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繪就山地特色農業多彩新圖景——重慶市綦江區鄉村產業發展觀察
時間:2024-09-24 10:19:30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中國農村雜志社采訪組 字號:【

  8月22日傍晚,走進重慶市綦江區安穩鎮黃桷橋社區長街,穿過羊肉、花椒等“土特產”展銷鋪位云集的羊古僚集市,只見一張張長桌一字排開,綿延百米,青花色桌布上擺著鮮香味美的安穩羊肉、酸辣開胃的北渡魚、綿軟細膩的活水豆花等美食,大廚們則在一旁起鍋燒油、現場烹飪羊肉佳肴。剛享用完“村晚”視聽盛宴、大飽眼福的游客和村民,一頭又扎進這羊肉盛宴中,大飽口福,直呼過癮!

  這是2024年綦江區鄉村村晚暨第八屆安穩伏羊美食文化節的現場。伏羊節的熱鬧景象,正是綦江區山羊產業步穩蹄疾、大步向前的生動寫照,也是綦江區大力發展山地特色農業產業、推進鄉村產業振興的縮影。

  綦江區依水而生、環山為城,素有“重慶南大門”之稱。近年來,綦江區按照重慶市實施千億級優勢特色產業培育行動,支持區縣打造“一主兩輔”優勢特色產業的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產”文章,培育形成以蘿卜為主,生豬、山羊為輔的“一主兩輔”農業產業體系,不斷做強產業鏈,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繪就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產業新圖景。

  做特做精

  “蔬”寫蘿卜新篇

  正值處暑時節,綦江區的農戶正忙著整地,為草蔸蘿卜播種做準備。再過兩個多月,一顆顆頭頂綠纓、挺著大“蔸”肚的草蔸蘿卜就會以各種形式擺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草蔸蘿卜潔白如玉,汁多肉嫩,因其形似當地以稻草編織的手工藝品“草蔸”而得名。草蔸蘿卜種植歷史悠久,在清朝時一度成為宮廷貢品。如今,草蔸蘿卜已實現規模發展,占據了綦江區“一主兩輔”特色高效農業中的主導地位、成了促進農民增收的“明星蔬菜”。

  “今年是我種蘿卜的第4年,種了近200畝。在家里種蘿卜,既有收入,又能照顧家庭。”趕水鎮石房村種植大戶李德模是一名退伍軍人,退伍后回到老家石房村種植蘿卜。每到蘿卜栽種、采收等繁忙時節,李德模的蘿卜基地需要20多名村民幫忙,其中不乏脫貧戶、低保戶,每年每人能拿到五六千元的務工費。

  “蘿卜種子是政府統一采購發放的,蘿卜田間管理也都是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的。”李德模說,“鎮里每年還有技術培訓,教我們農戶科學種植蘿卜”。

  李德模種植蘿卜從最初摸索到日漸科學化,其背后是綦江大力推進草蔸蘿卜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的成果。

  “2023年綦江區全區發展草蔸蘿卜11萬畝,規模化生產基地2.5萬畝。”綦江區農業服務中心副主任王冬梅說。綦江在全區范圍內實施市級地方標準《DB50/T1069-2021綠色食品草蔸蘿卜生產技術規程》,結合綠色防控、測土配方、“三新”配套等技術,增施有機肥,精準配肥,實現化肥農藥“雙減”。在適宜地區探索推進機械化、輕簡化生產技術,推行“蘿卜+高粱”“蘿卜+玉米”等糧菜套種模式,打造草蔸蘿卜標準化生產基地樣板。

  據介紹,為了實現蘿卜反季種植,綦江2023年和重慶市農業科學院合作,研究出了早熟品種“草蔸60”,晚熟品種“草蔸90”,一年三季輪作指日可待。

  草蔸蘿卜種得多,長得好,那么如何賣得價錢高?做好“農頭工尾”文章是綦江努力的方向。

  “以前蘿卜是以賣生鮮為主,為了增加蘿卜附加值,我們村去年建成了一個蘿卜加工廠,屬于村集體公司,對蘿卜進行清洗、切割、腌制、壓榨、烘干等初加工。我們鎮的石房村、雙龍村也各建成了一個蘿卜加工廠。”趕水鎮雙豐村村黨支部書記林浩說,現在我們對生鮮蘿卜進行分級分選,分類進入商超、二級批發市場,或進行加工,提升蘿卜產業價值。

