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建沃野良田 筑糧安根基——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綜述
時間:2024-09-24 10:22:27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宋曉娜 李貝貝 字號:【

  在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歸德街道,農戶不用再“靠天等雨”,只需要在手機上輕輕一點,農田里矗立的噴灌設施就會自動噴水,水花在空中飛旋,均勻灑在田間。

  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彌渡縣團山村,曾經的山坡地變成了高標準農田,還修建了機耕路,農忙時節各種農機在田間穿梭,一派熱鬧的景象。

  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農戶通過手機“一鍵操作”就可以完成田間管理,還能隨時隨地查看莊稼長勢、土壤墑情,實現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面朝屏幕背朝云”的轉變。

  ……

  讓每一寸土地都發揮出最大的效益,讓每一種資源都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讓每一份投入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出,高標準農田“高”處盡顯。

  高標準農田建設事關國家糧食安全,也關系到農民群眾切身利益,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從嶺南大地到江南水鄉,從中原糧倉到東北黑土地,全國各地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成績斐然。數據是有力的印證:到2023年底,全國累計建成面積超過10億畝,建成各類田間灌排渠道1000多萬公里、小型農田水利設施2700多萬處,農田抗災減災能力明顯提升,實現大災少減產、小災能穩產、無災多增產,為全國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提供了重要支撐。

  高標準謀劃

  落實藏糧于地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保耕地,不僅要保數量,還要提質量。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他指出,建設高標準農田是一個重要抓手,要堅定不移抓下去,提高建設標準和質量,真正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為高標準農田建設謀篇布局,把航定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牢牢守住十八億畝耕地紅線,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完善高標準農田建設、驗收、管護機制”。高標準農田建設這一重要議題已經連續十余年寫入中央一號文件中。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統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印發《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 通則》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加快編制將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的實施方案,為高標準農田建設謀思路、立標準、拓路徑。

  高標準農田建設成績如何,對于糧食穩產增產發揮了什么作用?作為糧食主產區,黑龍江省以建設高標準農田為抓手,助力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08億畝。

  哈爾濱市方正縣天門鄉水稻種植戶張有國說:“去年水稻畝產1200斤,澇災沒減產,高標準農田可幫了大忙。項目區排灌系統完備,能及時排水施肥,產量得到了保障。”

  從黑龍江省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果可以窺探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進程。近年來,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積極進展,2021年、2022年,每年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超1億畝,2023年同步推進新建4500萬畝、改造提升3500萬畝年度建設任務落地。

  工程質量是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近期啟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質量“回頭看”和專項整治行動,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聚焦2019年以來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重點摸查田間水利設施工程質量、資金撥付使用、工程設施管護等方面的問題,邊查邊改、立行立改,牢牢守住農田建設工程質量生命線。

  大力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利當前、管長遠。各地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堅持高位推動。四川省在《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行動方案》中,將“守牢建好天府良田”列為十大重點任務之首,提出到2030年,將永久基本農田基本建成高標準農田的目標。內蒙古自治區連續4年召開春秋兩季高標準農田建設大會戰,與盟市簽訂“責任狀”,黨政主要領導親自盯辦資金交付、整區域推進等重點工作,將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落實落地落細。

  高質量建設

  強化全程把關

  在河南省新鄉市高標準農田示范區,一眼望不到頭的農田里豎著一根根長桿,上面掛載著太陽能電池板、高清攝像頭、大氣傳感器等裝置。河南數智谷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技術研究院研發工程師張永勝介紹:“這一根根長桿其實是農業物聯網數據傳感集成桿,氣象、土壤情況、苗情等信息數據可通過傳感器實時傳遞到后臺,用于智能分析和決策,每根桿覆蓋范圍600到800畝。”

  示范區里建起“科技范”滿滿的高標準農田,這得益于河南省統籌謀劃、規劃先行,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明確了方向。2022年,河南省出臺《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提出按照建設標準化、裝備現代化、應用智能化、經營規模化、管理規范化、環境生態化要求,集中連片建設一批高標準農田建設示范區。

  早在2021年,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明確高標準農田建設的田、土、水、路、林、電、技、管等方面內容,并提出要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體系,將規劃落在實處。按照要求,與河南省一樣,各地從實際出發,建規劃、定標準、強落實,掛圖作戰,有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高,投入也高。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繞不開錢這道“坎”。今年,中央畝均補助標準大幅提高。

