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振興。連片脫貧地區要實現鄉村振興,必須依靠產業振興這個根本動力,立足現有產業發展基礎,實現全面提檔升級,最終達到產業興旺的目標。
堅持不懈推行全域綠色化生產
綠色,既是鄉村產業的底色,又是鄉村產業的亮色,只有堅持綠色化方向,落實綠色化生產各項措施,才能夠在守住農產品質量安全底線的基礎上,打造高品質農產品,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是繼續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從2015年開始實行化肥農藥零增長以來,全國化肥農藥減量行動成效十分明顯。但農業生產中化肥農藥施用過量、結構不合理、使用不科學等問題仍然突出。要引導農業經營主體避免施用單一營養元素化肥,杜絕田間撒施等粗放施用方式,嚴控畝均化肥施用量,全面推行測土配方施肥和施用復合肥。避免同類型農藥多品種混用和多次反復使用,大力減少除草劑施用,切實將畝均農藥施用量降到合理水平。
二是全面推動增施有機肥行動。農業離不開有機肥,綠色更離不開有機肥。要全面推動增施有機肥行動,在規?;B殖場附近配套規模化種植基地,在規?;N植基地附近配套規?;B殖場,實現養殖場糞污處置與種植基地有機肥需求無縫對接,走出一條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的新型綠色規?;r業之路。除此之外,小型養殖場和散養戶產生的有機肥也要盡可能全部下田。各級政府要推動“有機肥下田”,綜合推行養殖糞污下田、秸稈還田、種植綠肥、土壤深翻冬泡等措施,持續改善土壤地力。
三是大力推行綠色防控。動植物病蟲害防治必須走綠色化之路。要制定完善農業投入品管理辦法,加強宣傳引導,統一思想認識,養成行動自覺。要限制高毒高殘留農藥在地生產、經營、使用,要嚴控除草劑品種、劑量和使用次數,嚴控抗生素使用,嚴控各類調節劑使用。要加強病蟲害和重大動物疫病預警預報,推行聯防聯控,統防統治。要加強培訓指導,幫助和引導農業生產者科學施藥。
堅持不懈提升
主導產業產業化水平
農業產業化水平偏低,是連片脫貧地區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主要障礙。要針對主導產業的薄弱環節,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提升主導產業產業化水平。
一是全力完善產業鏈條。要堅持全產業鏈思維,打造完整產業鏈,形成多元價值鏈,構建起一二三產業融會貫通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生產基地要著重解決不成片、品種雜亂、管理標準化不夠等突出問題。農產品加工要著重解決加工企業分散、沒有聚合效應,加工廠房設備落后、技術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增值效應不明顯等突出問題。市場體系要著重解決主導產業基地所在村分選、清洗、切片、烘干等產地加工和倉儲體系缺乏,鄉鎮商品化處理、初加工、集散市場、氣調冷藏保鮮、電商運營、物流等體系薄弱,縣城農產品加工園區、區域批發市場、冷鏈物流等體系落后,高新區科技含量高、裝備水平高、附加值高、對行業引領力強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少,引領農業產業化的龍頭和引擎作用不強等突出問題。
二是全力加強市場營銷。部分龍頭企業家缺乏營銷理念,不具備市場營銷常識,抓生產不抓營銷,做粗放生意,缺精細評估和籌劃。市場營銷必須是市場行為,必須靠市場主體。要在增強市場營銷意識、學習市場營銷知識、引進市場營銷人才、培養市場營銷團隊、加強市場營銷策劃、建立市場營銷體系、制定市場營銷政策等方面全方位發力,大幅度提升農業產業的市場化水平。
三是全力打造知名品牌。實踐證明,產品要好賣,除了有好的品質外,還要有知名品牌,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要繼續在公用品牌創建上用力,依托公用品牌抱團搶占市場。要繼續在公用品牌宣傳推介上著力,在央視等重量級媒體上做品牌廣告,在大城市、機場、火車站等區域設立品牌宣傳牌,在各類大型展會上宣傳推介品牌產品,在新媒體上開展品牌深度宣傳推廣,在高端峰會上展示品鑒品牌產品,在主導市場和潛力市場開辦品牌體驗店,在大型線上平臺開辦品牌產品專區專館。
四是全力培育企業家隊伍。企業主不少,企業家不多,這也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要立足現有農業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這個基礎,下大力氣培育企業界的領軍隊伍。首先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起企業家必備的胸懷和眼界,做到看得清企業發展大勢,能夠與包括競爭對手在內的其他人合作共贏,學會運營和管理資本,善于借力借勢,立志于把企業當作人生的事業去經營。其次是要加強學習培訓,市縣兩級都要采取有效措施,持續開展企業家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的培訓實訓,在企業日常生產經營管理、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培育管理團隊、財務金融資本、創新發展等方面成為行家里手。最后是要培養選樹典型,以表彰獎勵等方式,激勵企業家隊伍在生產經營、質量管控、納稅、技改、盈利能力等方面創先爭優,培育一支企業家領軍人才隊伍。
堅持不懈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科技創新對于連片脫貧地區產業振興尤為重要,是幫助這些地區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的源泉。要緊緊圍繞推動產業優質高效這一目標,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一是加強農業科技推廣。試驗示范是農業科技推廣的基本方式,各級政府要進一步重視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試驗示范和推廣,要有專項經費、專業隊伍、專題部署,提升本區域農業生產發展水平。要持續不斷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繼續大力開展高素質職業農民培訓,讓每一位有需求的農民都能夠持續、多輪、系統地接受職業技能培訓,通過一個時期的努力,把農民的整體科技素養提升一個能級。
