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隴原大地“甘味”豐沛——甘肅省“甘味”農產品品牌培育觀察
時間:2024-11-19 10:26:48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中國農村雜志社采訪組 字號:【

  甘肅,如一柄玉如意,鑲嵌在我國西北部。它南北縱橫、東西綿延,跨越4個氣候帶,承載著悠久的農耕文化。戈壁蒼茫、草原廣袤、河西走廊蜿蜒曲折,山河激蕩其間。悠久的農耕文化、鮮明的地域特色、獨特的資源稟賦,孕育著甘肅優勢特色農業。

  習近平總書記心系甘肅,黨的十八大以來,多次赴甘肅考察。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甘肅省委、省政府工作匯報后指出,“積極發展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農業品牌”,為甘肅現代農業發展把脈定向。

  殷殷囑托字字千鈞。近年來,甘肅省大力發展現代寒旱特色農業,建設“甘味”農產品公用品牌,并以“甘味”品牌為牽引,引領帶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甘味”品牌培育在隴原大地如火如荼展開——

  會寧小雜糧、靜寧蘋果、甘南牦牛……“甘味”農產品品種豐富,既有“獨一份”“特別特”的特色,也有“錯峰頭”“好中優”的優勢。

  小米的糯、蘋果的甜、牛羊肉的嫩……“甘味”農產品味道多樣,綠色生態的生產方式與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相得益彰。

  一顆顆馬鈴薯,既能制成全粉、寬粉,還能做成餅干、薯片;一袋袋漿水,能做出上億產值……“甘味”農產品鏈條日益深化,經過研發、加工等一道道工序,附加值大大提高。

  厚道甘肅、地道甘味。甘肅,正以“品牌強農”的姿態邁入現代農業提質增效新征程,在農業強省之路上走出鏗鏘步伐。

  “變劣為優”

  勾勒寒旱特色農業新圖景

  寒旱,是甘肅農業發展繞不開的兩個字。直面寒旱,甘肅從大局起筆,謀劃將這一氣候劣勢轉化為獨特優勢。正如甘肅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楊金泉所言,甘肅充分挖掘寒旱農業所蘊含的綠色有機特質,努力“變劣為優”,加快打造現代寒旱特色農業高地。這是甘肅的智慧,也是甘肅的魄力。

  ——建設現代化大產業的有力抓手

  甘肅人工種植中藥材、高原夏菜面積產量均居全國第一,馬鈴薯、蘋果產量均居全國第三、羊存出欄量居全國第三……

  一個個數據是甘肅產業發展的有力例證。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甘肅立足寒旱這一氣候特征,深挖資源潛力,走出了一條“現代”方向引領、“寒旱”內在特質的農業發展路徑。今年甘肅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實施特色產業提質增效行動,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打造現代寒旱特色農業高地。

  同時,甘肅省委、省政府敏銳意識到,當前農產品消費需求加速邁進多樣化、優質化、特色化、綠色化的新時代,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挖掘寒旱特色農業中所蘊含的特色、有機、綠色等特質,培育能夠代表甘肅農產品形象的區域品牌,不斷釋放品牌潛力將大有可為。

  “甘味”品牌應運而生。近年來,甘肅厚植綠色優質安全的品牌底色,持續放大品牌效應,以大品牌搶占大市場、帶動大銷售,促進大發展。甘肅省委、省政府專門召開“甘味”品牌工作推進會,提出“要把‘甘味’品牌建設作為甘肅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真正把‘甘味’品牌打造成全省農業產業發展的標桿”。甘肅省農業農村廳、農墾集團、特色農產品產銷協會共同發力、協同推進,著力構建“甘味”品牌體系建設大格局,目前已形成包含1個省級品牌、63個區域公用品牌、680家企業品牌在內的“甘味”品牌三級體系。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途徑

