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幫扶產業發展和項目資產管理工作,強調脫貧攻堅形成了龐大的扶貧資產,對這些資產要摸清底數、加強監管,確保持續發揮作用。近年來,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持續培育發展幫扶產業,取得積極成效:幫扶產業規模穩步擴大、幫扶項目資產監管不斷強化、有效帶動脫貧群眾就業增收。但當前也存在產業發展基礎還不牢固、部分幫扶項目資產管理還不夠到位、聯農帶農機制還不夠緊密等問題。
截至2023年底,全國幫扶項目資產原值達到3.28萬億元。近日,幫扶產業發展暨項目資產管理工作推進會在貴州召開,強調落實“四個一批”要求,把幫扶項目資產摸清底數、管好用活,扎實推進幫扶產業高質量發展。
摸清底數是基礎。底數不清,情況不明。幫扶項目資產數量龐大、類型復雜,把這么大一筆資產管好用活,迫切需要一張全面的清單和臺賬。要組織摸底排查,根據幫扶項目資產的不同類別以及運營情況,對資產實行分類分級精細化、差異化管理,全面掌握幫扶項目資產運行情況,不斷提高資產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強化資產確權移交和臺賬管理,按照現行資產管理制度,規范資產確權移交程序,盡快建立幫扶項目資產臺賬,做到賬實相符。
全程管理是保障。完善全周期管理的工作機制,有助于提高資產形成質量。實行資金、項目、資產一體化管理,堅持資金跟著項目走、項目跟著市場走,強化前期項目儲備與立項規劃,嚴把項目入庫審核,確保所謀劃項目符合地區特色、體現產業特色,把規范管理要求謀在前、做在前,確保項目發揮實效。在竣工驗收上,要突出全面評估與全周期評估,既驗收項目建設質量,也要對項目運營管護等全過程進行評估,機制完善、要素齊全的,才能進行確權和移交。
運營管護是重點。幫扶項目資產主要指經營性資產、公益性資產,需要根據不同類型,分類施策。對經營性資產,要做好運營文章。結合本地區實際,探索多形式、多層次、多樣化的運營模式,如以企帶村、合作社聯合社運營等,讓脫貧群眾牢牢參與到產業鏈各環節,促進其持續穩定增收。對公益性資產,要做好管護文章。科學劃分管護責任,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可通過設立公益崗等,讓農民充分參與到公益性資產管護中來,不當“旁觀者”。同時通過開拓市場化籌資渠道等,探索拓寬管護經費來源。
收益分配是關鍵。幫扶資產必須為民所有,收益必須為民所用。針對經營性資產產生的收益分配問題,應明確管理辦法,規范資產用途,公開資產明細、收益開支等,確保幫扶項目資產收益分到村集體、用在群眾身上。針對一些確需處置的資產,應依法依規進行處置,相關處置結果和處置收入分配情況,及時公開公示接受群眾監督。
產業興則鄉村興。打好幫扶項目資產管理“組合拳”,就能推動幫扶產業發展再上新臺階,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注入不竭動力。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