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在人。2024年下半年,福建省農業農村廳委托第三方機構針對全省高素質農民培育項目落實情況開展全面評估。深入培育機構和受訓學員群體中,摸清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開展情況,了解農民學員的真實需求,發掘各地農民培訓的好經驗、好做法,為下一步制定和出臺高素質農民培育政策提供參考,不斷提升高素質農民培育實效。
突出實戰實用,提升培訓實效。福建高素質農民培育愈發注重實戰實用,強化教學設計,提升培訓實效。邵武市開辦高素質女農民“鄉村文旅巾幗講解員”培訓班,引導廣大婦女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將“美麗庭院”與鄉村旅游緊密結合,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鄉村旅游巾幗講解員,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為突出學用結合,培訓班安排學員試講,并通過外出參觀課程,一路走、一路聽、一路學,將培訓落到“用”處。福建各地在培訓過程中,強化需求摸底,以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為導向,以滿足農民需求為核心,通過網絡問卷調查、鎮村摸底登記、行業部門推薦、調研座談走訪等多種形式,充分掌握培訓意向對象和培訓需求,建立培訓對象庫,使培訓方案更加科學合理,增強培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強化教學設計,滿足多元需求。緊貼農業生產全過程和全產業鏈發展的需要,根據不同產業不同培訓對象,提供“訂單式”“點餐式”差異化培訓方案,探索送教下鄉、送學到社、送技進園和異地考察相結合的多種培訓模式,滿足農民多元化、個性化、實用化學習需求。
強化部門協作,提升社會效益。福建堅持優化培育對象遴選,加強與文體旅、林業、婦聯、供銷等部門協作,全社會協同發力,不搞單打獨斗,既減輕了農業農村部門和培訓機構的工作負擔,又提升了培訓的時效、質效,進一步提升高素質農民培訓的社會效益。三明市創新高素質農民培產教融合,實施“學校與企業”“學校與合作社”“學校與家庭農場”協同培育模式。通過學校與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實訓基地之間的聯手合作,實現多樣化、多平臺教學,形成多方聯動、共同服務格局,農民培訓探索路徑越走越寬。培訓學校通過與隆平高科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合作,提供“云上智農”線上平臺培訓服務。企業結合業務范圍為參訓學員提供實訓指導與經營支持服務,力求在產業鏈上培養人,實現學員綜合素質和產業經營能力雙提升、企業與學員雙贏。
拉長訓后服務,鞏固培育效果。福建省堅持訓育結合,強化高素質農民訓后技術指導和跟蹤服務,幫助高素質農民抱團發展、協作發展、互補發展。及時跟蹤回訪。培訓結束一年內,指導培訓機構針對不同培訓班分別組建由班主任、產業技術專家、鄉土專家組成的跟蹤服務團隊,通過前往生產基地現場指導、微信電話提供技術支持等形式,為學員產業發展獻計獻策。組織異地交流。堅持走出去,開闊視野,拓展思路,提供再學習、再提高的平臺。通過舉辦技能競賽,營造比學趕超氛圍,以賽促學、以賽促訓,搭建高技能人才交流平臺。舉辦水稻機收減損高素質學員競賽、高素質農民創業、植保飛防、評茶技能、苗木嫁接、動物防疫等技能競賽,鞏固提升培訓效果,為保障糧食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