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晉中市把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作為重大任務,以“三抓三提”為牽引,全面鋪開“百村示范、千村治理”行動,一月一主題、一月一推進、一月一比拼,提高認識、創新舉措,凝聚力量、狠抓落實,力爭每年建設30個以上的精品示范村,到2027年建成100個以上精品示范村、1000個以上提檔升級村,努力走出一條由表及里、形神兼備的鄉村振興之路。
抓鄉村建設 提升環境宜居性
晉中市從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入手,清亂除臟、栽樹修路、平田整地,點面結合、串珠成線,實現從“一處美”到“處處美”,讓全域鄉村干凈、整潔、安全,提顏值、增氣質。全市今年共計劃實施農村戶廁改造、垃圾治理、污水處理、村容村貌整治等農村環境整治類項目和水、電、路、網、氣、暖等基礎設施類項目743個,計劃總投資58.33億元,已完成投資14.49億元。其中,農村環境整治類項目229個,計劃總投資8.74億元,已完成投資3.15億元;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類項目514個,計劃總投資49.59億元,已完成投資11.34億元。
從表上除。堅持兩把掃帚掃到底,一把掃思想灰塵,推動各級干部轉觀念、變思想;一把掃環境垃圾,今年以來,全市累計出動各類清運車輛1.9萬余輛,發動農戶8.49萬戶,清除廢棄建筑和殘垣斷壁2014處,整治交通沿線環境問題6324處,清理田間地頭農業生產廢棄物4710處,整治提升村容村貌1萬余處,清理亂扔亂倒、亂堆亂放各類垃圾3.6萬余噸。
從根上治。統籌推進戶廁、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市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了80.41%,全市目前共有農村生活垃圾中轉設施121座,各類清(轉)運車輛1677輛,垃圾收運覆蓋102個鄉鎮1935個村,覆蓋率達到99.28%。全市81個鄉鎮775個村開展了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覆蓋率分別達到79.41%、39.76%。沿汾河所有城鎮和2000人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全處理,其余村因地制宜建成生活污水暫存池、實現全轉運。
從制上立。制定《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推進“百鄉千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動方案》,進一步健全農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長效管護機制,構建“戶保潔、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長效機制,加快實現平川6縣垃圾資源化利用、東山5縣垃圾無害化處理。
抓鄉村發展 提升產業帶動力
晉中市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效益,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廣袤鄉村注入更多澎湃動能。上半年,全市一產增加值、一產固投、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糧食播種面積、蔬菜播種面積、水果產量、中藥材產量、肉蛋奶總產量等均取得明顯增長。全市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營業收入完成150.9億元,同比增幅為9.5%,完成全年目標任務52%。
圍繞一個目標。就是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率先推進全產業鏈現代化農業產業建設,深化一二三產融合,逐步構建農業低成本投入、高價值產出的價值鏈。持續做強平遙牛肉省級專業鎮和五個市級農業專業鎮。上半年,山西平遙國青禽業股份有限公司被成功認定為國家級龍頭企業,全市國家級龍頭企業達到7家。在全市已有榆社、和順兩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的基礎上,榆次區東陽鎮成功申報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祁縣(乳制品)農產品加工園區被省農業農村廳認定為全省13家農產品加工園區之一。
優化一個布局。就是優化“一區示范、兩翼齊飛、三化并用”布局:“一區示范”,打好晉中國家農高區金字招牌,以有機旱作為主題,加大前端關鍵技術攻關尤其是種業攻關力度,協同市域內實用技術推廣,以農業科技創新引領鄉村產業創新;“兩翼齊飛”,一翼是以4個省市級農業特色專業鎮為牽引,打造蔬菜、肉牛、蛋雞、核桃、生豬、水果、雜糧7大優勢產業板塊;另一翼是以241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為牽引,帶動農業生產進入加工環節,讓農產品更值錢;“三化并用”,即農業生產規模化、農產品加工精深化、市場營銷品牌化,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
推廣五種經驗。一是城郊輻射型,像太原周邊的榆次小西溝村、壽陽平頭村等,引城里人、留城里人、養城里人。二是農旅融合型,比如發揮平遙古城引流作用,讓游客游在古城、住在古村。三是企業帶動型,平遙煤化集團帶動橫坡村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已達到140多萬元。四是勞務品牌型,比如榆社古建、平遙家政、左權保姆、壽陽美容等品牌,讓更多群眾“一技在手、一生無憂”。五是生態康養型,比如左權、和順、昔陽、榆社一帶“21度的7月”,每年都吸引上萬游客消夏避暑。
抓住兩個要害。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扛牢保障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打造晉中整市域有機旱作農業示范市、壽陽縣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縣以及36個有機旱作農業示范片區,建設高標準農田232.08萬畝,讓全市一半農田變良田。重點開展玉米“品”字形通透式高產栽培技術推廣,全市累計種植面積達到3萬畝。“晉中市旱作玉米藝機一體化探墑播種抗旱保苗技術模式”“壽陽縣玉米超深松密植模式”被評選為2024年山西省有機旱作十大典型技術模式。打破區域壁壘,深化校地共建,開展種業攻關,晉中國家農高區8大類9個品種的種子經神舟16號載人飛船空間誘變搭載實驗、南繁基地擴繁后已在太谷區完成播種;全市900余項新品種、新技術得到推廣,為“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作出了晉中貢獻。
抓鄉村治理 提升生活幸福感
晉中市堅持“服務就是最好的治理”,干部領著干、群眾跟著干,兩心變一心、黃土變成金,以干部群眾思想更新、服務創新來推動治理革新,不斷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生活的幸福感。上半年,壽陽全省鄉村治理試點縣、介休綿山鎮全省鄉村治理示范鄉鎮和左權澤城村等4個示范村的創建活動有序推進,在積分制、清單制的基礎上總結推薦了祁縣修善村運用流程圖、左權里長村數字建設等“新工具”工作方式。
強化黨建引領。完善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實施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行動,深化鄉鎮行政綜合執法改革。全市域開展“一堡壘五中心”創建,打造了526個示范型、1782個達標型黨組織,帶動全市村集體經濟收入每村平均達到了68.7萬元。上半年,全市共有14村獲評集體經濟“十佳村”和“示范村”稱號,位居全省前列。
強化服務為民。針對一些鄉村留守老人多的問題,采取“五個一點”農村養老辦法,建設養老“幸福驛站”959個,探索“托老”模式,解決村內老人急難愁盼問題,帶動農村矛盾有效化解。針對秸稈焚燒“老大難”問題,在壽陽縣試點,通過“秸稈回收—飼料利用—糞便還田”的生態循環模式,有效利用了秸稈,大大減少火災隱患。針對散埋亂葬問題,堅決遏制高鐵、高速“兩高”沿線一公里內和基本農田內新增墳墓,堅持公益性公墓和農村集中安葬點同步推進,建成縣級公益性公墓(骨灰堂)11個、鄉級公益性公墓98個、規劃建設農村集中安葬點1297個,解決墳頭占用耕地林地問題,逐步形成文明喪葬、移風易俗的新風尚。
強化文明建設。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等創評活動,推廣“道德超市”“文明紅黑榜”“愛心積分兌換”等經驗做法,治理高價彩禮、大操大辦、人情攀比、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大力開展“村BA”、村超、村晚等群眾性文體活動,不斷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塑形與鑄魂并重,挖掘鄉土文化、留住鄉愁記憶,創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示范點3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185個,保護好89個國家級和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讓有形的鄉村文化留得住、讓活態的鄉土文化傳下去。
(作者單位:山西省晉中市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