  當夏日的陽光灑向大地,就到了高原夏菜收獲的時節。在蘭州市榆中縣的高原夏菜基地內,菜農們穿梭在郁郁蔥蔥的菜地中,將一顆顆鮮嫩欲滴的蔬菜從土壤中“解放”出來。

  “我們的菜花畝產在6000斤左右,按照最近價格,每斤1.3元左右,一畝地收入有七八千元。”馮灣村菜農李福軍一邊忙著收菜一邊說。

  高原夏菜,因其色澤鮮亮、菜香濃郁、口感脆甜,被列入“甘味”品牌目錄。如今,高原夏菜已成為榆中縣農業主導產業,貢獻了全縣40%左右的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

  從“脫貧菜”到“致富菜”,高原夏菜讓鄉親們的腰包越來越鼓,也是“甘味”農產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中發揮作用的縮影。

  過去被稱為“苦甲天下”的甘肅曾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如今“苦盡甘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成為新的課題。對此,甘肅的答案是,以“甘味”品牌建設為牽引,深度做好“土特產”文章,用好“土”資源、放大“特”優勢、提升“產”效益,以一方產業致富一方農民。

  如今,“甘味”品牌聯農帶農效應逐漸顯現,釋放出巨大能量。通過“甘味”品牌建設,帶動龍頭企業、合作社和村集體積極參與,將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將品牌附加值實實在在體現到農戶增收上。

  ——展示甘肅現代良好形象的有效載體

  提到甘肅,人們會想到什么?

  是最具多樣性的自然地理環境——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在此交匯,黃河、長江、內陸河在此交融,季風氣候、大陸性干旱氣候、高寒氣候在此交接,冰川、濕地、河流、戈壁、草原、沙漠交相輝映,構成一幅雄渾壯麗的畫卷。

  是農耕文明在此發源——位于天水市秦安縣的大地灣遺址,是目前國內發掘最早的農耕遺址,在這里,保存著距今8000多年的黍粒、粟種、油菜籽。

  還有世世代代生于斯、長于斯的甘肅人民。這方神奇的水土,孕育出隴原兒女勤勞厚道的本性。而這些,恰恰是“甘味”農產品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

  走進新時代,翻開農業發展的新篇章,如何利用好歷史與資源優勢,走出一條甘肅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對此,甘肅省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構建“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產業主導,產業生態循環、產品特色突出、品牌叫響過硬的農業產業體系,打造出“甘味”這一獨具特色的農產品省級公用品牌。

  “甘味”凝結著醇厚,傳承著道地,飄溢著香醇,寓意著甜美。厚道甘肅滋養了地道“甘味”,地道“甘味”豐富著厚道甘肅。作為“舌尖上的記憶”,“甘味”成為展現甘肅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成就,彰顯甘肅農產品綠色優質形象的重要載體。

  攥指成拳

  打造農業品牌建設新矩陣

  “甘味”,代表的是甘肅農產品的品質與特色。在發揮好“甘味”品牌聚沙成塔、攥指成拳的效能,維護和塑造良好的品牌聲譽上,甘肅蹄疾步穩、步步鏗鏘。

  ——挖掘特色 彰顯獨特性

  蘭州百合,生長在南部山區高寒陰濕地區,不同于普通百合的苦味,蘭州百合味極甜美、脆爽細膩,是全國唯一藥食同源的甜百合。

  為什么只有蘭州百合是甜百合?甘肅爽口源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杜清國介紹:“蘭州百合這一特殊品種,生長在北緯36度,海拔1800~2400米,純凈的空氣,黃土高原疏松沙土與特殊山坡地貌,輔以極大的晝夜溫差,造就了蘭州百合獨一無二的品質特征。”

  一種“甘味”,代表著一方特色。在“甘味”農產品中,既有像蘭州百合一樣在特殊的資源稟賦下孕育出的“獨一份”產品,也有包含定西馬鈴薯在內的“特別特”產品;既有生長在鮮食蘋果最佳優生區的靜寧蘋果、天水花牛蘋果等“好中優”產品,也有如蘭州高原夏菜一般“錯峰頭”上市的產品。

