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如何有效加快農村傳統制造產業轉型升級,對于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本文從大背景、小切口的角度出發,聚焦河南省農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入洛陽市伊濱區,就龐村鎮鋼制家具產業集群進行深入調研,了解龐村鎮鋼制家具產業在發展過程中的實踐探索,分析了鄉村產業在轉型升級中面臨的困境難題,并嘗試從現實角度提出農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對策。
產業發展現狀及特色
龐村鎮位于洛陽市伊濱區東部,鋼制家具產業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初,其產業經過早期發展階段的原始積累,中期階段的資本裂變,以及當前的整合提升,通過當地政府強化服務,引領發展,現已形成了特色優勢,走出了一條從制造到創造,再到品牌的特色小鎮發展之路。該產業目前擁有“中國鋼制家具產業基地”“中國百佳產業集群”“中國家具行業優秀產業集群”“河南省首批淘寶鎮”等榮譽稱號,連續兩次被評為“河南省最大的鋼制家具出口基地”。
產業集聚區輻射效應明顯。目前,龐村鎮鋼制家具產業擁有鋼制家具企業217家,直接從業人員4萬余人,現已形成了以龐村為中心,輻射周邊寇店、李村等多個鄉鎮的總產值160億元的鋼制家具產業集群。創新是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的密碼。龐村鎮現有2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1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6家河南省創新型中小企業,擁有發明專利5個、實用新型及外觀設計專利1000余個、軟件著作權數百件。圍繞鋼制家具產業,龐村鎮已形成了設備制造、家具制造、配件生產、產品研發、軟件開發、物流、電商、人才培訓等相互銜接的全產業鏈條。另一方面,該產業外向型程度較高,特別是近年來,鋼制家具企業外貿發展良好,出口量大幅增加。當地有出口企業60多家,產品出口歐盟、北美、澳洲、中東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2年出口額更是達到20多億元。
產業智能化規范化程度高。近年來,按照“品牌化、高端化、國際化、智能化、綠色化、家居化、個性化、標準化”的發展思路,推動產品不斷升級。目前累計投資10多億元,新上和改造環保設備5000余臺(件),改造車間20萬平方米,設備智能化程度和企業的投資力度在全國同類企業中均名列前茅。產業目前擁有全自動送料激光機、全自動沖剪線等眾多高端設備,擁有噴塑流水線438條,大型數控設備300余套,有1個中國名牌產品、4個中國馳名商標、5個河南省名牌產品和38個河南省著名商標。相關產品包括辦公家具、民用家具、金融設備等9大類1000余個品種,銷售范圍涵蓋了黨政機關、部隊、學校、科研院所等辦公單位。奧運會、G20峰會等世界級重大活動,均有龐村鎮鋼制家具的身影。
產業鏈銷售鏈不斷完善壯大。龐村鎮積極發展原材料供應、模具制作、粉末生產等配套企業,打造了上下游企業相互銜接的完整產業鏈。產品包括鋼板、紙箱、塑粉等所有配件,不僅滿足了洛陽市鋼制家具產業的需要,還能夠為全國2000多家企業提供配件服務。通過40多年的發展,該產業培育出了一大批企業家和熟練產業工人。此外,該產業擁有健全龐大的銷售網絡。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網絡電商的迅猛發展,該產業充分利用線上線下兩種模式,伊濱區全國各地的鋼制家具企業達1000多家,線下遍布全國8000多個網點,覆蓋全國縣級以上城市。電商企業有1000多家,線上銷售額達到26億元,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上的鋼制家具產品,90%由伊濱的企業生產。
產業轉型升級面臨的具體困境
近年來,隨著全國家具制造業的發展,土地、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不斷上升,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和國內外各種風險因素的挑戰,原本在全國處于優勢地位的龐村鎮鋼制家具產業面臨著轉型的壓力和挑戰。
