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首場“部長通道”談到了要“大面積提高單產”。我國糧食連續9年站在1.3萬億斤這個歷史高位上,越往上走難度越大。今年,農業農村部深入實施全國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分品種制定落實好集成配套推廣工作方案,推進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融合。
打好“良田”基礎。良田是糧食穩產高產的基礎,要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健全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堅決整治亂占、破壞耕地違法行為,改革完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加強黑土地保護和鹽堿地綜合治理。同時,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適當提高中央和省級投資補助水平,提高建設投入標準和質量,強化建設全過程監管,確保建一塊、成一塊,讓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
抓住“良種”核心。種子是農業“芯片”,支撐單產提升的潛力還很大。要加快推進種業振興行動,圍繞挖掘優異種質資源、種業創新攻關、做強國家種業陣型企業、提升種業基地能力和知識產權保護“五大行動”持續深化細化。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做好大豆、玉米、小麥等主導品種的選育推廣,開展重大品種研發推廣應用一體化試點,推動生物育種產業化擴面提速。
用好“良法”手段。糧食穩產增產,根本出路在科技、在良法。繼續挑穩挑好科技這把“金扁擔”,圍繞糧食生產,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做好高產技術推廣,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條件建設,圍繞糧油等主要作物單產提升開展培訓,不斷提升種植大戶等糧食生產主體素質和水平,落實藏糧于技戰略。
配好“良機”支撐。先進的農機裝備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各種智慧農機出現在田間地頭,大顯神通,跑出糧食增產的“加速度”。要加快發展農機裝備,大力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完善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加強農機手規范作業培訓指導,開辟急需適用農機鑒定“綠色通道”;強化機收減損,持續加強相關的宣傳引導和技能培訓。
做好“良制”保障。良好的機制是糧食生產的重要保障。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問題,要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以小農戶為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社會化服務為支撐,加快打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生產經營隊伍;聚焦農業生產關鍵薄弱環節和小農戶,拓展農業社會化服務領域和模式。此外,繼續激發農民種糧和地方抓糧的積極性,不斷完善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的政策體系,讓農民種糧有錢掙、能得利;重點加大產糧大縣支持力度,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讓地方政府抓糧不吃虧、有動力。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