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地處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是一座擁有超1800萬常住人口的繁華都市,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高度集聚、深度融通;也有依山、臨江、傍海的和美鄉村,土地肥沃、資源豐富,是嶺南農耕文化的發源地,自古流傳著“五羊銜穗”的美麗傳說。
近年來,廣州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勇當“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的重要抓手,錨定建設都市現代農業強市目標,發揮大都市科技集聚、產業集群、市場集散的獨特優勢,做好大農業品種、品質、品牌三篇文章,以“小切口”帶動“大變化”,推動新質生產力加速形成,都市現代農業總收入超3000億元,走出了一條集約高效的品牌強農之路。
依托科技集聚優勢做文章,加快發展名優品種。廣州地域內有華南農業大學、廣東省農業科學院、華南國家植物園、中國水科院珠江水產研究所等一批行業知名科研機構,涉農院士、首席科學家、崗位科學家等高層次科技人才云集,擁有各級農業科技創新平臺160余個,是名副其實的華南農業科技創新策源地。用好用足科技優勢,強化創新鏈、產業鏈協同,加力提速種業振興。種質資源得到充分保護,建成省部級以上種質資源庫(圃)29個、收集保存數量超34萬份,在華南地區保存規模最大、分類最為完整。自主創新取得重要突破,加快特色品種培育,每年獲得國家農業植物新品種授權超百個,累計育成水產新品種34個,畜禽新品種(配套系)14個,數字化種豬育種新技術填補國內空白,攻克南美白對蝦人工繁育“卡脖子”難題。市場推廣占領主流陣地,美香占2號絲苗米等品種入選國家農業主導品種,菜心、紅掌、黃雞等市場占有率全國領先。
依托產業集群優勢做文章,加快鍛造卓越品質。廣州緊緊圍繞“1+6”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鏈打造7大特色產業集群,累計創建2個國家級、23個省級農業產業園;始終堅持龍頭帶動,以規模化、標準化為引領,打造行業標桿,17家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200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其中5家入選胡潤2024全球獨角獸榜。堅持體系化守牢安全防線,不斷織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網絡,全市產地農產品質量安全綜合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兩個區獲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堅持綠色化創新產業模式,發展植物工廠、樓房養豬、立體養殖等多種現代集約種養模式,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3個、建成農業農村部畜禽標準化示范場11家,認證一大批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堅持標準化鑄就過硬品質,牽頭制定19項農業地方標準,率先發布10項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團體標準,以灣區標準、國際品質,帶動農產品品質提升。
依托市場集散優勢做文章,加快打造知名品牌。廣州是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水陸空鐵”四通八達,擁有江南果菜、黃沙水產、嶺南花卉等國內知名批發市場,是本地農產品走向全國的重要渠道,也是全國乃至全球果蔬走進灣區的重要窗口。立足廣州、服務全國,助力農業品牌發展壯大。在建強品牌矩陣上,聚焦優質“土特產”,累計培育“粵字號”農業品牌344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36個,各類區域公共品牌32個,增城荔枝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在做強品牌營銷上,組織“12221”市場營銷系列活動,發展“云端銷售”“組團定制”等新模式,開展“遲菜心之夜”等系列品牌推介活動,推動本地品牌走出去。廣州荔枝在超低溫“凍眠”鎖鮮技術的加持下,遠銷歐美、東南亞、中東等地,實現賣全年、賣全球。在加強品牌合作上,充分利用廣州博覽會、廣州國際漁業博覽會等平臺,用好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配送中心、通關便利區和遍布全國的基地,促進全國各地特色品牌農產品走進廣州、輻射灣區、聯通世界。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