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今年以來,浙江提出實施現代“新農人”培育行動,旨在久久為功鍛造鄉村人才隊伍,守正創新推進鄉村人才振興,加快打造以人才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浙江樣板,為“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貢獻“新農人”力量。本刊就浙江省現代“新農人”培育行動實施有關情況,專訪浙江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省鄉村振興局局長王通林。
記 者:當前浙江正在大力實施現代“新農人”培育行動。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為什么要實施這項行動,有什么重要考量?
王通林:浙江始終把人才強省戰略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浙江省委“新春第一會”聚焦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部署實施現代“新農人”培育行動,將深層次重塑浙江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先行的底層邏輯、發展動能和躍升路徑,這有著深遠考量和重大意義。
這是持續擦亮“農民創業就業”金名片的關鍵之舉。200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部署實施“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將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納入人才強省戰略。20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路子,堅持把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近十年來,全省累計培訓農村各類實用人才280萬人次,鄉村人才總量達225.9萬,帶動發展“地瓜經濟”2000億元,“農民創業就業”已成為浙江三農的一張金名片。持續擦亮這張靚麗金名片,既是浙江三農戰線上的長期戰略任務,更是一項光榮而重大政治任務。
這是培育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現實之需。新質生產力是人才引領驅動的生產力。“新農人”思想活躍、眼界開闊、開拓創新意識強,善于運用新理念、新技術、新裝備和新生產組織方式,敢于改變傳統發展模式、跨界創新鄉村新業態。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要培育好現代“新農人”這一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變量、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重要幫手,進一步塑造浙江三農發展新優勢、新動能。
這是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浙江樣板的動力之源。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扛起“勇當先行者、譜寫新篇章”的使命擔當,打造鄉村全面振興樣板,離不開一支數量充足、素質過硬、作用明顯的鄉村人才隊伍。新征程上,我們將以現代“新農人”培育行動為抓手,激勵各路人才在鄉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打造以人才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浙江樣板,推動浙江三農工作能夠持續走在前列。
記 者:在“新農人”的全面培養、分類施策上,浙江是如何考慮的?確定了怎樣的目標?
王通林:浙江堅持把鄉村人才視作最重要資源、擺在最優先位置,深入踐行“大人才觀”,聚焦鄉村發展、建設和治理實際需要,全面培育壯大農業農村科技、農業生產經營、鄉村電商促富、鄉村實用技術、鄉村規劃建設、鄉村農旅發展、鄉村文化藝術、鄉村公共服務、鄉村經營管理、鄉村數字化等十路人才隊伍。在人才培養路徑上,我們將堅持量質并舉、分類施策、因材施教,重點是構建“1111”鄉村人才矩陣。
一是育精千名“浙農英才”。實施“浙農英才”計劃,加速培養遴選一批高層次、創新型農業農村技術人才、科研骨干和創業創新帶頭人。到2027年,遴選培育浙農杰出英才200名,浙農青年英才800名,蓄勢賦能鄉村建設發展。
二是育強萬名鄉村頭雁。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支持各地培育一批能夠引領一方、帶動一片產業振興的頭雁隊伍。預計到2027年,全省培育鄉村產業振興頭雁1萬人以上,平均每個涉農縣培育頭雁100名以上,形成頭雁領航、群雁齊飛的格局。
三是育優十萬農創客隊伍。深入實施農創客培育工程,健全農創客培育、認定和評價標準,推動農創孵化體系建設縣域全覆蓋,全維度構建農創客成長成才通道。到2027年,全省累計培育農創客10萬名以上,建成農創園100個以上,全面激發農創客的創新創業活力。
四是育成百萬現代“新農人”隊伍。制定現代“新農人”培育行動方案,實行清單推進、動態調度、實績考核、年度述職的閉環管理,推動現代“新農人”隊伍快速壯大、結構持續優化、素質不斷提升。到2027年,全省“新農人”總量達到100萬人以上,占農業從業人員比重超20%。
記 者:在培育現代“新農人”上,浙江將從哪些方面發力?
