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蘇省南京市在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不斷探索與實踐,創新形成了資產租賃型、資源發包型、產業帶動型等多種發展模式,有效激發了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2023年,南京市655個村(社區)村均總收入達830萬元,村均經營性收入達420萬元,集體經營性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村總數達26個。
強化新型集體經濟發展要素保障。南京市相繼出臺《關于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全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一增一減雙提升”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形成覆蓋財政、金融、土地、產權交易等要素保障體系,三年累計培育300名愛農村、懂農業、善經營、會管理的農業農村“頭雁種苗”,為新型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有力的人才支撐。創設“金陵興村貸”金融產品,為全市463個村(社區)股份經濟合作社批量授信4.6億元,累計用信4100萬元,“金陵”系列惠農政金產品累計授信超694.9億元,累計發放貸款超245.8億元。
增強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動能。全面推進村社分賬管理,在全國率先全面推行“村社分賬”管理制度改革,全市所有涉農村(社區)全部建立兩個基本賬戶,實現統一平臺的村社分賬信息化管理。堅持黨管農村不動搖,全市80%以上的村(社區)實現村黨組織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一肩挑”。
激發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以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規范化建設整市試點為契機,打造“一個平臺、兩項機制、三級市場、四級服務、五個標準化、六項功能拓展”農村產權交易“南京模式”,出臺農村土地經營權等6個農村產權交易品種操作細則。2023年交易額達20億元,同比增長62%,累計交易額超125億元。持續盤活低效閑置集體資產,實施農村閑置集體資產盤活三年行動,舉辦兩屆農村集體資源資產招商推介會,累計盤活農村集體閑置1年以上的資源資產超3.6萬平方米,融資30億元,試點打造萊斯鄉村“共享小院+特色村”88個,為鄉村聚人氣、添活力。
探索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多元路徑。做強優質物業服務經濟,引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揮自身優勢,聚焦優質稻米、多功能油菜、綠色蔬菜、現代茶、都市花卉、精品蟹蝦、特色魚、南京鴨等鄉村特色主導產業鏈,做好“土特產”文章,領辦創辦生產類、服務類、資源類等各類合作社,積極發展農產品產地加工、農村電商、休閑采摘、農創文旅等新業態,支持村級經濟組織領辦創辦各類實體,承接農業社會化服務、勞務輸出、道路養護、綠化管護等業務,吸納本地農民轉移就業,增加經營性收入。目前,全市村集體領辦綜合社已達47家,村集體獨資或參股公司達1000多家,江寧區由8個鎮街137個村社區參股成立區集體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統籌盤活各類資金9.6億元,購置開發區優質高標準廠房,委托開發區經營,年固定收益加分紅可達4600萬元。
(作者單位:杜娟、崇慶,江蘇省南京市農業農村局;駱蓓,南京市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站)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