  “甘味”品牌彰顯甘肅特色。在品牌建設中,甘肅始終思路明確,將“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優勢產業作為“甘味”品牌的重要支撐,打造一批規?;?、標準化、綠色化生產基地。“甘味”儼然成為甘肅優質農產品的代名詞。

  ——嚴格標準 守好生命線

  自11月1日起,《甘肅省甘味農產品品牌培育管理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全國首部關于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小切口”式創制性立法。

  而早在《條例》出臺之前,甘肅省已經制定《進一步加強“甘味”品牌建設的意見》《甘味農產品品牌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及工作方案,一攬子組合拳力促“甘味”品牌培育制度化、規范化。

  品質是品牌的核心。怎么守好品質這一生命線,甘肅從源頭著手,嚴格“甘味”品牌的篩選與準入。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閆粉棠介紹,“甘味”農產品除了滿足具有綠色有機特質、悠久歷史文化背景、獨特自然生態條件、優良產地環境等基本條件外,還要求產量、市場占有量相對穩定,所以完成“甘味”品牌的申報一般需要幾年時間。

  而對于已經通過審核列入“甘味”的農產品來說,入選也并不代表著一勞永逸。甘肅實行目錄動態管理,對于入選“甘味”品牌目錄的,定時進行監測,對不再符合條件的予以清退。“今年以來,已經組織市縣農業農村部門開展了品牌檢測,經縣區自檢、市州審核、省級核查、會議審議,核減清退3個地方區域公用品牌和30個企業商標品牌,確保‘甘味’品牌質量始終不減。”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市場與信息化處處長魯明說。

  ——聚合優勢 釋放大能量

  走進位于蘭州市區的“甘味”品牌運營中心,展廳里擺放著琳瑯滿目的“甘味”農產品,從米面糧油到肉果薯菜,產品包裝上都標有“甘味”品牌標識,是“甘味”品牌聚合效應的直觀展示。

  “甘味”品牌運營中心是由甘肅省農業農村廳指導、由農墾集團籌建的一站式綜合性服務平臺。運營中心負責人文霞介紹:“展廳里目前展有入駐‘甘味’品牌的300家企業的2000多種產品。”而在“甘味”品牌運營中心的授權下,目前,全國范圍內已經開設“甘味”農產品運營中心共67家,成為“甘味”農產品走出甘肅、向全國鋪開的重要一環。

  十個品牌記不住,一個品牌能叫響。甘肅建立起以“甘味”品牌為統領,60個區域品牌為根本,650個企業品牌為支撐的三級品牌體系。“甘味”品牌培育將甘肅特色農產品集聚起來,形成聚合的聲勢與優勢,也為將“甘味”進一步發展壯大奠定基礎。

  延鏈擴面

  打響“甘味”農產品新名片

  農產品從田間地頭走向城市餐桌,需要好品質、好產品、好市場。甘肅致力于將“甘味”打造成代表甘肅農產品的一張金名片,以品牌助力一個個“甘味”農產品的蝶變。

  ——提質增底氣 秉持品質至上

  所謂“黃芪第一出隴西,色黃白、味甜美”,定西市隴西縣是我國黃芪的地道產區之一,隴西黃芪因根條粗大、質堅而綿、粉性足、藥用成分含量高,被譽為芪中精品。

  品質,是隴西黃芪的底氣。隴西縣通過“戶均育三分苗,來年種兩畝藥”,在黃芪種植重點優勢產區和新增產區,投放提純選育的優質黃芪種子,推動黃芪育苗擴繁標準化、良種化。在種植過程中,隴西縣中醫藥研究院等技術單位還派人在病蟲害防治、膜穴播育苗技術應用等方面進行指導。同時,建設黃芪種質資源庫和大數據平臺,實時監測資源動態變化。