  僅靠中央財政還不夠,如何鼓勵和支持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到高標準農田建設,各地紛紛“出招”。在落實財政投資標準基礎上,湖南省創新投融資機制,打好“組合拳”,采取新增耕地指標交易收益獎補、農業項目支持等方式,吸引經營主體投資,2023年撬動社會資金投入約19億元。長沙市寧鄉市國資集團創新推出“投資人+EPC+O”模式,通過公開招標選取社會資本共同投資、建設、運營。2023年項目總投資超1.7億元。

  高標準農田建設點多線長面廣,要在選項、招標、建材、施工、驗收等全流程、各環節把好質量關。

  “從工程招標投標、設計批復、施工監理,到竣工驗收、資金撥付使用、設施管護,無數雙眼睛在盯著,任何環節都馬虎不得。”安徽省淮南市農業農村局總農藝師柏發哨說。2019—2023年,淮南市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125個,新建高標準農田面積86.3萬畝。

  淮南市“開門找問題”,今年4月,淮南市農業農村局在門戶網站公布舉報電話和郵箱,公開征集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同時,采取“紀檢+職能部門+專業機構”的方式,從全市2023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2024年國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隨機抽取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開展進度和工程質量督查。

  淮南市的做法是安徽省緊抓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的縮影。今年4月,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監管的意見》,對從立項審批、招標采購,到資金使用、上圖入庫等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監管重點環節進行規范,提出了明確招標采購主管部門、建立規范的信用評價體系、開展年度市際互查等一系列創新舉措。

  “這個渠道的蜂窩麻面及下田板強度不足,施工單位是否規范施工,工作人員有沒有監管單位?”在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監督檢查現場,紀檢監察組針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詢問。

  江西省新余市聚焦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招投標、施工、資金撥付等環節廉政風險易發多發的問題,堅持“查、改、懲、教、防”一體推進,系統施治,將高標準農田建設領域的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及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問題作為線索查辦重點,組織紀檢監察組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現場督導檢查,深入查找、推動解決深層問題。

  高水平管護

  多方保駕護航

  重慶市萬州區恒合土家族鄉八一村地處海拔1200米的懸崖之上,崖上地勢開闊,陽光充足。過去,村民們靠天收成。但由于土地零碎分散,種糧成本高且收益不高,許多“巴掌田”“雞窩地”成了撂荒地。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落地八一村后,宜稼欣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承擔起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同時參與到農田的管護與運營之中。

  “我們不僅要負責高標準農田的建設,還要負責農田未來十年的管護。”宜稼欣農業公司負責人程凌說。有了這“十年之約”,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再“走一步算一步”,實現建設與管護同步規劃、同步實施。

  高標準農田建設三分建、七分管,做好建后管護是確保工程設施長期發揮效益的關鍵。近年來,各地已基本建立起縣級政府為主,鄉鎮或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具體實施的管護制度,主要包括以“網格化/田長制”為代表的政府主導型管護,以“大托管”為代表的政府市場協作型管護,以“上保險”為代表的市場主導型管護等形式。

  “在使用的時候,先要打開1到2個防水栓,刷兩次卡,就能打開水泵澆地。等澆完地,第三次刷卡,就可以關閉電源。”談起泵水站的使用,山東省德州市樂陵市孔鎮鎮呂門樓村農戶趙學生如數家珍。

  呂門樓村啟用“田管家”負責村里的高標準農田管護工作,趙學生就是其中之一。“田管家”在負責農田基礎設施維護的同時,還要對種地的全過程進行監督指導。據悉,孔鎮鎮的10萬余畝高標準農田交由當地一家縣級國企統一建設推進;同時,在鄉鎮一級設立農田管護協會,在村一級設“田管家”進行農田管護與使用。

  呂門樓村的高標準農田有了“田管家”,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的高標準農田里開進了“物業服務隊”。為提升管護效果,確保每片區域、每條溝渠都有人管、管到位,永修縣創新推出高標準農田“物業化”綜合管護模式,整合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新農村建設管護等各項經費,組建物業化綜合管護公司,聘請優質專職隊伍負責高標準農田管護工作。

