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畜牧業和畜產品供給在大農業和大食物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涉及糧食安全保障、食物穩定供給、農民共同富裕、生態環境保護和農業強國建設等多個方面。畜牧業現代化是大農業現代化的排頭兵,貫徹大農業觀和大食物觀,推動畜牧業率先實現現代化是建成現代化大農業的重要一環。
推動畜牧業率先實現現代化意義重大
畜牧業現代化是農業現代化大產業建設的必然要求。畜牧業是大農業的重要支柱產業,2022年全國畜牧業總產值達到40652.4億元,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26.05%。在大農業中,畜牧業現代化建設處于排頭兵地位。2021年畜禽養殖規模化率達到69.0%,養殖業的設施化、機械化、智能化水平也長期領先,為加快推進畜牧業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畜牧業率先實現現代化,對于加快農業現代化大產業建設具有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畜牧業現代化是確保食物供給安全的必然要求。隨著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持續提升,居民膳食結構發生顯著變化,人均口糧消費明顯下降,畜產品消費大幅增長。未來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推進和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的進一步增長,在較長時間內畜產品需求仍將呈剛性增長。在資源約束日趨加大的現實國情下,要能夠有效保障不斷增長的畜產品消費需求,確保國家食物安全,唯一途徑就是通過加快推進畜牧業現代化建設提升畜產品生產效率。
畜牧業現代化是實現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以往在以數量增長為主要導向的發展進程中,仍然存在發展質量不高的問題。農業勞動生產率、科技進步貢獻率、資源利用率等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養殖生產成本整體偏高,行業競爭力較弱。迫切需要加快推進畜牧業現代化建設,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
畜牧業現代化是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現階段全國從事(包括兼業)畜禽養殖的經營主體約有6600萬個,其中,生豬養殖約2020萬個、蛋雞養殖約920萬個、肉雞養殖約1830萬個、奶牛養殖約51萬個、肉牛肉羊養殖約1800萬個,共涉及農村人口約2億。可以說,這一龐大規模的經營主體和農村人口,其收入增長和富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畜牧業現代化水平的提升。
加快畜牧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加快現代畜禽種業體系建設。種業是畜牧業發展的基礎性決定因素。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現代畜禽種業體系建設取得長足進步,但仍然存在部分畜禽品種核心種源自給水平不高,產業安全風險大等問題。應始終堅持“以我為主、自主創新、引育結合”的方針,加快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現代畜禽種業創新體系。強化育種創新和良種繁育推廣,不斷提高優質種源供給能力。
加快現代養殖業體系建設。養殖業是畜產品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的集成環節。要不斷提升適度規模標準化養殖水平,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家庭牧場、養殖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幫助中小養殖戶融入現代生產體系。要大力提升養殖設施裝備水平,著力推進養殖工藝與設施裝備的集成配套,特別是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推進智慧養殖業發展。
加快現代飼料飼草供給體系建設。我國糧食安全的本質是飼料糧安全,飼料飼草料供給安全也已成畜禽養殖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要堅持以國內為主保障能量飼料原料供應的同時,促進蛋白飼料原料進口品種來源地多元化,以穩定蛋白飼料原料供應。因地制宜推行糧改飼,增加全株青貯玉米種植,提高苜蓿、燕麥等緊缺飼草自給率。加快培育飼草新品種,著力構建育繁推一體化的商業化育種體系,挖掘利用國內優良飼草種質資源,加快培育推廣一批區域適應性好、品質優、產量高、抗逆性好、抗病性強的飼草新品種。持續推進秸稈飼料化應用,推動建立健全秸稈收儲用體系,支持牛羊養殖場戶提升儲存利用能力,擴大秸稈飼料化利用規模。
加快現代畜產品加工體系建設。提升畜產品加工水平,是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重要路徑。要大力提升畜產品加工行業整體水平,優化屠宰加工產能布局,推進畜產品加工向養殖優勢區轉移,強化畜禽養殖屠宰加工產業鏈構建。提高畜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大力發展特色畜產品加工,優化產品結構,滿足城鄉居民多元化消費需求。加強畜產品加工裝備研發推廣,提高自動化智能化加工裝備水平。
加快現代畜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物流體系建設,特別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是畜產品在流通環節的質量保障和市場拓展的重要支撐。要盡快完善冷鏈物流骨干基礎設施建設,將國家已規劃布局的“十四五”期間在農產品優勢區、主要集散地和產銷區建設100個左右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的規劃落地見效。要加力補齊產銷兩端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加快建設以國家冷鏈物流基地為核心、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和兩端物流設施為支撐的三級冷鏈物流節點設施網絡,支撐冷鏈物流深度融入“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系。
完善現代畜牧業發展保障體系
完善科研攻關和科技推廣應用體系。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聯合開展集中研發攻關,突破發展瓶頸,掌握核心技術自主權。加強基層畜牧獸醫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強化從業人員培訓,健全科技特聘員制度,發揮龍頭企業對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技術指導和服務作用。
健全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強化經營主體責任意識,指導經營主體健全防疫制度,強化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提高疫病防控能力。深入推進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改革,合理配置、配備基層獸醫人員,提升獸醫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管理能力和業務技能,保證應免盡免,免疫有效。強化動物疫情監測報告系統,重塑重大動物疫情報告制度,在原有“從下到上”報告的基礎上,增加“從上到下”的抽查檢查機制,完善動物疫情監測預警網絡。
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強化源頭治理,嚴把飼料、獸藥生產使用關口,加大養殖、屠宰加工全過程的安全監管。構建飼料行業監管監測一體化平臺,強化飼料安全日常監管,規范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持續推進獸用抗菌藥減量使用行動,健全科學規范用藥管理制度。健全畜產品質量監測標準體系,加強屠宰加工環節監測力度,落實畜產品品質檢驗制度,強化畜禽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提升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
優化政策支持體系。強化財政支持力度,加大對畜禽養殖、良種繁育、糧改飼、優質飼草生產、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畜禽養殖機械化裝備、畜產品加工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創新金融支持方式,積極推進活畜禽、養殖圈舍、大型機械設備等資產抵押貸款,對符合產業發展政策的經營主體給予貸款擔保和貼息,滿足畜禽養殖現代化轉型資金需求;優化中央財政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加大力度擴大畜禽養殖保險覆蓋率,發揮好“保險+期貨”功能功效,提高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防控能力。落實用地政策,按照畜牧業發展規劃,統籌解決畜禽養殖用地需求。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