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莘縣作為黃河流域農業大縣,依托深厚的農業產業基礎,積極推廣應用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智慧生產、智慧監管和智慧供銷,全力打造了數字農業全產業鏈條,有效破解了農業品牌影響弱、供銷對接難等瓶頸短板,農業發展實現了數字化轉型、智慧化改造和平臺化提升,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發展現狀
莘縣作為農業大縣,搶抓數字技術變革應用的重大機遇,積極把握農業農村發展的內在規律,堅決扛牢數字農業發展的莘縣擔當。
農村網絡設施加快完善。莘縣將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固本強基”工程,大幅提升鄉村網絡設施水平,加快農村寬帶通信網、移動互聯網、數字電視網和新一代互聯網的布局和升級改造,為數字農業的推廣應用奠定堅實的硬件支撐。在2020年,全縣就已實現了農村網絡全覆蓋。
農村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莘縣積極爭取實施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規劃建設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1處,引進培育各類電商企業66家,日均貨物吞吐量達到4.5萬件。高標準規劃建設農業產地云倉,實行規模化、集約化、自動化分揀打包發貨,推進農產品物流批量化、標準化。目前,全縣有電商店鋪6000余家,網絡消費品零售額達到2.1億元。
農業數字監管全面推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實現信息化、數字化。開發應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農資門店覆蓋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實時上傳農資銷售數據,全縣農業生產基地和940家農資經營門市全部納入平臺監管;充分發揮區塊鏈不可篡改、公認度高的特點,開發設計區塊鏈農產品全生命追溯系統,全縣20處標準化生產基地農業生產全程數據實現自動上傳,全縣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合格率始終保持在99.5%以上,禁限用農藥檢測合格率達到100%,每天銷往京滬可追溯高品質蔬菜200余萬斤。
農業智慧生產成效初顯。以農業智慧化為依托提高生產效率。緊緊結合自身實際,主動圍繞特色種植和畜禽養殖等優勢產業,加快推廣應用物聯網、機器人等智慧農業設施設備,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升。一是在農業種植領域,積極推廣水肥藥一體化技術,安裝應用溫度、濕度、光照等物聯網檢測和自動控溫、控濕、通風等自動化設備,農業種植實現精準化、智能化控制。二是在農業養殖領域,突出綠色化、智能化等智能設備應用,農業養殖標準化、規范化水平不斷提升。
現實困境
目前,莘縣在數字農業發展領域作出了新探索,但與先進地區相比,數字農業發展在科技創新能力、政策支持力度、數據信息整合、應用能力水平等方面還有待提升,數字技術對農業發展的融合度、支持度還很有限,數字賦能、智慧賦能效應還沒有得到充分釋放。
資金扶持政策還不完善。當前數字農業發展尚處于摸索建設階段,對數字農業發展具體實施環節缺乏系統性、示范性、引導性的相關政策和指導性文件,可遵循參考的依據有限。上級指導性政策的缺失,導致數字農業發展積極性不夠高,有利于發展的社會輿論氛圍不夠濃厚,制約了縣域數字農業的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還有短板。近年來,農村交通網絡、通信網絡、信息網絡等基礎設施建設已有很大改善,但由于先天基礎較差、分布區域較廣等因素,目前農村基建設施仍存短板和不足,城鄉鴻溝依然明顯。比如,村與村、城鎮與村莊之間交通設施不足,道路運輸效率低,物流受到影響,有礙農村電商發展和實體數字升級。再比如,盡管農村網絡普及迅速,但側重即時通信和網絡娛樂功能,5G通信網絡、大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遲緩,農業數字化改造升級缺乏硬件支撐。
數字農業前期投入較大。數字農業相當于一條完整的科技“流水線”,各個環節都需要高科技裝備的加持,這就意味著高額的資金投入。而對于農業經營主體來說,最現實的問題就是要算好“經濟賬”,數字農業雖有前景,但資金投入大、回籠周期長,嚴重制約了經營主體投資數字農業的積極性。
農業信息建設人才匱乏。數字農業是一項前瞻性、專業性較強的工作,無論是行政管理單位、監管執法機構,還是農產品生產基地,都急需一批管理、應用、維護的專業人才。但基層人才匱乏一直都是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縣鄉兩級均缺少既懂農業又精通信息化建設的復合型人才,存在“引進難、留住難”的問題。
數據平臺整合使用有限。數據是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關鍵,直接關系著數字經濟發展的成敗。但是目前來看,各項農業數據還較為分散,整合共享還很不充分,“信息孤島”和“數字煙囪”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同時,農業數據大多還是以政府部門信息為主,更新完善頻率較低,生產基地、農業企業和家庭農戶數據掌握還十分匱乏。農業信息數據的匯集整理不足,較大制約了數字農業的分析精準度,影響了農業數據的科學準確決策,無法打造高效共享的“智慧農業大腦”。
對策建議
進一步健全完善政策支撐。制定落實促進“互聯網+農業”發展的具體支持政策,用足用好鄉村振興專項資金,加大財政對“互聯網+農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切實發揮政策資金的撬動服務能力。成立數字農業專項發展資金,重點支持大數據平臺、數字農業技術研發、示范基地建設等項目,豐富對數字農業相關產業的政策扶持方式,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貸款貼息、設備補貼等方式,吸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在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方面走在前,實現從傳統農業大縣向農業高質量發展強縣轉變。
進一步完善涉農數據信息資源共享機制。莘縣農業信息資源技術平臺建設還不夠完備,應進一步完善涉農信息資源。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去完善農業信息資源,避免農民因信息不對稱而造成不必要損失。農業數據信息資源要做到資源共享、信息開放,使農業數據占據農業產業整體的比例更大一些。另一方面,要提升鄉村的治理能力和改善治理體系,使得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發展深度融合。為了更好地完善涉農數據信息資源的共享機制,可將大數據應用其中,同時根據農戶和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調整和完善,從而達到信息資源共享的目的。
進一步提高數字農業技術創新水平。農業信息化和數字農業建設實則一致,將眼光放長遠來看,既要未雨綢繆,又要及時解決問題,同時還要有長遠發展農業產業的具體方面和奮斗目標,提高數字化農業技術進而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在整合建立數據中心的基礎上,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創新應用數字技術。
進一步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全產業鏈的深度融合。近兩年線上農業蓬勃發展,應繼續開發使用電子商務的信息技術,以電子商務模式創新來進一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業全產業鏈包括從農產品種植到農產品銷售再到消費者手中諸多環節,如果能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其中,就能在某種程度上提高農業質量水平,凸顯數字農業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王亞丹、王燕、靳玉秀、孔令軒,山東省聊城市莘縣縣委黨校;孫月敏,山東省聊城市莘縣農業農村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