢驗檢疫的“安心肉”正準備進入市場流通;農資店里銷售的肥料、農藥綠色高效……農業生產生活井然有序,農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有人維護,“舌尖上的安全”受到保護,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力量不可或缺。
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政府建設進入“快車道”,行政執法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對種子、農藥、獸藥、飼料、農機、漁政、農產品質量安全、動植物檢疫、生豬屠宰等農業農村領域的執法力量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專門部署了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工作。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等方面,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的作用日益凸顯。
近日,記者來到江西省景德鎮市、萍鄉市、贛州市,探尋這支隊伍護農、興農、愛農背后的故事。
密切配合、高效聯動
匯聚“護農合力”
2023年3月,景德鎮市昌江區鲇魚山鎮良港村種糧大戶吳中湊接到了這樣一通電話,對方告訴他:“明天上午邀請您參加廠家直銷肥料展銷會,免費吃飯,車接車送。”
“一袋肥料比農資店買便宜20元,還送貨到家,完全沒意識到是劣質肥料。”吳中湊感嘆道。
近些年,每到重要農時節點,一些農村地區就會出現游村入戶的“農資忽悠團”,打著“廠家直銷”“政府補貼”等幌子,利用開展銷會免費吃喝、贈送一些小禮物引誘農民購買農資。“我們是接到群眾舉報,浮梁縣疑似有‘肥料忽悠團’出沒,趕到會場后已人去樓空,只留下幾個肥料袋子。像這類坑農害農行為,案情重大復雜、涉及地域較廣、涉案金額較大,需要公安部門的緊密配合。”景德鎮市浮梁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負責人吳春勝介紹。
為了將農民的損失降到最低,公安部門與農業農村部門密切配合,推動案件查辦質效雙提升。江西省農業農村廳、江西省公安廳、江西省人民檢察院在2021年就聯合印發《江西省農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辦法》,建立省市縣三級指揮協作機制,指導各地開展工作。景德鎮市農業農村局與市公安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我市農業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的實施意見》,成立了工作協調領導小組,構建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無縫對接”體系,明確職責分工、移送程序、聯席會議制度、提前介入機制等,實現行刑銜接高效聯動。
“公安提前介入、雙方共同參與,取長補短,讓案件偵破更迅速、定性更準確。”景德鎮市公安局食藥環分局局長周興妙說。
為深查源頭,保護更多農民切身利益,江西省還與兄弟省市簽訂了農業綜合行政執法省際協作協議,建立“部門聯合、行業聯控、區域聯動、問題聯查”的“四聯”工作機制。景德鎮市農業農村局聯合市公安局成立專案組共同偵辦浮梁縣“肥料忽悠團”案件,專案組先后輾轉安徽、山東、河南等地并與當地相關部門聯合調查開展案件偵查,據了解,在江西涉案金額就高達200余萬元,查獲不合格肥料800多噸,前期挽回部分涉案款,也已退還給農戶。
“花了1.5萬元,買了148袋劣質肥料,被騙20多天就追回1.4萬余元,非常感謝他們。”吳中湊激動地說,“我承包了800多畝水稻,要是劣質肥料下田了,不只是今年收成沒有保障,還容易造成土壤板結,到時候損失可就大了。”
建體系、抓規范
完善“護農機制”
農業執法管理和服務對象點多面廣,且光靠縣一級監管難免有“死角”,執法人員很難及時、有效地開展執法監管工作。
“漁業執法突發性、隱蔽性強,在以前,等到我們接到消息線索趕到現場,違法分子早就沒了蹤影,很是讓人頭疼。”贛州市于都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龍波向記者介紹。