王通林:堅持以人為本、人才為先,聚焦強化“引育用留”全鏈條政策供給,為鄉村人才提供更加充足的“陽光雨露”、創造更具競爭力的“生態圈”。
一是創新人才招引機制。學習推廣安吉吸引青年入鄉發展經驗,統籌實施農村工作指導員、科技特派員制度,鄉村教師和醫生支持計劃,鼓勵引導更多優秀人才到鄉村就業創業、服務三農。定期發布急需緊缺人才目錄,全面推行組團式引才模式,建立百縣百場招才引智、百校百園培樹提質、百團百企聯結賦能鄉村人才“六百”引育機制,全面拓寬人才入鄉渠道。
二是重塑人才培訓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健全農民培訓機構準入、認定、評價和退出全周期管理機制,重塑省級農民大學、市級農民學院、縣級農民學校、基層農民田間學堂等“四位一體”培訓體系,全面推行分類型分層次、個性化訂單式的培養模式,重點打造100家高水平培訓機構,形成集技能培訓、職業教育、實訓孵化和技術服務等于一體的現代化鄉村人才培養體系。
三是健全評價激勵機制。探索建立“浙農英才”、頭雁等鄉村振興領軍人才與高層次人才特支計劃掛鉤機制,深化涉農職稱評審制度改革,完善農業經營人才經濟系列高級職稱評價標準,優化教育、衛生、農業、林業等領域鄉村一線單位高級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健全多工種農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全面打通鄉村人才成長的“天花板”,確保鄉村人才事業上有干頭、干事上有勁頭、干成事有盼頭。
四是完善服務保障機制。實施農村政務服務增值化改革,全面推行鄉村人才信貸、保險、用地、用能組團式服務機制,推動落實相關稅費優惠紅利待遇,打通鄉村人才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購房、子女入學等制度性堵點,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讓其留得下、能創業。同時,滾動開展“金牛獎”、最美“新農人”等評選活動,激勵各類人才在鄉村全面振興中勇闖無人區、逐夢新藍海、開創新天地。
記 者:激發現代“新農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好現代“新農人”的作用,關鍵要有好的平臺和載體。在這方面,浙江有哪些具體的舉措?
王通林:我們將堅持高點定位、高端引領,推動任務項目平臺人才品牌等一體化部署,抓實平臺載體建設,全力打造人才振興引領鄉村全面振興先行區。
一是創建一批“四鏈”融合發展集聚區。聚焦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著力打好以產聚才、以才興產“組合拳”,推動“四鏈”深度融合,形成以30個鄉村人才振興先行縣為引領、100個“四鏈”融合發展集聚區為支撐的先行發展格局。
二是建設一批“新農人”創新創業平臺。聚焦科技創新,加快建設水稻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湘湖實驗室等科創平臺,建成省級“浙農英才”工作站120個、科技小院120家、農業企業研究院80家。聚焦創業孵化,依托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等產業平臺以及專業市場、農民合作社、農業規模種養基地等,整合建設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農創平臺,建成農創園100個、農創客共富基地500家。聚焦增值服務,建立健全鄉村“十路”人才發展聯盟和農創客發展聯合會等服務組織,引導支持各地建設一批人才驛站、青年之家和鄉村工匠工作室等,為人才就業創業提供項目孵化、資金對接、政策咨詢等一站式服務。
三是培育一批鄉村人才聯農促富模式。深化黨建聯建促共富,以促進技能勞動型增收為重點深化“共富工坊”建設,打造“共富工坊”1.2萬家以上,實現山區26縣鄉鎮全覆蓋、鄉村振興重點幫促村全覆蓋。全域推廣“培訓+產業+品牌”發展模式,完善“專業技能人才+合作社+農戶”“農戶+實訓+共富工坊”利益聯結機制,培育以鄉村人才智力驅動產業鏈全面升級的“浙農智富”品牌1000個,其中產值過億品牌100個。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