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以加快農業現代化 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時間:2024-03-27 15:54:01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朱雨晨 徐源清 方向明 字號:【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將長期處于基礎性產業的地位,農業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具有根本性和支撐性作用,是構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所在。實現農業現代化不僅構筑了推動全面現代化進程的堅實基礎,也是其核心要素與主要內容。推進農業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入新階段的現實所需,也是順應時代潮流、立足國情農情的必然選擇。

  農業現代化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中國式現代化要求必須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這幾個特征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發力點。

  農業現代化滿足巨大規模人口的多樣化食物需求。滿足多樣化食物需求,是滿足億萬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的基礎。中國是全球農產品第一大進口國,2001-2023年,中國糧食進口量由1747.6萬噸迅速提高到1.62億噸,進口量與國內產量之比也由3.9%增長到23.3%。面對超大規模人口帶來的食物需求壓力,必須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驅動和裝備支撐,引入和應用現代化的種植技術、養殖技術、農業機械化、自動化和信息化,如使用抗病蟲害的轉基因作物、精準農業技術、智能灌溉系統等,提高土地產出率和勞動生產率,提升食物生產保障水平,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以長期應對糧食安全的挑戰。

  農業現代化助力實現共同富裕。2009-2023年,我國城鄉收入倍差從3.11縮減至2.40,但收入絕對差距從11465元增至30130元,農村居民相對于城鎮居民的收入絕對數劣勢仍在增強。面對城鄉之間、各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農業現代化通過增加科技和人才支持,引入農產品加工、農業科技研發、生態農業等新興產業,為農村發展和就業創造新視野,促進農村經濟業態的多元化,拓寬農民收入渠道,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總體生活水平。農業現代化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關鍵,更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工作重點和著力點。

  農業現代化推動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護雙贏。中國作為農業大國,人均耕地資源和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成左右,2022年農業用水占全國用水總量的63%,面對“先天”的水、土等農業資源匱乏,以及“后天”粗放式農業生產方式導致耕地板結、水源富養化等農業生產可持續性的重大挑戰,農業現代化通過應用綠色農機裝備、綠色種植技術、精準農業、高效水資源管理等農業綠色科技手段,發展從生產、加工、流通到消費全過程綠色低碳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農業現代化面臨的現狀與挑戰

  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農業現代化水平、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都達到了全新高度,為全面實現國家現代化奠定了深厚基礎。2023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9541萬噸,再度刷新歷史新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升。中國僅用全球9%的耕地資源和6%的淡水資源,保障了全球近20%人口的糧食需求。與此同時,我國的農業生產從以往的粗放型要素驅動,逐漸轉變為以科技創新和投入為主導的模式,有效促進了農業生產高質量發展。農業科技水平持續上升,2023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超63%,較2012年增長7%,與此同時,農業勞動生產率快速增長,2012-2022年,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已由19808.6元/人增長到52412元/人,增長1.6倍。

  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取得歷史性成就,但離世界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谷物平均單產水平有待提高,美國等規模效率型國家和荷蘭等特色集約型國家,其谷物平均單產均超8000公斤/公頃,而中國谷物平均單產僅超6000公斤/公頃。在勞均農業增加值上,中國也低于發達國家。此外,農產品競爭力提升也刻不容緩。

  立足國內,中國式農業現代化發展面臨以下五方面的問題與挑戰。一是農業基礎薄弱,農業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落后,種業產業化和市場化水平較低。二是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緩慢,農業組織化、規模化程度較低,化肥、農藥等的施用強度遠超國際公認的安全上限。三是農業國際市場競爭力不強,勞均農業增加值低于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初級農產品、土地密集型農產品的競爭力弱,農產品貿易逆差大。四是農業勞動力結構不合理,農業勞動力技能偏低,農業生產“老齡化”傾向嚴重。五是城鄉收入差距仍然較大,雖然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從2011年的3.13:1穩步下降到2023年的2.40:1,但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實踐路徑

  中國的國情、農情和資源稟賦限制在未來較長時期內不會發生根本改變,而面向2050年中國全面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成農業強國的戰略目標,應從以下方面著手,推進農業現代化,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進入新階段。

  全面筑牢糧食安全基礎,把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鞏固和提升糧食及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水平,推進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樹立“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推動形成具有韌性的農產品貿易格局,有效防范重大公共事件和地緣政治沖突對糧食產業鏈、供應鏈的影響,把牢糧食安全和強國復興主動權。

  加強農業科技、改革和人才的多重驅動,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動力與潛力。積極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農業高水平科技的自主創新。深化農村改革,為農業現代化注入新動力,突破束縛農業生產潛力提升的體制性障礙。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和引進,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應用能力。

  構建節約集約的農業生產體系,倡導并實踐綠色農業發展模式。加快化肥、農藥等投入品雙減增效技術的研發應用,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環境負擔。提升水資源和耕地資源的節約集約利用水平,緩解耕地資源供求矛盾、人地矛盾問題。發展循環農業,實現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構建綠色生產體系。

  培育農業全產業鏈,提升農業產業市場競爭力。完善農業產業鏈各環節,激發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新動能,增強農業全產業鏈韌性。發掘農業多元價值,加強品牌建設和營銷策略,拓展農產品國內外市場,鼓勵農業與旅游、文化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拓寬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途徑和空間,持續提升農業產業綜合競爭力。

  (作者單位:朱雨晨、方向明,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徐源清,中國農業大學工學院)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