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村晚出圈”“群眾入圈”的雙向奔赴——重慶市開展農村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實踐探索
時間:2024-03-27 15:49:56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黃坦 李金滿 字號:【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重慶和美鄉村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廣大農村成為宜居宜業的新天地。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下旬,重慶市文明實踐指導中心組織動員全市農村居民,舉辦重慶市首屆和美鄉村才藝大賽(重慶村晚),掀起了一股“民星上村晚、文化進萬家”的群眾性文化生活熱潮,實現了“村晚出圈”“群眾入圈”的雙向奔赴,得到廣大基層群眾熱烈響應和充分肯定。

  應勢而生

  助推本土文化“繁花”綻放

  2023年10月,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對文化的重視達到歷史新高度。市文明實踐戰線應勢作答,交出“村晚”答卷。

  傳統文化大聯歡。各區縣積極動員,挖掘發現了許多國家級、市級非遺項目。據統計,各區縣上報非遺項目上百件,如永川區和開州區的川劇《變臉》、萬盛經開區的嗩吶吹唱《陽雀報春》等。

  本土文化大薈萃。參賽節目囊括地方戲曲、民間藝術、山歌民謠等,具有濃郁的重慶本土文化特色。如榮昌雜技《清江黃氏雜技》、彭水民歌《薅草號子》、梁山燈戲《考證》等,融合當地最具特色的文化符號,體現當地最受尊崇的民俗風情,充分展現了巴渝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

  文化文明大融合。參賽節目注重用文化傳導文明,用文明引領文化,實現文化文明大融合,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比如長壽區《長壽湖的老太婆》,在兼顧藝術性的同時,巧妙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鄉風民俗,傳播了社會主義文明新風。

  土壩壩上搭舞臺,山溝溝里唱大戲。一頭黃牛一頭豬、一塊臘肉一袋米也可以是獎品……這樣的“村晚”,正能量滿滿,煙火氣濃郁,“泥土味兒”十足,有利于弘揚鄉風文明,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一呼百應

  打造鄉村文藝頂流盛宴

  自2023年10月啟動村晚以來,各區縣大力發動,周密組織,農民群眾積極響應,踴躍參賽。

  參與覆蓋面廣。依托全市41個區縣文明實踐中心、1042個鄉鎮街道文明實踐所、1.9萬余個村(社區)文明實踐站(點),面向979萬農村居民,把舞臺搭在家門口,讓農民演繹身邊事,吸引近10萬余名在渝工作生活的農村居民競相參與。

  熱度持續時間長。活動共分“村里有明星”海選賽、“趕場大比拼”晉級賽、“區縣出達人”爭先賽、“網上比才氣”搶位賽、“我要上村晚”總決賽等5個賽段,從最基層的村(社區)開始,自下而上開展7000余場現場展演比拼,好戲連臺、精彩不斷,前后持續2個多月,堪稱“最長狂歡季”。

  作品豐富多彩。注重將群眾性與藝術性結合,形式多樣、題材豐富,涵蓋歌曲、舞蹈、樂器、相聲、戲曲、雜技、魔術等,用最接地氣的村言村語、最受歡迎的民間技藝,演繹鄉情,歌唱鄉音,舞動鄉愁。極具鄉土味和藝術感的群眾性文藝作品,為基層群眾提供了豐富的精神文化產品,打造了一場場別開生面的視聽盛宴。

  “以前都是在電視上看春晚,現在在家門口也可以看‘村晚’,而且是我們老百姓自己演的‘村晚’,演的就是咱身邊事。這樣的活動很有意思,希望以后多多舉辦。”一名來自基層的選手說。

  多方協同

  開創政企社多元化合作范式

  為了滿足活動需求,通過挖掘各類社會資源,調動各方力量,暢通協調渠道,形成由黨委政府主導、企事業單位支持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保障模式,有力保障了活動質效。

  分級負責。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指導,重慶廣電集團(總臺)主辦,市文明實踐指導中心和重數傳媒、都視傳媒公司以及各區縣黨委宣傳部承辦,各級公安、文旅、交通、衛健委、城管部門各負其責,密切協同,形成縱向貫通、橫向聯動的責任體系。