二是加強農業科技攻關。新時期的高效農業必須在提高單產和勞動減量上作文章。市縣農業科研機構要緊緊圍繞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農機開展科技攻關。要加強農業種質資源的保護、搜集、采集、保存、運用,綜合運用傳統方法和現代手段,培育單產更高、口感更好、抗性更強的新品種,研究穩定、規范、簡便的新技術,探索間作套種、共生共育、多產融合、效益可觀的新模式,開發適宜山區地形和作物的耕種收新農機,為連片脫貧地區提供更多滿足實際需求的科技成果,并加快轉化成現實生產力。
三是加強農業科技隊伍建設。要重視農業科研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保證他們有足夠的條件開展科技創新。要大力改革科研項目確定、科研經費管理、科研成果認定、科研人才評定等方面機制,促使他們扎扎實實地立足本地需要,創造出更多實用型科技成果。要大膽探索創新激活科技人員活力的科研組織、成果分享、利益分配機制。要高度重視縣鄉公益性農業科技推廣隊伍建設,認真解決力量不濟、青黃不接、能力不足等問題,保證基層事有人管、活有人干、難有人解。
堅持不懈發展新產業新業態
鄉村是一個多功能體,要全方位開發鄉村的多種功能,發展鄉村新型產業和業態,依靠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來推動產業振興。
一是依托自然資源發展鄉村旅游。鄉村的山、水、田園、村落等都是獨有的資源,要精巧策劃、精心規劃、精細建設、精致管理,體現內涵、展示魅力,形成獨特的競爭力。鄉村旅游構思中必須解決好游客來看什么、干什么的問題,解決好靠什么吸引人、靠什么產生收益的問題,解決好聯動消費、帶動發展的問題。
二是圍繞鄉村旅游完善配套服務。比如開辦農家樂、民宿,開發鄉村旅游伴手禮等旅游產品,發展特色小吃、冷熱飲等餐飲服務。
三是發展體驗、定制、網紅經濟等新業態。要策劃推出產品和服務,吸引城市居民前來,在參與中消費,在消費中參與,拉長鄉村資源的價值鏈。
四是發展民俗、傳統手工藝、鄉村作坊等為主要內容的文創經濟。把傳統手工產品打造成小批量、高品質、好價錢的創意商品,引入農耕、康養、靜修、研學等經濟形態,帶活鄉村。
堅持不懈壯大社會化服務組織
發展壯大社會化服務組織,是提高產業組織化程度、降低產業經營成本、延伸產業價值鏈的必由之路。從當前發展階段的需求看,要重點發展三類社會化服務組織。
一是技術服務型社會化組織。主要由技術人才組成,開展技術培訓、指導等服務,依靠技術承包獲得收益。農業科技人員不足是當前基層的突出矛盾,要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和農業科技人才舉辦技術服務型社會化組織,使之逐步成為生產一線提供技術服務的主力軍。
二是勞務服務型社會化組織。主要由掌握一定機械化操作技能的勞動力組成,開展耕、種、收、防等勞務服務和勞務承包獲得收益。農村缺勞動力、山區機械化水平低等問題,通過這一組織的充分培育和發展,可以得到有效緩解。
三是營銷型社會化組織。就是把傳統的小商小販組織起來,成為農副產品營銷的中間組織,上游對接營銷型龍頭企業或者消費市場,下游對接農戶或者小型規模經營的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等,有效地把分散、邊遠的各類農產品組織起來,銷售出去。
連片脫貧地區一般都是社會化服務組織比較落后的地區,各級政府應當推出激勵支持的政策,引導各類社會化服務組織有序健康加快發展,成長為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動力。
堅持不懈改善農業發展條件
農業發展條件相對較差,仍然是當前脫貧地區農業農村的突出短板,需要拿出真金白銀來支持推動,奠定足夠支撐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基礎條件。
一是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樹立長遠思想,保障足夠投入,以建設質量為第一標準,一年接著一年干,建一片成一片,經過一個歷史時期的努力,形成相當規模的高標準農田保有量,為確保糧食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大興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要下大力氣加強河流流域治理和灌溉排澇設施建設,改變農業大多靠天收的被動局面。河流流域治理要強化項目謀劃和前期工作,要把現場踏勘、測量、可行性研究和初設等工作做細做實。要按照旱澇保收的目標,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田間排澇抗旱設施,做好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實施過程中農田排澇灌溉設施的銜接配套,保證絕大多數田塊實現旱能灌、澇能排,全面提高農業保產保收穩定性。切實提高建設工程質量,舍得一次投足,建成百年工程,實現長遠受益。
三是大力支持規?;r產品產地初加工。要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以鄉村為單位為規?;r產品配套產地初加工設施。比如中藥材的清洗、切片、烘干,畜牧產品的屠宰、分割等。通過產地初加工,完成農產品進入精深加工和入市銷售環節的前期處理,降低物流成本和產品損耗,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產業價值鏈。
四是大力建設田間倉儲、保鮮設施和冷鏈物流體系。要真金白銀投入,大力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去組織實施。要下決心建設覆蓋全域、帶動區域的冷鏈物流體系,在市域中心建設冷鏈物流中心,在縣城建設冷鏈物流基地,承載起內聯產業基地、外聯銷區市場、縱橫向體系完備的冷凍冷藏、集聚配送、市場供應的集成化體系。要大力支持快遞進村,實施快遞進村工程,保證小農戶等小型市場主體的農產品順利上線。同時,也要更加重視設施農業發展,大力支持龍頭企業、合作社等建設大棚、溫室、噴灌等設施,全面提高農業設施化水平。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