產業困境——龐村鋼制家具產業何以“名盛業衰”。龐村鎮鋼制家具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名盛業衰”的困境。一是勞動力不足,制約著產業產能的擴大。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留守群體勞動能力較弱。鋼制家具產業現有工人普遍年齡在50歲以上,老齡化現象嚴重。加上周圍公共設施不健全不完善,留不住高學歷高技術的管理研發人才。二是產業、產品結構單一,市場風險較大。一方面,政府采取多種獎補措施,鋼制家具企業數量逐年增加,但也使得當地其他農業生產經營活動逐漸退出,產業趨于單一。另一方面,龐村鎮鋼制家具產業開發不足,深加工精加工不夠,造成了產品結構單一,市場風險較大。三是生產標準不規范。當前龐村鎮鋼制家具產業沒有采用統一的行業標準,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不利于鋼制家具區域品牌的長期發展。
制度困境——政策支持不完善、培訓措施不到位。土地問題一直是制約鋼制家具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雖然當前總占地面積約3300畝的市屬重點項目——洛陽市智能家居產業園項目已進入實質化建設階段,但是該項目仍然無法從根本上緩解產業用地問題。包括后續如何加快推動土地組卷手續進度和林地報批手續,以及如何確定產業園建設模式、合理規劃建設園區,都面臨重重挑戰。另外,當前政府對鋼制家具產業制定了多項資金支持以及稅收獎勵政策,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政策解釋不到位等情況,加上申報程序繁瑣復雜,部分企業無法真正享受到優惠。特別是對一些成長中的鋼制家具企業來說,很多普惠金融力度不夠,融資難貸款難問題普遍存在,鋼制家具產業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此外,之前鋼制家具協會一直處于空殼運行的狀態,無法真正發揮行業協會的引領作用和橋梁紐帶作用。
創新困境——產業轉型動力不足,競爭優勢不明顯。當前龐村鎮鋼制家具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產業水平低,在全球價值鏈中處于低端水平。一方面是由于缺乏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園區的集聚效應還不明顯。另一方面當前龐村鎮鋼制家具產業主要為代工、供貨,尚未建立品牌優勢,產業利潤較低,缺乏營銷推廣渠道。同時,各企業普遍缺乏專業管理人才尤其是技術開發人才,導致產業經營理念滯后、研發力量薄弱、技術實力不足;企業普遍創新能力差,缺乏核心技術和專利產品,產品附加值低、利潤點不顯著。
產業轉型升級的具體路徑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針對當前龐村鎮鋼制家具產業目前所存在的具體問題,需要堅持以“有解思維”破解發展難題。為加快龐村鎮鋼制家具產業轉型升級,現針對性地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對策。
示范引領——實施龍頭企業培育行動。當前龐村鎮正在積極啟動洛陽市智能家居產業園項目一期建設工程,要以此為契機,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鋼制家具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堅實的載體。首先,要育龍頭。堅持“外引強企,內育龍頭”,一方面培育科飛亞、合豐等本土龍頭企業,另一方面與盛威國際等國內行業龍頭企業合作,建立企業聯盟,打造細分領域的“航空母艦”。搞好“千企培育、百企入規”工作,將營收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作為重點培育企業,建立升規納統培育庫。其次,要創品牌。鼓勵鋼制家具產業集群不斷完善產品質量,打造整體品牌。加大對鋼制家具生產企業辦理國際認證、商標注冊、專利申請等業務的支持力度,鼓勵制造業企業不斷提高產品品種豐富度和品牌認可度,塑造“洛陽制造”品牌。第三,要抓規范。作為連接政府、行業、企業之間的橋梁,洛陽市鋼制家具行業協會要在提供服務、反映訴求、履行社會責任等方面發揮出積極作用。通過持續深化行業監管,引領制定鋼制家具行業標準,對企業進行規范化管理,避免同質化和惡性競爭。同時,組織企業開展觀摩評比等活動,加強企業間的學習交流,進一步提升產業軟實力。
