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農機創新路上的“專利達人”
時間:2024-05-22 11:37:04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陸軍 字號:【

  他參與研制的正反旋播種機,經在農場秋播期間全面應用后,當年幫助農場降低農機投資成本700萬元以上,6萬多畝大小麥畝增產100斤以上。

  他在農場獲得了2項外觀專利、15項實用新型專利,還在參加江蘇農墾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農機攻關期間,取得了5項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他在2023年被江蘇農墾評為“優秀共產黨員”、被授予“第四屆人才突出貢獻獎”,2024年又被授予“江蘇農墾最美人物”稱號。

  他就是江蘇農墾淮海農場農機總站的農機“專利達人”張榮成。

  讓歷史困難不再“遺留”

  2013年,張榮成從南京農業大學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畢業后,便應聘來到江蘇農墾淮海農場做農機管理服務工作。在蘇墾農發組織的一場農機科研項目匯報會議上,張榮成從一位領導嘴里得知,兄弟農場一位比自己遲一年工作的職工,已經拿到1項專利了。“他能我也能。”領導說的消息,讓不服輸的張榮成鼓起了干勁。

  回來后,張榮成便投入了農機創新事業。他在師傅陳士浩的協助下,第二年就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項發明——一種收割機二層割刀裝置。由此張榮成開啟了“收割”專利的“開掛人生”。

  在淮海農場農機總站的專利展牌上,21張專利證書很是惹眼,而其中張榮成的名字就出現了17次。“每一項創新成果的獲得,都是為破解農機在生產上應用的瓶頸,奔著克服困難、降低成本、提升產量的目的去的。”張榮成說,“目前,在所有作品中,正反旋播種機是我最得意的,也是我遇到的一大挑戰。”

  張榮成剛進入農機崗位的那幾年,播種時使用常規正反旋播種機,種子會播在一條線上,而且落種也分布在土層的上中下三層,不僅壯苗不多,還會因苗擠苗讓弱勢苗增多。另外,農田多項作業輪回操作,會加大對土壤的無謂輾壓,造成土壤板結等問題,進而限制夏糧產量提高。

  如何破解播種困難?張榮成和他的團隊一起,經過四年的持續攻關,終于研制出新型正反旋播種機,這種集旋田平整、施肥、開溝播種、溝壁播種、鎮壓、封閉化除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機械,整合了過去6項單個作業,大馬力機械一次作業,便可高質量完成后續所有機械的工作。采用這種播種機播種,可降低油耗30%,降低用種量5%~8%,可提前齊苗2天~3天,累計節約成本15元/畝。更重要的是,用螺旋排布的正旋刀片將底層的干土推送至待播種的畦面上,再用反旋刀片將土切碎拋灑均勻,這樣即便是潮濕的土地也不堵播種器,實現了抗逆栽培播種。同時還取消了傳統的圓盤式開溝器播種,在種子輸送管的底部加裝了反彈裝置,讓條播的種子均勻地播灑在10厘米寬的播行上,更利于每一株幼苗的茁壯成長,還可以降低5%~8%的用種量,讓成苗率提高5%~10%。

  “當看到自己參與設計的機械在生產中大面積應用并帶來良好的經濟收益時,才覺得自身的努力更加充實、更有意義,激發了我在更深領域里的創新動力。”張榮成說。

  讓實際問題得以解決

  “在設備應用過程中,我往往以問題為導向來破解難題。”張榮成說,遇到問題,他會通過生產實際來思索方案,解決難題,并確定最優方案加以設計。

  2022年,張榮成應江蘇農墾大豆玉米機械創新項目組的邀請,來到農機創新研究小組搞化除機械研發。針對大豆玉米不同科目存在的不同種屬化除相互拮抗的難題,以及市場上無同類機械的困境,畫出的機械設計原理圖紙,不僅較好地解決了禾本科和闊葉科兩種作物對藥劑“相安無事”噴灑的難題,還利用四個輪子,破解了過墑溝時的顛簸問題。

  江蘇農墾南北跨度大,土壤結構復雜,既有沙壤土,也有黏土,如果遇到干旱年份,黏土因土壤顆粒大,容易失墑,很難出苗或因作物生長期間的干旱形成僵苗、減產。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張榮成在接到噴灌機械研制的項目后,在蘇墾農機總站制作的一代噴灌機、二代噴灌機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第三代的機械性能,使第三代噴灌機其設計噴水量達230立方米/小時以上,橫向噴幅100米以上,能同時滿足農場兩個自然條田的噴灌抗旱,不僅有效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為旱田作物在干旱氣候條件下“抗旱保豐收”工作贏得主動權,“一種噴灌機”也因此獲得了2023年度實用新型國家專利。從2023年10月到年底,他們累計生產噴灌機182臺,銷售收入達到716萬元。

  張榮成還在噴灌機的基礎上,針對農場大型養豬場經處理后的沼液難施用的實際,在噴灌機機具設備上加裝了沼液儲存箱,用特殊材料解決了沼液咸性大、易腐蝕、對作物易灼傷的困難,從圖紙設計改造到生產加工,解決了沼液難以施用的困難,實現了降本增效,為生態農業的發展作出了新貢獻。

  讓未來種地更加輕松

  張榮成的創新專利,來自于農機生產中的實際需要,也來源于他對所從事農機行業的熱愛。在每一次的農機創新工作中,他從不墨守成規,總喜歡在傳統設計的機械上找問題。“我喜歡思考和琢磨問題,內心經常會多問幾個為什么,讓最新的技術得以發揮作用。”張榮成說,能否創造性地將新工藝、新技術應用到農機上,是他一直思考的問題。

  “在我參與的15項實用新型農機專利上,在生產中成功轉化的實用新型農機就達80%。”這位“專利達人”開心地說。

  創新就要想人之所想。一收割機駕駛人員說,每年收割小麥時,麥田中有10%左右的面積是不出產量的墑溝,如果能讓這些空缺資源也長出產量,不愁糧食產量得不到提升。張榮成將這句話聽進了耳朵里。為此,2020年他帶領農機總站的技術創新小組成員,通過技術分析研究會的探討和一次次試驗數據的積累,終于在2021年完成了溝壁播種機的研制工作,并徹底解決播種過程中的阻土阻種難關,2022年5月獲得了一種溝壁播種機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由于這種溝壁播種機是將麥種播在溝壁的中間位置,既不影響排水,麥苗還能借助溝系空間中的溫光資源,長滿麥子,最大程度地提升了資源的利用率。同時,張榮成和他的團隊還因勢利導地發明出了不利于大型機械收種的側邊收割機,并取得了相應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這種外延式的面積“擴容”,無形中提升了糧食單位面積上的產量,讓閑置資源實現“為我所用”。

  “這是一款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控水閘門,能根據現有條件,選擇使用交直流電、蓄電池、太陽能等供電系統,保證閘門啟閉器穩定運行,并通過遠程管理系統及手機APP,實現無人精準控制,輕松實現農田灌溉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張榮成在接待淮北地區綠色優質高效小麥重大技術協同推廣協會成員考察團時說,“這款‘智能閘門’是我們自主設計并申請專利,已成功運用于‘江蘇農墾無人化農場’項目上,僅人力成本就可節省60萬元左右。”

  目前張榮成和他的團隊,已經成功地示范運用物聯網技術,將水位監測與遠程灌排控制系統相結合,研制出了智能排灌站、智能閘門技術,實現“一人萬畝”的管水模式,讓管理者不用下田,直接用手機來操作機械,讓種田更簡單、更智能。

  (作者系江蘇省鹽城市射陽縣淮海農場黨委宣傳部部長)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