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全面貫徹落實法律 服務國家糧食安全
時間:2024-06-20 15:05:18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 字號:【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是關系國運民生的壓艙石,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基于對世情、國情、農情的深刻洞察和對糧食安全規律的準確把握,將糧食安全納入國家安全大局,確立了新糧食安全觀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提出了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做好糧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糧食安全保障法的頒布實施,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推動實現國家糧食安全由政策治理轉向法治治理的重要舉措,為全方位夯實國家糧食安全根基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作為農業政策性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下簡稱“農發行”)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糧食安全保障法,及時把法律的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融入糧食信貸制度中,落實到日常行動中,堅決扛穩服務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

  牢記初心使命,把服務國家糧食安全作為全行“頭等大事”

  農發行總行黨委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擺在首要位置,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始終把服務國家糧食安全作為政治任務,作為立行之本、發展之基,舉全行之力辦好這件“頭等大事”。特別是糧食安全保障法頒布之后,第一時間組織學習,深刻領悟立法宗旨和原則,準確把握法律對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儲備、流通、加工等環節,以及糧食應急、節約等方面的規定要求,著力轉化為信貸服務國家糧食安全的具體思路、具體舉措和具體行動。在總行黨委的堅強領導下,農發行持續加大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力度,在全國金融機構中率先成立服務國家糧食安全領導小組,明確服務糧食安全的“全糧、全鏈、全行、全力”發展思路,堅持優政策、促創新、強管理、控風險,著力打通產業鏈、構建供應鏈、延長信貸鏈、提升價值鏈,全方位提升服務國家糧食安全能力和水平,實現糧食生產、儲備、流通、加工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全覆蓋。目前,農發行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近1.8萬億元,占全國金融機構糧食重點領域貸款余額比重達到43%,有效發揮了金融服務國家糧食安全的主力軍作用。

  聚焦產能安全,大力支持糧食等重要農產品生產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產能安全是根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障糧食安全,關鍵是要保糧食生產能力,確保需要時能產得出、供得上”“要研究和完善糧食安全政策,把產能建設作為根本,實現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糧食安全保障法聚焦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經營各環節中存在的短板弱項,作出一系列針對性規定,為金融服務“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農發行圍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和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助力糧食產能提升。一是聚焦耕地這個命根子,加大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黑土地保護、鹽堿地綜合利用和農田水利建設等支持力度。2023年,累計投放農地貸款3022億元,同比增加349億元,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1577萬畝,服務黑土地保護1131萬畝;投放水利建設貸款2145億元,支持包括大中型灌區、配套節水改造等一批水利項目建設。二是聚焦科技這雙“翅膀”和種子這顆“芯片”,加力支持種業振興、高端農機裝備制造、智慧農業和農業科技創新平臺等建設。2023年,累計投放農業科技貸款514億元,同比多投放28億元;投放種業全產業鏈貸款349億元,同比多投放18億元。同時,加大種業基金投資力度,發揮示范帶動作用。截至2023年末,種業基金累計投資支持種業金額超過33億元,帶動社會資本投資種業領域近200億元。三是聚焦春耕備耕這個關鍵節點,支持土地流轉和農資、農機、農業科技等農業生產全產業鏈,確保糧食生產不誤農時。2023年,累計投放春耕備耕貸款2386億元,同比多投放951億元。

  聚焦儲備安全,全力保障儲備調控資金供應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儲備安全是底線。糧食儲備是保老百姓飯碗的“救命糧”,是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物質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地域廣闊,國家糧食儲備適當多儲一點、多花一點錢,安全系數高一點是必要的。”糧食安全保障法規定國家建立政府糧食儲備體系,明確對承儲企業的經營管理作出要求,進一步健全糧食儲備長效機制,確保儲備安全。

  一直以來,農發行在積極參與研究制定國家糧棉油宏觀調控政策的基礎上,認真做好政策性糧棉油收儲資金的供應與管理工作,及時足額保障中央儲備增儲、輪換和最低價收購信貸資金供應,大力支持地方儲備調控體系建設,支持政府手中掌控更多的糧源,增強市場調控能力,牢牢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底線。2023年,農發行加大糧棉油儲備調控貸款投放,有力保障了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特別是面對東北地區大豆市場行情不振、農戶賣糧困難的復雜形勢,農發行高效落實國家政策性收儲計劃,第一時間快速反應,及時足額安排信貸資金,支持黑龍江和內蒙古國產大豆專項收儲,有力提振了市場信心,保障了農民種豆收益;針對去年夏糧期間河南等地“爛場雨”造成小麥大面積受損賣難的問題,農發行及時協調,主動配合地方政府啟動地方臨時收儲政策,帶動市場多元主體入市收購,有效解決了受損小麥的銷售問題,得到了地方黨政主要領導和種糧農民的高度認可。

