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這是“三農”領域的一件大事,對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具有重大意義。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深入學習領會這部法律,認真做好貫徹落實工作,毫不放松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一、充分認識糧食安全保障法出臺的重大意義
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對此念茲在茲、時刻牽掛,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糧食安全保障法將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糧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法律化、制度化,把黨中央的戰略部署納入法治軌道,必將更加有力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堅實的基礎支撐。
糧食安全功能作用極端重要,必須以法治力量保障“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頭等大事。農業保的是生命安全、生存安全,是極端重要的國家安全。糧食安全事關國計民生,只有把牢糧食安全主動權,才能把穩強國復興主動權。“國之大者”需要國家大法,制定實施糧食安全保障法,強化黨政同責、權責明確、廣泛參與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格局,有利于進一步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為保障“國之大者”注入更堅強持久的法治力量。
保障糧食安全任務仍然艱巨,必須以法治方式爭取主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國糧食安全基礎仍不穩固,糧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什么時候都不能輕言糧食過關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有效保障了14億多人吃飽吃好。堅持依靠自己力量端穩中國飯碗,是我們的必由之路。總體看,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糧食需求還會持續增加,供求緊平衡的態勢短期不會改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仍面臨巨大挑戰,因此確保國家糧食安全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制定實施糧食安全保障法,完善我國糧食安全法治頂層設計,有利于以法治方式應對糧食安全面臨的現實問題和長遠挑戰,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加強糧食安全的法治保障,必須加快健全法律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發揮法治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多年來,糧食領域一直沒有獨立的上位法。糧食安全保障法從我國國情、農情出發,立足安全目標,堅持問題導向,全鏈條建立健全耕地保護和糧食生產、儲備、流通、加工、應急、節約、監管等制度措施,與農業法、種子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有效銜接,形成了內容完備、系統科學的糧食安全法律體系,有利于更好發揮法律的規范、引領和推動作用,必將開啟糧食安全良法善治的新篇章。
二、深入領會糧食安全保障法的精神實質和內涵要義
糧食安全保障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和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目標、原則、要求等作出明確規定,從法律制度上回答了糧食安全這件大事抓什么、怎么抓、誰來抓等重大問題,具有鮮明的系統性、針對性和前瞻性。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學習領會糧食安全保障法,準確把握其精神實質和內涵要義,自覺按照法律規定要求,進一步完善政策舉措,健全工作機制,運用法治之力來更好保障糧食安全這個“國之大者”。
(一)堅持黨對糧食安全工作的全面領導。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黨的領導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工作正確方向的根本保證。糧食安全保障法強調國家糧食安全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明確國家建立糧食安全責任制,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發展改革、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糧食和儲備等主管部門協同配合,做好糧食安全保障工作,進一步完善了黨領導下各級各部門共抓糧食安全的體制機制。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以高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堅決守牢“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底線。要立足農業農村部門職責,勇于擔當作為,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共抓糧食安全的強大合力和長效機制。
(二)下大力氣強化耕地保護與建設。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糧食安全保障法按照保數量、提質量、管用途的思路,對耕地保護作了專章規定, 進一步健全了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制度體系,依法確保“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要按照量質并重、系統推進、永續利用的要求,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統籌規劃與分步實施、用養結合與建管并重的原則,加快健全完善多元投入保障機制,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要探索機制、制定辦法,確保耕地主要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要推動建立耕地質量和種植用途監測網絡,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撂荒地治理,大力整治中低產田,扎實推進鹽堿地綜合利用,加強東北黑土地保護,持續提升耕地質量,造福子孫后代。
(三)突出抓好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的首要任務是保障糧食生產能力。糧食安全保障法把糧食生產放在重要位置,除在總則中明確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外,還設專章對糧食生產作了規定。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以法律實施為契機,明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思路目標,扎實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千方百計抓好糧食生產。要把糧食增產的重心放到大面積提高單產上,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帶動大面積均衡增產。要強化農業防災減災救災,突出防在救前、平急兩用,建立健全農業防災減災救災長效機制。要統籌做好肥料、農藥、農用薄膜等農業生產資料穩定供應工作,加強農業機械化作業基礎條件建設,促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持續抓好農機減損,提高糧食生產效率。要支持引導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從事糧食生產,鼓勵其與小農戶建立利益聯結機制,發展糧食適度規模經營。要樹立和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持續提升大豆油料產能和自給率,穩定棉油糖、肉蛋奶、果菜茶、水產品生產,大力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