  在蘿卜精深加工方面,綦江也在持續發力。按照“龍頭企業+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為一體的發展模式,在趕水鎮麻柳村引進重慶市奇味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共計投入5000余萬社會資金建成奇味佳食品加工基地。龍頭企業與村集體經濟簽訂合作協議,由村集體統一提供泡蘿卜半成品,奇味佳食品公司進行深加工,制成“渝江牌”老鴨湯等產品供應新世紀、重百超市等各大商超,還有大量訂單遠銷云南、貴州、安徽等省份。此外,以重慶市食品工業園區與渝南綜合物流園為抓手,積極引進產品深加工、冷鏈物流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動蘿卜產品向精深加工和集群化發展。

  從規模化種植到大力推進精深加工,草蔸蘿卜產業“含金量”不斷提升。“2024年我們力爭發展草蔸蘿卜12萬畝,規模化生產基地3萬畝,全區預計實現加工蘿卜1萬噸以上,消化鮮蘿卜1.3萬噸,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王冬梅說。

  外引內育

  “畜”勢全產業鏈

  畜牧業是農業重要的組成部分,綦江扛穩保供責任,發揮山地特色資源優勢,把生豬、山羊定位為“一主兩輔”特色高效農業的“兩輔”。依托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草畜資源,綦江通過向外“引”,向內“育”——向外引進生豬養殖龍頭企業正大集團、西南大學動物科學院科研團隊等“外資”“外腦”來構建養殖業的造血機制、挖掘資源價值,向內培育當地企業、農戶等養殖生豬、山羊的積極性,“畜”勢全產業鏈。

  驅車穿過彎彎繞繞的山路,就來到了掩映在蒼翠山林中的三角鎮桐埡3000頭母豬祖代繁育場。進入豬場監控室,映入眼簾的是實時監控養殖場室內的大屏幕,同時呈現了9個實時場景。一眼望去,一圈圈生豬頭朝相同方向,埋頭吃食,蔚為壯觀。

  “這個繁育場是我們引進正大集團投資建設的,年存欄量2400頭,后備母豬600頭,可年產仔豬約7萬頭。養豬車間安裝了風扇、水簾,通過智能調控可保證豬圈恒溫。除人工注射藥物,其他程序全部達到自動化、智能化,養殖2400頭豬只需要8名工作人員。”綦江區畜牧站站長葉昭輝介紹。

  祖代繁育場只是綦江區“牽手”正大集團布局生豬產業版圖——正大集團10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項目的一環。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包含50萬頭生豬養殖、100萬頭生豬屠宰及10萬噸肉食品精深加工3個子項目,打造飼料、育種、養殖、屠宰加工、食品、餐飲零售全產業鏈。目前,除了建成3000頭母豬祖代繁育場1個,還建成200頭種公豬站1個、社會業主代養場標準圈舍49棟。

  生豬養殖更需要培育當地農戶和企業的內生動力,激發其積極性。“以趕水鎮為引領,我們大力推廣生豬小單元圈舍模式。積極爭取政策扶持,針對生豬小單元圈舍每棟補助2萬元,今年預計完成建設46棟。”葉昭輝說,為了幫助農戶和企業規避“豬周期”和豬疫病,綦江持續開展畜禽養殖政策保險,目前已參保能繁母豬3041頭,生豬7.88萬頭。同時積極探索推行生豬期貨保險價格,累計參保生豬2.84萬頭。

  生豬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的同時,綦江山羊全產業鏈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推進。

  “安穩山羊”是綦江山羊的代表,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我們安穩鎮位于綦江最南端,地處喀斯特地貌山區,又加之煤炭資源豐富,礦山山地含有多種礦物質,養出來的黑山羊質優健壯、肉質細嫩。”安穩鎮產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人袁洪春說,安穩鎮以前是“靠煤吃煤”,但是給當地帶了“累累傷痕”,后來就將“安穩山羊”作為采煤沉陷區轉型發展的主導產業。如今,安穩鎮大力發展加工,開發出了羊肉米線、羊肉湯鍋等精深加工產品,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提高了羊肉的附加值。

  “安穩山羊”如何從“安穩鎮”這個特定地域走向全區、全市,乃至全國?這是綦江區不斷思索且在用行動致力解決的難題。

  規劃先行,為打造“安穩山羊”品牌,綦江邀請西南大學動物科學院科研團隊參與制定《綦江區安穩山羊全產業鏈發展規劃》,為安穩山羊發展“把脈定向”,明確發展目標和重點工作,確保安穩山羊全產業發展能行穩致遠。

  “安穩山羊”要叫響名聲,必須保證穩定的品質,這就需要實現養殖標準化。為讓養殖戶養得好賣得好、促進全產業鏈提質增效,綦江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化技術正在開發“山羊產業大腦”。