產業賦能——實施產業集聚服務提升行動。要使鋼制家具產業集聚效應得到充分發揮,長期來看,要聚力伊濱科技產業新城建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致力于打造千億級的金屬家具智能制造基地。眼下需要積極破解用地難題,加快推進洛陽市智能家居產業園的規劃和建設,推進鋼制家具產業實現集約集聚和高質量發展,從而打造中原地區智能家居產業創新基地和轉型新引擎。以“互聯網+”思維創新商業模式,打造好集原材料采購、人才服務、產品研發、銷售、信息技術和物流等方面為一體的鋼制家具綜合服務平臺。建立鋼制家具研究中心、綜合服務中心和物流中心,探索建立鋼制家具“云倉”平臺和跨境電商服務平臺,積極搭建展會平臺及新產品發布集中交易場所。同時,要健全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使大學生能夠提前到產業園實踐,高校科研人員在園內進行現場指導,從而加速科研成果轉化落地。還要做好銀行等金融機構同企業的對接工作,制定出更加符合企業需求的金融產品。特別是要充分利用金融普惠的政策紅利,簡化辦事流程,提升普惠貸款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最后,還要加強溝通協作,精準對接企業需求,特別是要深入了解鋼制家具企業鋼材等供需產品,做好“洛產洛銷”“洛材洛用”工作,同時還要積極對接山西晉鋼集團等鋼材供應企業,為鋼制家具企業原材料的長久穩定供應奠定堅實基礎。
強基固本——實施人才培育賦能專項行動。要聚焦企業急難愁盼,在《洛陽市2023年“人人持證、技能洛陽”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的支持下,全面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賦能專項行動。首先,要對產業服務人員做好業務培訓,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提高服務意識。通過定向、定崗、訂單式、套餐式和項目制等培訓方式,廣泛開展適崗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安全技能培訓、轉崗轉業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等人才培訓和稅收申報、跨境支付等財會培訓。支持龍頭企業通過申報備案方式在當地設立一批跨企業職工培訓中心或基地,推出一批企業職工培訓示范機構,支持其按規定開展本企業、上下游關聯企業以及中小微企業職工技能培訓工作。其次,鼓勵社會培訓機構、鋼制家具行業協會等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通過多形式、多手段、多渠道對鋼制家具優勢產業、骨干企業相關人員和行業主管部門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重點加強對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學習培訓,培育一批復合型經營管理人才,使傳統的家族式企業樹立科學管理理念。最后,深化與盛威國際商學院以及本土大中專院校的合作,加強“政校企”的合作,形成鋼制家具人才定制化培養的校企合作機制。鼓勵河南科技大學、洛陽師范學院、洛陽理工學院和洛陽職業技術學院等本地高校優化專業學科設置,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增強大學生在鋼制家具產業領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
改革推動——實施改革創新技術升級行動。在改革創新方面,要引進培育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大力培育創新領域骨干企業;積極推進生產制造模式創新,精準引進延鏈補鏈強鏈項目。特別是要針對鋼制家具跨境電商的發展特征,細分產品類別,制定產品標準,努力進行柔性化生產工藝的改良,形成以標準品為主的出口產品結構。同時,還要建立專精特新培育庫,加大入庫備選企業培育力度。在技術改造升級方面,要促進鋼制家具企業向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品轉型,通過開展“龍頭企業提質倍增”行動,不斷調整完善產品研發生產結構,堅定走自主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之路。還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方法,優化產品出口結構,改進產品質量,開發適合消費者需求的適銷產品,增強競爭優勢。在工業智能化改造方面,要加快智能工廠和車間建設,推動設備更新和工藝優化,推動工業大數據平臺建設以及智能生產云管理系統,并在條件允許的企業全面開展“機器換人行動”。在環保方面,引領制定鋼制家具企業環保達標行業標準,加快企業提升改造,高標準建設和提升環保設備改造,嚴把智能家居產業園的入園企業環保審批關。
(作者單位:河南省洛陽市委黨校)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