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廳長(局長) 張集智:以“四在農家·和美鄉村”建設為載體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開新局
時間:2024-03-27 16:15:41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毛緒強 字號:【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階段性成果。

  “貴州曾經是全國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最大、貧困程度最深的省份。”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省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廳長(局長)張集智說,“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心和關懷下,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貴州舉全省之力向絕對貧困發起總攻,徹底撕掉了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簽,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實踐中探索了‘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經驗,推動山鄉巨變、精彩蝶變。”

  他認為,貴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還要不斷豐富美麗鄉村建設內涵,要以“四在農家·和美鄉村”建設為載體,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全力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

  圍繞“富在農家”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堅持做好“土特產”文章,聚焦“三品一標”,實行省領導領銜、專班化推進等機制,培育壯大一批農業特色優勢產業,推動農業接二連三,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辣椒、刺梨、李子、天麻、藍莓規模居全國第一,茶葉、獼猴桃、薏仁、太子參等規模全國前三,“石旮旯”里長出了“搖錢樹”,“綠葉子”變成了“金葉子”,特色農業成為“兩江”上游的綠色屏障、工業化的綠色原料、農民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全省一產增加值和農民人均收入增速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一產增加值從2012年全國第22位躍升至2023年第14位;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9%,比全國平均增速高1.9個百分點;脫貧成果持續鞏固,收入萬元以下的脫貧人口基本實現動態清零。

  圍繞“學在農家”推進人力資源開發。持續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累計選派超14萬名特崗教師到農村任教,新增基礎教育學位370萬個、高等教育學位60萬個,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突破50%,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實施職業技能學歷雙提升工程,全省職校生規模近100萬人,每年近30萬畢業生就業帶動家庭脫貧增收。實施“四鄉人才”創業行動,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培育鄉村產業“頭雁”、高素質農民、青年致富帶頭人等30余萬人。去年組織1.8萬名農技人員開展創新創業“揭榜掛帥”,深入田間地頭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有效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和農民生產技能。

  圍繞“樂在農家”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持續開展群眾性文體活動,“村BA”“村超”“村晚”火爆出圈。深入推進移風易俗,指導完善村規民約,引導群眾自覺反天價彩禮、反鋪張浪費、反厚葬薄養,涌現出“合約食堂”“寨管家”等鄉村治理新模式。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基層治理體系,80%的村實行網格化管理,推動矛盾糾紛就地化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獲評國家鄉村治理示范鄉鎮和村100個。

  圍繞“美在農家”打造農民美麗家園。堅持規劃先行,持續推進村莊規劃“一圖一表一說明”,因地制宜推廣“黔北民居”小青瓦、坡屋頂、穿斗枋、雕花窗、白粉墻、轉角樓、三合院等特色風貌。加快補齊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短板,實現縣縣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0.8%,鄉鎮5G網絡全覆蓋,“萬橋飛架”鋪就“高速平原”,數據網絡賦能鄉村振興。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推進改廁、改圈,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治理垃圾,分散化、小型化、生態化治理污水,引導群眾利用房前屋后的閑置土地,改造為小果園、小花園、小菜園、小公園,涌現出化屋村、花茂村、田家溝等一批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黨的十八大以來,貴州人民生活實現歷史性跨越,山鄉面貌發生歷史性巨變,農村產業取得歷史性突破,群眾精神風貌實現歷史性轉變。”張集智說,“四在農家·和美鄉村”建設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貫徹黨中央三農部署的貴州實踐,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振興開新局的有效載體。貴州將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扎實推進“四在農家·和美鄉村”建設,集中力量辦成一批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奮力推進鄉村振興開新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