  “‘山羊產業大腦’致力實現數字生產、數字流通、數字服務、數字監管四大應用場景。”參與“山羊產業大腦”研發的重慶傳綦大數據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人曹一方介紹,通過“山羊產業大腦”,不同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查詢所需數據信息,養殖戶可以查看山羊體尺和體重等實時數據,以及山羊疾病風險等預警信息;采購者可以查看山羊品質相關數據進行決策;消費者可以掃碼查看羊肉產出過程溯源信息;政府部門可以掌握總體規模、監測疫病等相關信息,實現對于山羊全產業鏈的監管。

  “綦江將持續升級開發‘山羊產業大腦’應用端,力爭3至5年,讓當地養殖戶都能輕松快捷地使用該技術,讓‘山羊產業大腦’助推山羊全產業鏈提質增效。”綦江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母明江說。

  外引內育共促發展,“兩輔”產業發展欣欣向榮。2023年,綦江生豬存欄32.31萬頭、生豬出欄57.43萬頭、能繁母豬存欄3.1萬頭;山羊存欄10.46萬只、出欄11.98萬只,“安穩山羊”品牌越擦越亮。

  產業融合

  “農”墨繪就好風景

  跳出農業看農業,跳出農業謀農業。綦江區以農業為基、旅游為形、文化為魂,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和自然資源,通過舉辦農事節慶活動、打造田園綜合體等方式,實現農業產業增值,繪就了一幅農文旅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圖景。

  在趕水鎮橋頭城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廣場舞臺中央,歌曲《趕水蘿卜甜萬家》、舞蹈《盛世歡歌》等精彩節目依次上演。不遠處,兩處專門搭建的大紅色展銷臺上擺滿草蔸蘿卜、蜂蜜、臘肉、柚子等特色農產品,不少市民駐足品嘗購買。

  這是2023年12月12日綦江區第十二屆“趕水草蔸蘿卜節”暨草蔸蘿卜消費季開幕當天的現場場景。一年一度的“趕水草蔸蘿卜節”已經成了游客品嘗蘿卜、購買蘿卜、體驗農耕文化的盛典。

  “我們鎮還在石房村打造了草蔸蘿卜主題公園,整合梅子村苗族鄉情文化、岔灘村趙通壩、麻柳村人居環境示范點,布局了‘農耕體驗中心’‘單位團建基地’‘市民休閑之地’,并且推出了集‘采草蔸蘿卜、賞苗族風情、品鄉土文化、吃刨豬盛宴’為一體的草蔸蘿卜主題‘一日游’路線。”趕水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汪鑫介紹,趕水鎮逆勢成為冬季主城居民旅游熱點,先后吸引主城游客2萬余人,帶動5000余戶村民增收近200萬元。

  在綦江,游客冬季能體驗蘿卜收獲的喜悅,夏季則能感受伏羊節的火熱。所謂伏羊,指的是三伏天宰殺的羊肉。“伏天吃羊肉是很滋補的,伏羊節歷史很悠久,可追溯至明朝。因‘伏’和‘福’諧音,‘羊’和‘祥’相近,我們就用伏羊節表達送福送吉祥的寓意。”袁洪春說,“羊”文化體現在多方面,“安穩羊肉湯鍋”成了重慶市特色餐飲品牌,“安穩羊肉”宴制作技藝被評為重慶市綦江區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綦江以農促旅的“畫筆”下,草蔸蘿卜、安穩山羊這些“土特產”變為文旅舞臺上的“主角”,給村民和游客帶來幸福和歡樂。同時,綦江更依托紅色底蘊、民俗文化和自然資源,以旅促農,農旅融合,讓鄉村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與時代光彩。

  石壕鎮石泉村以“紅色旅游”帶動“綠色產業”,依托1935年中央紅軍駐扎后留下的紅一軍團司令部等大量紅色遺址,成立旅游接待公司,引進“綦跡1935”系列紅色文創產品,發展“紅軍食堂”等長征主題民宿、農家樂,并在沿線打造了種植油菜、大櫻桃、脆紅李、楊梅、西瓜等蔬菜和水果的田壩田園風光區,吸引大批游客采摘購買,帶動特色農產品銷售。

  郭扶鎮龍泉村利用山地“涼資源”打造旅游“熱產業”,抓住郭扶鎮建設北緯29°康旅示范小鎮的重大機遇,以“吃農味、享農趣”為特色,大力推進蔬菜園、經果園、養殖園、農家樂“三園一樂”建設,著力打造富有山地特色的田、院、園、塘、舍,補足普通農家樂“農”字短板。

  “綦水一帶環,瀛嶺千峰矗”。從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壯美風景,到如今以產業發展助推鄉村全面振興,這片巴渝熱土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和無窮活力,波瀾壯闊的鄉村振興畫卷也在綦江廣袤沃野上徐徐鋪展。

  (采訪組成員:王磊、陳敬謙、楊鈺)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