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抓住促進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的關鍵點
時間:2024-05-09 09:07:45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洪宇 字號:【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并將其作為2024年經濟工作的重要統籌任務之一。要素的流通如同人類有機體的血液循環一樣,只有順暢才能保證各項功能的有序進行,從而實現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雙輪”有序驅動,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化。

  人的有序順暢流通是要素流動的首要任務

  作為“人、地、錢”三個核心要素的第一個要素是人。因此,促進人的城鎮化,進一步拓寬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通道,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促進要素流通的優先工作。比如福建省廈門市實行了“落戶即享受”政策,取消了對農民工的戶籍限制,到達廈門工作的人員只需提供相關證明材料,即可享受與本地居民相同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而湖北省武漢市取消了對農民工子女入學的戶籍限制,讓他們可以順利就讀當地的公立學校,享受與城市戶籍學生相同的教育資源,促進了教育公平和城鄉一體化發展。陜西省則實行“實際工作+實際居住”落戶的戶口遷移政策,實現省內(除西安市外)戶口通遷。

  要保障返鄉農民的自由,讓其“進可攻退可守”。改革開放后幾十年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農村人口總體呈現流出狀態。近十多年來,一方面宏觀經濟形勢的波動帶來了城市就業的變化;另一方面鄉鎮產業環境和生活環境的改善,家鄉發展也在呼喚人才,返鄉創業成了近些年來的重要趨勢。如面對返鄉大潮,陜西省鼓勵和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實施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對接智能制造等新興產業和家政等用工緊缺行業需求,加強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工在城鎮穩定就業。公開報道顯示,2024年陜西全省將完成農民工培訓20萬人次,繼續開展異地搬遷就業幫扶專項行動,合理開發公益性崗位,支持社區工廠、鄉村公益崗位吸納搬遷群眾就業,全年搬遷群眾就業規模預計36.45萬人。

  土地要素的穩固是讓農民無后顧之憂的保障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土地要素和人的要素是緊密結合的。應鼓勵農民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土地,保障農民通過流轉、抵押、有償退出等方式實現土地權益的貨幣化和資本化,增加財產性收入。河南省在2015年推出的《關于促進農民進城落戶的指導意見》中建議“全家或部分成員遷入城市、小城鎮落戶的,根據農民意愿,在一定時期內依法依規保留其原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及農房收益權或使用權,其享有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收益的分配權利。”重慶市在《重慶市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中規定“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農村權益,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的農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不得以退出上述權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前置條件,引導其依法自愿有償轉讓退出上述權益。”

  資本流通是促進要素流動的重要支撐

  從金融資本體系建設來看,積極構建普惠性、多元化鄉村金融體系,鼓勵和支持鄉鎮信用社、農業保險、小額信貸等的農村金融機構設立區域金融服務網點,為農村金融市場提供差異化、精準化的“接地氣”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從資本載體和渠道來看,應有效利用農業產業項目引入工商資本發揮聯農帶農作用。典型的做法是通過支持農村產業發展,吸引城市資本進入農村地區投資興業。這些項目涵蓋了農產品加工、特色產業培育、鄉村旅游開發等多個領域,為城市資本提供了投資機會,也促進了城鄉資本的自由流動。例如,貴州省臺江縣地區配合“一村一業”強產業行動,引進中草藥保健品公司來該地投資,一方面通過給當地種植大戶提供種苗來穩定中草藥(如黃精)的生產和供應,另一方面把加工、包裝、物流等廠房設施也建在村上,有力促進了商業資本和農業產業的結合。另外如湖北省安陸縣引進多家藍莓科技公司入駐,先后建設大棚基質藍莓聯農帶農基地、地栽藍莓示范基地、旅游酒店、研學基地、冷庫、國防教育基地等項目,逐步形成集種植、采摘、加工、研學、康養等于一體的藍莓產業鏈,將資本注入產業鏈延伸的同時還發揮了聯農帶農機制。

  通過城鄉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建設促進城鄉資本流通。在城市周邊地區設立,通過建設現代農業園區、科技創新基地、產業轉移示范基地等,吸引城市資本和技術向農村地區流動,推動城鄉資本的融合和互動。如河南省延津市以“龍頭引領+一體發展”為主要特征的企業主導型要素集聚模式聚集了48家大型糧油食品加工企業,催生了近萬名糧食經理人,形成了小麥全產業鏈、集群化發展局面,年產值超153億元。四川省崇州市產業園則致力于培育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完善“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業職業經理人+農業綜合服務”的農業共營制,切實增強為農服務能力,形成共建共創的發展格局,共培育了2184名農業職業經理人、96家土地合作社,農戶入社率達到92%,引進中化農業建立MAP服務總部,服務四川省10個市州36個縣的85萬畝糧油基地,帶動就業創業人數達3.2萬人。

  縣域是要素流通的落腳點和著力點

  縣域是連接城市與鄉村的橋梁,是在現實生活中最貼近老百姓經濟、生活、教育和文化等活動的區域。縣域經濟一般以城鎮為中心,以農業農村經濟為主體,由一二三產業共同組成的復合系統。整合城鄉資源和統籌城鄉產業都需要有一個抓手,縣域作為城鄉經濟社會聯系的中間地帶,具有統籌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突出作用。

  要素資源在縣域的平等自由流動將會促進區域經濟增長、促進產業協同集聚、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從而對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如首批獲得123個全國縣域商業“領跑縣”典型案例的重慶市墊江縣通過廣招引、重培育人才壯大電商從業人員體系,在競爭激烈的電商進村中獲得成功。該縣通過推動職教中心與西南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高校開展合作、增設直播電商專業引進“城市人才”,也本土化定向培育農村基層干部鍛煉“鄉村人才”管理電商工作。而同樣獲得此殊榮的湖南省長沙縣則創造性成立了縣、鎮(街)兩級湘商回歸和返鄉創業服務聯絡站,發布《長沙縣全力支持湘商回歸和返鄉創業十條政策》,有力地吸引和促進資本流動,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和城鄉融合步伐。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