  數字化手段為高標準農田管護打開了新思路。在貴州省遵義市仁懷市長崗鎮大坪紅梁試驗田,土地裝上了“智慧大腦”,利用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信息資源“上圖入庫”,搭建起高標準農田精細化管理平臺,涵蓋農田數字化應用、農田建設及運維管護應用、種業監管應用、高標準農田建設監管一張圖等功能,為高標準農田管護插上科技的翅膀,展示出貴州省推進“大數據+農業”融合發展取得的成就。

  在管護資金的籌措與分配上,各地積極探索多元機制。山東省在全省優選20個試點縣實施高標準農田經費管護機制,按照每畝不低于10元的標準安排管護資金。湖南省從省級財政資金中安排不超過資金總額的1.5%用于建后管護。內蒙古將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全部收歸村集體經營管理,所得收益用于后期管護;自治區本級財政每年拿出2000萬元,用于獎勵10個項目建設成效好的旗縣和100個管護成效好的村集體,以獎代補保證高標準農田管護的順利進行。

  高效率利用

  夯實糧安根基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曲洋村,田塊方方正正集中成片,機耕路直通田間地頭,灌溉排水溝渠縱橫分布,高標準農田建設讓農民看到了奔頭、嘗到了甜頭。

  “以前,我們這里完全靠天吃飯,該澆水的時候水過不來、該收獲的時候機械進不來?,F在好了,旱能澆、澇能排,農機進出方便,每畝小麥比過去能多產20多公斤。”曲洋村種糧大戶康雙鎖說。康雙鎖在村里流轉了500多畝土地,主要種植小麥、玉米。規模化種植后,之前的地壟和田間小路全部變為耕地,每10畝地可多種40行小麥,批量購買種子、農藥、化肥等價格更優,使用無人機打藥效率更高、效果更好,綜合一算,確實降本增效。

  降本增效,是高標準農田的優勢之一。實踐表明,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產出能力將大幅度提高,畝均糧食產能增加10%~20%;抗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旱能澆、澇能排,實現大災少減產,小災不減產,無災多豐收;資源利用效率將顯著提升,肥、藥、水的利用率一般提升15%~30%;農業綜合效益明顯改善,高標準農田畝均節本增效500多元;改善了農田生態環境,建成后的高標準農田,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節水、節電、節肥、節藥效果明顯,促進了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和農村環境連片整治。

  高標準農田,既要建好管好,也要用好,要加大與良種、良機、良法、良制要素融合,推行適度規模經營,在精耕細作上下功夫,充分發揮高標準農田的優勢和功能。

  坐落在我國東北角的北大荒集團,面積5.54萬平方公里,連續20年實現糧食豐收,是我國耕地規模最大、綜合生產能力最強的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糧食戰略后備基地。在北大荒,無人機巡查、智能化管控、衛星遙感、工廠化生產這些應用場景隨處可見,不管是施肥噴藥、調配機車,或是灌溉排水,都通過手機操作即可完成。實現這一切的基礎是北大荒集團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田塊整治,合理劃分和適度歸并田塊,為智能農機作業、現代農業生產方式提供了保障。

  此外,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拓展農民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等方面,也能發揮重要作用。

  在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堯渡鎮高嶺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家住高嶺村的李國華正忙碌在施工一線,對于自己能夠參與到施工中,李國華非常高興,他說:“在家門口干活是真方便,一天就有200塊的收入,也不愁妻子沒人照顧。”

  東至縣按照“鄉村主建、農民主體”的原則,選取堯渡鎮新建標段作為以工代賑方式試點,鼓勵項目區農民參與到高標準農田的建設中,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實現家門口就業、建項目增收。堯渡鎮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總投資5000余萬元,吸納當地100余人參與項目施工,預計可增加農民務工收入80余萬元。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則將高標準農田建設與挖掘傳承鄉土文化、推進鄉村文化振興相結合,將文化底蘊深厚的鄉鎮、村居列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規劃中,以“高標準農田+農旅”的形式展示鄉村之美。

  糧安天下,地為糧基。未來,在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的道路上,我們必將蹄疾步穩,把每一寸耕地都建設成為豐收的沃土,確保糧食在任何時候都能產得出、供得上、供得優,讓中國飯碗成色更足。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