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智慧農業建設,大力推動農業產業數字化轉型,出臺《廣西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等文件,提出發展智慧農業、加快鄉村數字經濟發展的有關要求,為智慧農業發展提供政策支撐。在實踐探索中逐漸將蟲害識別、土壤墑情數據監控、農業遙感、無人機植保、農作物生長監測等技術應用在果菜茶園生產中,為農業提質增效提供了技術支撐,涌現出一批智慧農業建設的典型經驗做法。
“智慧菜園”開創綠色蔬菜種植新模式
廣西賀州市八步區有“百年菜鄉”美譽,主要生產豆杯、毛節瓜、絲瓜、苦瓜、茄子、葉菜類等蔬菜,年產蔬菜達4.73萬噸以上,其中80%以上暢銷粵港澳地區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米袋子”“菜籃子”。位于八步區的東融供港蔬菜產業核心示范區是賀州市重點打造的“東融先行示范區”,在示范區內,智慧農業技術正被廣泛應用。
一是搭建“智慧菜園”平臺。通過多種物聯網設備,對設施栽培區、露地栽培區、工廠化育苗區的氣候、土壤、作物生長等情況實時監控。二是搭建智能大棚監控系統。利用手機APP對空氣溫濕度,光照度,土壤溫濕度等指標實時監控,并對溫室大棚進行自動化控制。三是搭建水肥一體化智能灌溉系統。實現灌水量、灌水時間、施肥量、施肥時間的自動控制,灌溉面積達2500畝。四是產品質量安全溯源。利用“智慧菜園”平臺建立溯源檔案,平臺可通過智能傳感器等物聯網設備自動采集蔬菜生長環境數據、生長期圖片、實時視頻等,用戶使用手機掃碼可快速查看蔬菜全程溯源信息。五是農技指導咨詢。“智慧菜園”平臺搭建了農學知識庫,示范區種植戶可通過平臺進行遠程技術咨詢。六是倉儲保鮮冷鏈設施信息化。供港蔬菜基地擁有農產品倉儲保鮮冷藏5300立方,冷藏能力3800噸,蔬菜稱量后,數據自動傳輸至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信息系統。
示范區“智慧菜園”建設項目形成的智慧農業應用能力和系統平臺具有較強的可復制性,對周邊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2019年以來,示范區共引進龍頭企業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31家,創造就業崗位2235個,促農增收3000元以上,村級集體經濟增收超350萬元。
“智慧果園”提升陽光玫瑰種植效率
廣西南寧市武鳴區打造“智慧果園”,以慧云信息為代表的企業積極推進陽光玫瑰葡萄果園建設,種植模式在都安縣、東蘭縣、馬山縣等地推廣應用。
一是葡萄生長全流程標準化,農事任務自動發送。“智慧果園”將陽光玫瑰葡萄種植經驗參數化,梳理并構建陽光玫瑰葡萄生產種植標準化流程,如水肥營養標準、植保及病蟲害防治標準和栽培管理操作標準等,形成詳盡的種植流程。二是實時監測基地環境,實現智能預警。在葡萄園部署物聯網監控設備,對園內空氣環境、土壤墑情、蟲情等信息進行實時監測,將監測結果和歷史數據比對分析后推送給種植戶。三是蟲情監測預警,利用智能蟲情測報燈,結合上萬張蟲情圖片樣本,能夠識別幾十種陽光玫瑰葡萄常見蟲害,實現園內蟲情監測、自動分類、計數和預警,以往從發現病蟲害到確定用藥到實施需要24~28小時,現在可縮短至24小時以內,準確率達98%以上。四是搭建葡萄園智能APP和小程序,種植戶利用手機拍攝葡萄的葉片、果實照片,可對葡萄病情進行自動識別,進而獲取防治措施和用藥方案。
在“智慧果園”,陽光玫瑰優等果率由原來的25%提升到45%,單位面積化肥用量由原來的75千克/畝降至50千克/畝,每季施藥次數減少30%。
“智慧茶園”促進茉莉花(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廣西橫州市是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產中心,有“世界茉莉花都”“中國茉莉之鄉”之稱,茉莉花種植面積13.1萬畝,年產茉莉花(茶)占全國80%以上、占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
一是打造茉莉花交易市場,橫州市委市政府和校椅鎮黨委、政府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契機,統籌整合校椅鎮石井村等16個村民合作社的村級集體經濟扶持資金,建設茉莉花交易市場,解決了茉莉花銷路問題,交易市場每天共成交茉莉鮮花25萬斤,成交金額350萬元左右。二是建設茉莉花數字化種植示范基地,橫州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的茉莉花生產數字化試點基地,配備光照、溫度、濕度、土壤水分、CO2等傳感器,安裝遠程監控、網絡傳輸、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綠色防控、氣象監測等設施設備,實現茉莉花生產的數字化、在線化、可視化。三是集群化發展帶動茉莉花產業升級,橫州市充分發揮茉莉花產業優勢,大力發展茉莉花產業精深加工,著力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培育多種茉莉花衍生產品,如茉莉盆栽、茉莉食品、茉莉餐飲、茉莉藥用、茉莉康養等產品,進一步契合和激發消費者新需求。橫州市已基本建成世界茉莉花產業中心,初步形成茉莉花+花茶、盆栽、食品、旅游、用品、餐飲、藥用、體育、康養的“1+9”產業集群。2023年,全市茉莉鮮花平均價格達每公斤34元,帶動33萬花農增收致富,人均年收入從2019年的1.27萬元增長至2.1萬元。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