(四)系統推動農業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支撐。糧食安全保障法落實“藏糧于技”戰略,對加強糧食安全科技創新作出多處規定。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抓牢農業科技創新這個利器,堅持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管理全鏈條謀劃、全過程推動,培育和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要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加大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選育推廣生產急需的自主優良品種。要實施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加快先進適用耐用農機創制應用,以破解“一大一小”加智能化卡點難點為重點,推動大型大馬力智能農機、丘陵山地小型適用農機研制取得突破。要著力提升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效能,加強農業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加快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通過整合資源和優化布局,建設農業領域重大創新平臺,突出應用導向,構建梯次分明、分工協作、適度競爭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要積極發展智慧農業,加強農業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高效利用農業農村大數據,促進數字技術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五)健全糧食安全保障機制。強化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和投入,充分調動農民種糧和地方政府抓糧兩個積極性,是穩定糧食生產的關鍵所在。糧食安全保障法既強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物質基礎,也構建了收益保障、責任壓實的保障機制。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緊盯解決好誰來種地和誰來抓糧兩個關鍵問題開展工作,持續釋放“國家支持糧食生產的政策只會加強,不會減弱”的鮮明信號。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堅持政府和市場協同發力,不斷完善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的政策體系,持續強化糧食生產政策支持,通過生產節本、經營增效、產業增值與補貼補償多措并舉,讓種糧農民有錢掙、能得利,日子越過越好。推動健全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完善對糧食主產區和產糧大縣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讓地方政府抓糧不吃虧、有動力。要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推動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共同扛起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糧食主產區應當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糧食主銷區應當穩定和提高糧食自給率,糧食產銷平衡區應當確保糧食基本自給。
三、扎實推動糧食安全保障法落地見效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把學習糧食安全保障法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不折不扣抓好貫徹落實,堅決扛穩扛牢糧食安全重任。
一要深入學習宣傳。把學習宣傳糧食安全保障法納入農業農村系統“八五”普法規劃和領導干部應知應會法律清單,引導農業農村系統黨員干部自覺學習、準確理解、全面貫徹。通過專題講座、集中培訓、輔導解讀、送法下鄉等多種方式,統籌利用好農民豐收節、“憲法進農村”、報刊、新媒體等多種平臺、媒介,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有效的系列普法活動,營造學法律、抓生產、保安全的良好氛圍,提升全社會糧食安全意識。
二要完善配套制度。貫徹落實糧食安全保障法要求,探索建立加強耕地種植用途管控、落實耕地利用優先序、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等制度辦法。圍繞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配合立法機關修訂農業法、漁業法、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制定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法,完善肥料、農藥、獸藥等農資管理法規。抓緊編制全國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工程總體規劃,推動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橫向利益補償機制,加快完善種業振興、農資監管、耕地質量等相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各地也要因地制宜制修訂糧食安全地方性法規規章。
三要抓好重點工作。以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為抓手,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持續大面積提升主要糧油作物單產水平,切實提高大豆油料自給率,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7.7億畝以上,全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當前正值“三夏”大忙時節,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抓緊抓牢夏收工作,加密自然災害、病蟲害監測預警,落實落細防災減災措施,加強農機運輸服務保障和跨區作業調度,及早把成熟小麥搶收到手,壓茬推進夏種夏管,奮力奪取夏季糧油豐收,夯實全年糧食豐收基礎。
四要強化監督管理。發揮好督導考核“指揮棒”作用,協同有關部門抓好省級黨委政府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進一步完善考核指標、優化組織形式,壓實各地各部門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責任。充分發揮農業綜合執法服務保障作用,深入開展“綠劍護糧安”執法行動,加大種子、農資等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坑農害農、危害糧食生產的各類違法行為,全力護航國家糧食安全。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