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成都市彭州市桂花鎮金城社區堅持黨建引領,深耕“民宿+”產業,積極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社區集體資產總額達3.8億元,年收入達800萬元,走出了一條特色民宿產業發展之路。
要素整合 破解產業發展瓶頸
下好盤活資產“先手棋”,以城鄉要素有效流動探索建設發展共同體。一是強化資源整合,拓寬發展空間。由社區黨委書記全程領辦產業發展工作,成立金城社區股份經濟合作聯合社,推動村集體公共配套用房、集體建設用地、閑置林地等確權入股,完成集體土地確權140余宗。通過自主開發、合股經營等方式,盤整原小石社區、廟坪村、涌華村集體建設用地400余畝、閑置林地和農用地2000余畝,奠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堅實基礎。二是強化資金整合,積蓄發展動力。多種途徑積極籌措民宿建設資金,協助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向銀行申請惠農貸款200萬元、項目貸款165萬元,成為彭州首個獲得銀行資金支持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同時聘請專業人員管理村集體經濟資產資源,確保各類資產資源“用在刀刃上”。三是強化思維整合,凝聚發展共識。運用“壩壩會集中講+進院壩個別講+鄰里間相互講”等方式,凝聚群眾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共識,以“集體經濟+”共享經濟模式引導居民共謀共促社區產業。實行優勢項目股份制管理,建立群眾利益聯結機制,收入所得由村民、運營公司、村集體按3:3:4分紅,實現群眾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
三產融合 探索強村富民路徑
立足本土生態資源,大力培育和發展民宿產業群、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綠色食品等新產業新業態,形成一條三產融合的富民產業鏈。一是持續推進民宿產業提質發展。依托“小石親子聚落”位于“龍門山·柒村”精品民宿產業園核心起步區地域優勢,建設打造“方塘·山宿”“方塘·林宿”等鄉村精品民宿4家,推動半畝方塘民宿等2家在建項目提速增效,民宿產業營收超200萬元。二是持續推進綠色產業擴量增效。充分挖掘本地泉水、竹海等自然資源,做優做活磁峰麻餅、玉米饃饃等特色產業農產品品牌。打造“方塘·蜀中糖門”綠色食品品牌,通過收購本地農產品生產高端點心,成功打造集產品種植、生產加工、成品展銷、制作體驗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農村新消費場景,年度經營性收入約400萬元。三是持續推進農旅產業深度融合。依托民宿產業支持政策、公共服務基礎配套,創新打造龍門山民宿服務中心、溪駐露營地等消費場景15個。引進“玖望運動康養”項目,打造鄉村健身中心樣板區。實施農田平整、道路綠化、步道修建等工程,實現空間微改造、環境精提升。規劃打造新型農業濕地公園,生動展現集大地景觀、運動康養、文創研學等為一體的全鏈條生態文旅度假區。
黨建引領 夯實集體經濟堡壘
堅持黨建引領,推動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產業振興的發展優勢。一是選才擔綱,做優頭雁效應。探索實施“12N”工作法,在村組干部中推行“強能力+每日曬+相互幫+每月評”素能提升機制,塑造相互協作、主動補位、及時溝通工作體系,實現“工作安排有人辦、服務群眾有人干”。二是引才回鄉,創建人才智庫。現已吸引碩博士高端人才6人,匯聚優秀創業青年、高校大學生、致富能手100余人。三是聚才創新,激活一池春水。組建“愛心媽媽”“技術人才”義工服務隊8支,推行“主旋律活動+訂單式服務”連心聯建工作法,以矛盾訴求兩周時間“清零”有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256件,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
(四川省成都市農業農村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