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省肇慶市堅持以工業化理念、全產業鏈思維發展現代農業,秉承農業同樣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大舞臺的理念,以農業AI等科技創新為引領,全國首個農業AI——蘭先生率先上線使用,農業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引領新思想,讓地方品牌形成新質生產力發展體系。一是從抓種植養殖向全產業鏈信息化的思維轉變。連續三年,每年引導各縣(市、區)遴選大宗特色農產品開展市場體系建設,加強農業大數據建設,做到“一縣一專班、一縣一產品”,加速形成產業專項數據庫。二是從抓產業鏈“產供銷”向“銷供產”的轉變。始終做到生產和市場兩手抓,總結提煉農業“肇興密碼”,不斷探索“互聯網+技術”在市場營銷、農業生產、產業鏈條延伸運用。注重新媒體的推廣運用,打造“小肇上菜”平臺,不斷推動四會蘭花、德慶貢柑、封開杏花雞等品牌打造,實現產業量價提升。以推動四會蘭花打造中國“父蘭”文化為例,率先在全省提出“父愛如蘭”理念,推出“父親節給父親送蘭花”策劃,把蘭花打造成父親節節禮,創建禮品經濟。
賦能新基建,讓傳統產業插上數字化的翅膀。聚焦蘭花產業發展需求,打造AI“蘭先生”“掌上百事通”,融合“六個平臺”功能,推動蘭花產業提質升級。一是賣的平臺。開發“行情專家”模塊,收集全市蘭花種植數據和全國大型市場銷區信息,為花農和采購商提供每日產銷行情數據,實現供需市場的精準對接。二是養的平臺。聚焦解答市民養花難題,依托“蘭先生”AI智能大腦,為蘭花企業配置全天候智能客服。消費者遇到任何蘭花管護問題,只要開啟掌上“蘭先生”,就能隨時隨地得到及時解答。三是買的平臺。將“蘭先生”同步部署公眾號和“小肇上菜”小程序,市民群眾在“小肇上菜”指尖一點,可以購買優質蘭花等“土特產”,實現了“土特產”產品質量可信、生產過程可視、方便購買可達的“可信、可視、可達”功能。四是種的平臺。深化“蘭先生”專業農技知識庫訓練,為蘭花種植農戶提供全面的種養技術、病蟲害監測等指導和建議,實現“掌上農技專家”功能。五是花文化的平臺。圍繞研學、民宿、農旅景點、精深加工等,推動“蘭花+產業”深度融合,賦予“蘭先生”更多內涵,實現“蘭先生”無限可能。
凝聚“新農人”,讓傳統農業玩出新體驗。一是率先在全省打造“新農人”交流互助平臺。2023年6月,肇慶成功舉辦首屆廣東數字+新農人大會,率先在全省組建“新農人聯盟”,搭建交流互動平臺。多次舉辦“新農人”座談會,出臺有關政策文件,在全市選拔培育101名農業創業創新領軍人才,鼓勵和支持更多年輕人返鄉創業,在農村廣闊天地中展現風采。二是創新打造“小肇上菜”IP。為進一步做好肇慶“土特產”文章,肇慶發布“小肇上菜”文創手信,持續推出肇慶農產品“春耕,夏長,秋收,冬藏”“柴米油鹽醬酒茶”系列包裝以及露營、運動、旅游系列文創產品,于2023年11月正式啟用“小肇上菜”線下體驗館和線上小程序,匯集全市134種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和“粵字號”農業品牌產品,以及對口協作城市廣西賀州市優質農產品,實現了肇慶土特產產品質量可信、生產過程可視、方便購買可達的“可信、可視、可達”功能,消費者或合作意向者只需“指尖一點”,便可下單肇慶土特產。同時,引入最新AI數字人技術,目前已錄制100個“新農人”數字人,讓農產品電商直播效率、時長實現質的飛躍。
農業不再是單一的種養生產活動,而是與工業、服務業等深度融合的產業體系,重視發展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推動AI技術在農業應用正當其時。要堅持市場主體作用、全產業鏈發力。肇慶整市打造“小肇上菜”品牌,強化市場體系建設、支持特色產業發展的實踐表明,打造區域公用品牌,這既是做好“土特產”文章的重要舉措,也為肇慶推動鄉村產業興旺、農民富裕提供了重要契機。
(作者系廣東省肇慶市委農辦常務副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副書記)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