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業科技創新重要論述和來川視察時“在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上同時發力”重要指示精神,創新技術服務模式,推進農業科技教育人才一體化發展,不斷強化農業科技支撐,2023年全省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9%。
聚焦優勢特色產業
全力建強四川創新團隊
堅持產業導向、需求導向,圍繞做大做強川糧油、川豬等“川字號”產業,打造區域農業科技創新力量。
一是組建技術體系新團隊。緊扣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需求,持續加大省級財政投入,不斷擴大創新團隊規模和產業覆蓋面。目前,全省已有27個團隊、342名專家,規模居西部第一,實現優勢產業全覆蓋。
二是實施管理評價新方式。緊盯科技服務提質增效,制定創新團隊管理、考核和資金使用具體辦法,實行經費、人員動態調整,對年度考核排位靠前、靠后的,分別調增、調減下一年度經費;對連續兩年考核排位后兩名的,退出創新團隊并重新招募,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
三是打造科產融合新模式。設置創新團隊產業副首席,由新希望、鐵騎力士等企業技術主管擔任,將產業需求、企業訴求與創新團隊任務相結合,助推科技服務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2023年,專家團隊聯合龍頭企業成功培育“天府黑豬”等突破性新品種90余個。
聚焦科技到田入戶
全力推進專家下沉服務
堅持面向基層、面對農戶,打通科技服務最后一米,促進“專家產量”向“農戶產量”轉化,“實驗產量”向“大田產量”轉化。
一是強化部署推動。省委分管領導每年專題研究部署重點工作,實施一縣一方案、一業一措施,將人才下沉“組團式”幫扶納入鄉村振興考核,出臺幫扶人才關心激勵六條措施,定期通報表揚先進單位和個人,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落實。
二是強化部門聯動。建立由省委組織部、農業農村廳等組成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會商、制定年度任務、開展考核考評、動態調整組團方案,協同推進25個國家科技特派團、135個四川科技下鄉萬里行專家團隊、900余名專家,對全省21個市州116個縣、39個產業下沉幫扶。
三是強化培訓帶動。堅持科技服務與培訓農戶并重,把培訓農戶成效作為工作評價的重要內容。2023年,全省專家團隊指導市縣建立科技示范基地1097個,培養科技示范戶、技術骨干6200余人。
聚焦創新服務能力
全力建設教育培訓體系
充分挖掘本省教育資源,加快構建農業大學、職業學院、職業培訓“三位一體”的農業科技、實用人才教育培訓體系。
一是高起點共建四川農業大學。在農業農村部關懷下,推動四川農業大學進入部省共建高校序列,省政府統籌財政資金36億元,支持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學科專業建設,提升辦學質量。
二是高標準建設農業職業學院。按照“廳市共建、校地合作”模式,加快推進四川鄉村振興職業學院建設,擬于2026年秋季開校招生,每年培養本土實用人才2000人以上。
三是高水平打造“一村六員一主播”。在全省以行政村為單元,采取志愿服務、適當補助、動態管理方式,培養選用農業技術、農業機械、返鄉創業、農旅融合、鄉村建設、農村電商6個指導員和1個農村電商主播,力爭到2026年達到1.8萬人試點規模,著力探索“省市縣鄉村”多層級參與、“農人旅建商”多部門聚力的農村人才培養“四川模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