  多方支持。中國電信重慶公司、中石化重慶銷售公司、重慶和平藥房連鎖有限責任公司、美心紅酒小鎮景區等愛心企業積極協辦,提供實物獎品和折扣券、優惠券等用戶權益產品價值約500萬元,讓活動更有吸引力。

  廣泛參與。民政、團委、婦聯、文聯等部門積極行動,組織發動青年志愿者、巾幗志愿者、文藝志愿者等社會力量約1萬余人,參與保障各級比賽活動。在全市總決賽現場,涪陵藺市街道40名村民自發組織2支舞龍隊伍,義務開展舞龍助興活動。

  總決賽主辦地美心紅酒小鎮景區負責人說,總決賽彩排和演出當天,共吸引游客3萬余人,給景區帶來了可觀的產業收益和巨大的宣傳效應。

  進圈入群

  發揮數智媒體實戰實效

  聯動數字重慶建設成果,發揮媒體矩陣優勢,從節目內容、播出形式、傳播渠道等方面進行策劃包裝,實現大屏小屏聯動、進圈入群并舉,持續、廣泛、深入宣傳推廣,本次活動是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縣級融媒體中心融合發展的一次實戰演習。

  數字應用唱主角。在重慶新時代文明實踐官方網站、“文化·文明在行動”APP、微信小程序等平臺開設活動專區,開辟作品上傳通道,及時發布活動公告,全方位展示信息資訊。活動開展以來,活動專區收到作品逾萬部,作品播放量超過1600萬,近200萬人次通過網絡直播觀看比賽盛況,網絡點贊300萬余次。

  全媒體矩陣齊發力。設立活動全媒體傳播矩陣,實現多渠道多終端傳播,精準全面觸達受眾。邀請中央媒體對大賽重要節點進行報道,組織市屬媒體和區縣媒體對大賽進行全程報道。在重慶廣電多個頻道的移動端、電視端、電腦端同步開設專區專欄,全景式展現大賽盛況。據不完全統計,活動期間通過全媒體傳播矩陣推出活動資訊報道70條、重點報道15條。

  傳播陣地全覆蓋。在抖音、微博、小紅書等平臺策劃開展熱點話題和網絡直播,吸引網民零門檻零距離參與,點燃市民網民參與熱情,各類直播點擊播放量達200余萬次。在比賽現場設置背景板、桁架、展板等物料,利用高速路T形牌、戶外公益廣告、道旗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推廣,提高傳播效能。

  展望未來

  群眾文化生活再升級

  通過村晚活動的實踐探索,我們深切感到,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始終堅持黨建統領是根本,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是前提,深度激發群眾主體意識是關鍵。深入推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需要常態化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

  找準精神文化產品供給與基層群眾情感需求的結合點。從“村晚”的持續火爆可以看出,群眾對扎根基層的文化活動有著旺盛的需求。為了讓農民家門口的文化盛宴能更加豐富多彩、回味悠長,需進一步深化拓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常態化開展“重慶村晚”,探索開展“村歌大家唱”“村BA”“村超”等更大范圍的群眾性文化文體活動,打造更多具有辨識度和影響力的“村”字號IP,持續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培育倡導文明新風。

  摸清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的切入點。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以及黨和國家重要節點對老百姓有著天然的感召力,是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的最佳時機。在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期間,可以按照勤儉節約原則,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文明實踐活動,培育文明風尚。圍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開展系列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的群眾性慶祝活動,強化培育愛黨愛國情懷。

  強化社會力量參與群眾性文化活動的著力點。可發揮各區縣文明實踐中心統籌整合資源的作用,團結更多職能部門參與,爭取更多愛心商家和慈善企業支持,探索建立文明實踐基金,進一步擴大文明實踐“朋友圈”,為開展高質量的群眾性文化活動提供經費、物資和場地保障。

  (作者單位:重慶新時代文明實踐指導中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