為此,于都縣聯合多方資源,整合鄉鎮“七站八所”執法力量,統一成立“綜合行政執法大隊”,以漁政執法賦權鄉鎮工作為樣本,為積極探索行政執法賦權鄉鎮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執法賦權鄉鎮在2021年新修訂的行政處罰法中就有明確規定,江西省人民政府也配套印發《關于調整賦予鄉鎮(街道)縣級審批服務執法權限和經濟發達鎮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指導目錄的通知》,指導各地開展工作。于都縣立足自身印發了《關于做好調整賦予鄉鎮縣級審批服務執法權限和經濟發達鄉鎮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工作的通知》,明晰各部門職責,壓細壓實賦權鄉鎮工作。于都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負責指導鄉鎮開展漁政、農產品質量安全等農業執法賦權工作,縣司法局監督指導鄉鎮落實,遇涉刑違法行為,縣公安局負責行刑銜接工作,鄉鎮綜合行政執法大隊負責進行全面摸排和日常巡查執法。
“我們對基層(村組)情況很清楚,接到線索能馬上趕到現場,加上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的全程指導,工作起來非常順手。”于都縣羅坳鎮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大隊長陳小明說。
執法權“賦得下”,還得“接得住”。于都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成立了“賦權”專班,采取“一對一”“點對點”形式,針對辦案技能、法律適用等內容,逐個對接鄉鎮綜合行政執法大隊進行“下沉”指導,還針對賦權鄉鎮細節編印了《于都縣農業行政執法事項賦權鄉鎮操作手冊》,手冊中包含賦權協議書、漁業安全生產責任狀、證據先行登記保存通知書等內容,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指導鄉鎮綜合行政執法人員開展工作。
“鄉鎮賦權的每個案子我們都手把手教,24小時開機待命,到不了現場的視頻指導,全程跟進。”于都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謝小強介紹。為了進一步推動賦權鄉鎮工作,于都縣組建了“于都縣農業執法交流群”,適時發布執法指導建議、文書制作學習交流、執法辦案經驗等內容,提高了執法效能。
執法有監督,公平公正才有保障。“現在的執法更規范、處罰更公正,群眾也更加理解和信任我們。”羅坳鎮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袁成說。于都縣司法局行政執法協調股股長陳聯軍介紹,縣司法局要求各鄉鎮成立由鄉鎮長親自擔任委員會主任,其他負責同志任成員的行政執法重大案件集體討論委員會,對鄉鎮重大案件行政處罰行為進行監督管理,各鄉鎮人民政府還制定了行政執法重大案件集體討論制度,不斷提高執法公信力。
探索推進柔性執法
做“護農暖心人”
在萍鄉市安源區,一位未經定點從事生豬屠宰活動的養殖場老板在收到《萍鄉市農業農村局不予行政處罰教育告誡書》后,鄭重作出書面承諾:“我已了解《生豬屠宰管理條例》有關規定,以后不再私自屠宰生豬了。”
違法行為符合法定情形不予行政處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是有明確規定的。2022年,江西省農業農村廳和司法廳聯合印發了《江西省農業領域輕微違法不罰指導意見》《江西省農業領域輕微違法不罰清單(第一版)》等政策文件,指導各地開展執法服務工作。而萍鄉市早在2021年就率先印發了《萍鄉市多領域實施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清單的指導意見》,農業農村等行政執法領域開始實施“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清單”制度,規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
不予行政處罰不代表監管的終止,還要深挖違法行為背后的原委。“當事人不想送去屠宰場有兩個原因,一是當事人養殖的藏香豬毛比較硬,認為屠宰場沒有自己處理得干凈。二是屠宰場宰殺在凌晨,當事人要白天售賣,會降低豬肉的品質。”具體負責辦理此案的萍鄉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執法員彭裕申介紹。在了解事情癥結所在之后,該支隊找到正規屠宰場,幫助當事人與老板溝通,最終屠宰場同意對藏香豬豬毛進行二次處理,并協商了雙方認可的屠宰時間,解決了當事人的后顧之憂。“不予處罰”并非沒有底線,其背后是執法人員對于執法力度的精準掌握。
“之后的幾次抽查,他都能提供相關動物檢疫合格證、肉品品質合格證等證明,沒有發現私宰跡象,他也很滿意現在賣的豬肉。”彭裕申欣慰地說。
農業綜合行政執法隊伍以“農”為本,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從解決關系農民切身利益的實事出發,為守護農民的合法權益而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