  民勤蜜瓜汁多味爽、靖遠枸杞個大肉厚、平涼紅牛肉質細嫩……不只是隴西黃芪,對于所有“甘味”農產品而言,品質都是它們立于市場不敗之地的基礎。

  基于這一清晰認知,甘肅在“甘味”品牌培育中,將品牌打造和品種培優、品質提升、標準化生產統籌推進,構建產地環境監測評價、生產技術規范標準執行及追溯體系,厚植“甘味”綠色與優質底色。

  ——延鏈聚勢能 打造產業集群

  走進薯香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廳,展臺上擺放著馬鈴薯制成的全粉、餅干、曲奇、薯片等各式各樣加工產品。公司負責人楊昭華介紹:“公司目前擁有完整的馬鈴薯產業鏈,通過深度加工,附加值大大提高。”

  薯香園公司位于定西市安定區,地處定西馬鈴薯產區,公司從加工馬鈴薯全粉起家,近些年開始進行休閑食品的研發生產。楊昭華說:“通過拓展生產線,真正實現將馬鈴薯‘吃干榨凈’。”

  小小馬鈴薯釋放出產業發展大潛力。馬鈴薯已成為定西市貫通一二三產業、輻射千家萬戶的“金豆豆”。2023年,定西市馬鈴薯全產業鏈產值達238億元。

  每一個“甘味”中都隱藏著巨大的價值潛力,定西馬鈴薯只是其中一個例證。如何充分挖掘“甘味”的潛力,秘訣在于,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建設全產業鏈發展高地。而這,也正是甘肅著力構建完整的“甘味”產業鏈體系的初衷。目前,甘肅已獲批創建國家級優勢產業集群8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1個、產業強鎮49個;2023年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產值達到5790億元。“甘味”品牌集聚效應持續放大,成色越來越足。

  ——擴面拓市場 助力“甘味出隴”

  金秋十月,第三屆中國蘋果產銷峰會暨靜寧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招商推介大會在平涼市靜寧縣舉行,現場簽約招商引資簽約額68億元,簽訂果品銷售協議簽約額44億元。

  靜寧蘋果,生長于北緯35度優質蘋果生產黃金地帶,個大形正、果面光潔、脆甜多汁、香味濃郁。此次推介大會,是向外推介靜寧蘋果的重要手段。

  提到“甘味”品牌培育對靜寧蘋果發展帶來的影響,甘肅德美地緣現代農業公司總經理田選賓深有感觸:“通過‘甘味’,人們形成對甘肅農產品綠色高質的第一印象。入選‘甘味’的農產品,省里會統一組織參加各種展會,相當于為我們免費做了宣傳。”田選賓的話體現出甘肅拓展“甘味”農產品市場的力度與舉措。當前,“甘味”正處于由樹品牌向拓市場銜接轉段的節點,甘肅統籌調動各方資源,健全完善從傳統市場、品牌門店、線上平臺到專場活動的一攬子營銷布局,逐步建成多層次市場體系。

  省領導帶隊分區域開展營銷推介、“甘味”農產品組團參加各類展會、邀請網紅達人直播帶貨……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開展宣傳推介,“甘味”品牌越叫越響亮。2023年,“甘味”品牌企業年銷售額達到270億元,全省有170余種特色農產品遠銷100余個國家和地區,“甘味出隴”挺進全國甚至世界市場。

  賦能增勢

  釋放農業優勢資源新效益

  挖掘優勢農業資源成就“甘味”,發展特色產業支撐“甘味”,并通過“甘味”品牌撬動農業農村發展活力,最終實現品牌培育與農業農村發展的雙向奔赴,這就是甘肅“甘味”品牌培育的思路與智慧。