  聚焦流通安全,著力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流通安全是關鍵。糧食流通一頭連接生產,一頭連接消費,事關糧食安全和人民福祉。糧食安全保障法規定國家要加強對糧食市場管理和調控,明確地方政府對糧食流通基礎設施的建設和保護責任,并加強糧食流通信息管理等措施,為金融機構支持糧食購銷調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多年來,農發行堅持新發展理念,順應市場化改革大趨勢,創新信貸政策和支持模式,積極支持糧棉油大流通大循環,暢通國內國外雙循環。一是抓住收購這個流通的起點,統籌做好政策性收購和市場化收購客戶布局,加大收購信貸資金投放力度。2023年,累計投放糧棉油收購貸款3687億元,支持企業收購糧油5206億斤、棉花308萬噸,連續多年支持糧油收購市場份額保持在50%以上,支持新疆棉花收購市場份額保持在55%以上,充分發揮了收購資金供應主渠道作用,確保了市場“有人收糧、有錢收糧”,農民“順利賣糧、安心種糧”。二是抓住調銷這個流通的續點,大力支持北糧南運、中糧西運、西雜東運,支持跨區域糧食余缺調劑,確保收購上來的糧食能夠及時進入加工和消費領域。2023年,累計投放糧油調銷貸款1018億元,支持企業調運糧油1227億斤、成品糧油255億斤。三是抓住進口這個流通的補點,在全力保障國家糧棉專項進口所需資金的同時,積極拓展市場化進口業務渠道,圍繞沿海沿江沿邊等進口重點地區、糧棉油進口貿易重點企業,開展本外幣一體化營銷,努力擴大支持進口的市場份額,保障國內消費需求。2023年,累計投放本幣貸款971億元,發放貿易融資和外匯信貸額254億元,敘做國際結算1060億元,分別較上年增加25億元、79億元和241億元。四是抓住倉儲物流體系這個流通的基點,大力支持現代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2023年,累計投放倉儲(物流)設施貸款84億元,支持一大批糧食倉儲設施、糧食物流園區、糧食批發市場,以及港口、鐵路站點等糧食物流節點項目建設,著力提升糧食流通效率。

  聚焦產業安全,大力支持糧食產業經濟發展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安全是核心。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協同推進農產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展農業發展空間,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糧食安全保障法規定國家優化糧食加工結構,明確糧食加工發展優先順序,科學規劃糧食加工業布局,并鼓勵主產區和主銷區以多種形式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這些政策規定不僅將促進糧食加工業的高質量發展,推動糧食產業經濟提質進檔,還為金融服務明確了支持重點,優化了市場環境。

  農發行按照國家政策導向,堅持以糧食加工轉化為引擎,以全產業鏈融合發展為路徑,大力支持糧食產業經濟發展。一方面,大力支持糧棉油加工,擇優支持主營業務突出、行業排名靠前、抗風險能力強的主食加工和深加工企業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支持有實力的龍頭加工企業開展“產購儲加銷”全產業鏈一體化經營,促進糧棉價值鏈延伸和企業生產經營能力提升。2023年,累計向糧棉油加工企業投放貸款874億元,客戶涵蓋中糧、九三糧油、魯花、五得利等一大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發揮市場供給“毛細血管”作用的中小微糧食加工企業。另一方面,圍繞“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創新“定購貸”“訂單貸”“競拍貸”“倉單貸”等供應鏈金融模式,積極搭建產銷對接平臺,支持糧食產銷對接、工貿對接、儲加對接,為各類用糧企業建鏈、補鏈、延鏈。2023年,參與組織舉辦全國性和區域性產銷對接活動4場,促成產銷區糧食企業達成合作意向近300戶次。同時,大力推動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擴面增效”,目前共支持18個省(市、區)建立起信用保證基金,基金總規模達到66億元,2023年累計向基金項下企業投放貸款390億元。

  砥礪奮進新征程,奮楫揚帆再起航。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農發行建行30周年。在新的起點上,農發行將繼續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糧食安全保障法,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加大對糧食全產業鏈條的信貸支持力度,全方位提升服務國家糧食安全能力,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