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農田建設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性工程。近年來,山東省農業農村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定扛牢農業大省、糧食大省責任,持續完善高標準農田建管用一體化長效機制,為打造更高水平的“齊魯糧倉”夯實了基底。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7643萬畝,三次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2023年,糧食總產達到1131億斤,連續3年超過1100億斤;2024年,夏糧總產達到543億斤,單產位居全國夏糧主產省第一位。
統籌規劃布局。聚焦落實糧食安全、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統籌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銜接國土空間、水資源利用等規劃,科學規劃建設布局。突出糧食產能提升。優先支持糧食核心產區,將46個單產提升項目縣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去年新建高標準農田187萬畝、改造提升257萬畝,全省糧食總產增加22.3億斤。突出高效節水灌溉。將沿黃九市作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主戰場”,近三年累計投入213億元,整建制建成黃河流域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2858萬畝,全省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649,比全國平均水平高8個百分點。突出鹽堿耕地改造。在全國率先出臺省級鹽堿地綜合利用實施意見,扎實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連續4年在高標準農田項目中安排鹽堿耕地治理,改造提升鹽堿耕地200多萬畝。
堅持量質并重。將高標準農田建設納入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勵事項,對年度建設成效明顯的5個市每市獎勵2000萬元,在全國率先實現當年立項當年完工。嚴把工程質量。出臺高標準農田項目管理辦法及質量管控措施63項,規范開展項目立項、招標、施工、監理、竣工等工作,在建工程全部簽訂質量終身責任承諾書,全部設立工程永久性責任公示牌。嚴把耕地質量。統籌深松整地、綠色種養等耕地質量提升項目,在全國率先明確高標準農田項目中每畝拿出10%以上的資金,專門用于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全省耕地質量達4.45等,比2019年全國平均水平高出0.3等。嚴把驗收質量。嚴格驗收程序標準,開展高標準農田項目驗收“半年清零行動”,省級抽驗比例由10%提高到15%,納入省紀委監委專項監督內容。
強化運行管護。加強日常管理。落實高標準農田縣鄉村三級管護責任制度,管護主體達到4萬多人。今年上半年,啟動實施高標準農田運行管護專項整改提升行動,開展工程質量“回頭看”,對6000多個項目、50余萬眼機井進行了排查整改。落實管護經費。在全省優選20個試點縣實施高標準農田專項經費管護機制,按照每畝不低于10元的標準,省級安排補助資金1億多元。下一步,將逐步在全省面上推開。創新管護方式。探索實施高標準農田“工程質量+災毀損失+管護服務”保險試點1082萬畝,深入開展遙感監測,推進數字化系統建設,持續提升管護效能。
抓好土壤普查。在2022年墾利、招遠兩個試點縣率先通過國家驗收后,山東省加快推進面上土壤普查工作。強力統籌推進,省市縣三級構建組織領導、經費保障、考核獎勵等機制,建立省級土壤普查信息平臺,累計安排經費10.6億元。全省調查采樣、樣品制備完成率95%,內業化驗完成率93%,普查整體進度位居全國前列。提升工作質效,全省累計開展土壤普查專題培訓1萬多人次,開展各類監督檢查1600多次,樣品制備流轉現場檢查比例達到10%。探索數據應用,在國家級補充耕地質量驗收試點中,以土壤普查樣點耕地質量等級數據為依據,開展補充耕地質量校核,探索普查數據應用路徑。
(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