  ——創新驅動 為農業增效益

  防雹網抵御冰雹和倒春寒,“小輕軌”助力蘋果運輸,智慧大屏實時顯示土壤濕度、養分含量等數據……在天水,花牛蘋果種植用上了新科技。

  科技賦能為農業增效,讓花牛蘋果越種越好,這是天水一直以來在做的。天水市以科技助力產業升級,引進選育一批適應性強、品質優良的新品種,示范推廣果園覆膜、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先進適用技術,將傳統老果園升級為高效益的現代化果園,花牛蘋果價值鏈不斷提升。今年,全市花牛蘋果發展到79萬畝,總產量193萬噸,優質商品果率達到78%以上。

  一顆顆小蘋果,真正實現了“讓鄉親們的日子像蘋果一樣紅紅火火”,而在隴南市武都區,一粒粒小花椒,也讓鄉親們過上了紅紅火火的生活。

  在花椒種植中遇到問題怎么辦,就找“椒管家”。在武都區,活躍著一批“椒管家”,他們為椒農提供專業服務,幫助椒農解決種植中的一系列問題。

  “椒管家”是武都區創新花椒管護模式的嘗試。與天水、武都一樣,各地在“甘味”品牌培育中,各有側重、各出奇招,抓科技、抓管理、抓人才,一批批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在隴原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成為助推農業增效的“新引擎”。

  ——聯農帶農 為農民增收入

  “這里沒有老板,有錢大家一起賺。”說這話的,是白銀市會寧縣祥澤小雜糧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華。

  會寧縣氣候干旱、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病蟲害少、環境無污染,為良谷米、高粱米等特色小雜糧的生長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有錢大家一起賺”不是一句空話。祥澤小雜糧合作社通過訂單帶動周邊農戶2000多戶,一年用工量達1萬人次以上,每人每天能夠獲得120~150元的收入。

  會寧縣緊抓會寧小雜糧這一“甘味”品牌,通過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村集體+農戶”的雜糧產業發展模式,走出了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群眾出力的增收致富新路子。

  一個個“甘味”品牌的背后隱藏著致富一方的密碼。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閆粉棠說:“借助‘甘味’這樣一個平臺,通過品牌認證,很多優質農產品實現了優價,最終帶動農民增收,這樣的例子在甘肅不在少數。”

  通過“甘味”品牌建設,甘肅逐步構建起更加完備的聯農帶農機制,真正實現將品牌附加值實實在在體現在農民增收上。2023年,甘肅省村均集體經濟收入25.78萬元,其中脫貧村村均21.5萬元,增長56.9%。

  ——激活業態 為農村增動能

  今年年初,天水麻辣燙爆火,甘谷辣椒作為靈魂調料迅速出圈。

  甘谷辣椒肉厚油多、芳香物質沉淀豐富。近年來,甘谷縣大力發展辣椒產業,縣域內有辣椒加工企業50余家,相關從業人員達1.5萬多人,2024年預計生產干椒3.05萬噸、烘干加工2.7萬噸、加工產值6.75億元。

  甘谷縣對于甘谷辣椒的挖掘不止于此。舉辦辣椒采摘節、開展視頻攝影競賽、舉辦“勞動能手”采摘大賽……甘谷縣創新節會內容,吸引外地客商實地觀光體驗,帶活鄉村旅游。同時,舉辦跨境電商發車儀式、直播帶貨、網紅直銷等活動,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把這一“甘味”農產品銷售出去,一串串紅辣椒“染紅”了鄉村振興路,串起了富民大產業。

  與甘谷縣一樣,各地以“甘味”品牌培育為牽引,把握優勢核心資源,豐富產業業態,激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

  如今,隴原大地到處呈現出勃勃生機,中盛農牧、藍天集團、德青源等知名企業崛起,一大批農民專業合作社涌現,全省龍頭企業總數達到3096家,農民合作社近9萬家,成員203.6萬人,帶動農戶242萬戶。

  未來,在邁向農業強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征程上,“甘味”必將綻放出更加絢麗的華彩,書寫出獨屬于甘肅土特產的故事與華章。

  (采訪組成員:徐剛、陸家木、宋曉娜)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