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作為我國南方地區農業的重要生產基地,從2018年開始,大力發揮政策性金融資金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作用,積極開展金融保險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管護試點,創新高標準農田管護模式,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截至2023年10月底,全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過2700萬畝,連續5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年度任務,連續5年獲得農業農村部通報表揚。
在制度上,廣東省出臺了一系列農業金融保險政策,明確指出積極探索利用政策性金融資金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融資路徑,鼓勵各地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金融保險新試點,利用社會資本、金融信貸、保險資金等多元化投入渠道籌集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資金,進一步構建符合市場規則的多元化農田建設項目綜合保障體系,夯實了資金保障基礎。
在覆蓋面上,廣東省通過多種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擴大金融保險的覆蓋面,涵蓋了工程質量、自然災害與意外事故、各地可統籌財政資金、社會資金等多種渠道。截至2023年5月,廣東省已有12個地市積極開展金融保險試點,相繼開出高標準農田建設金融保險單,有效加強了高標準農田建后管護。中國人保財險廣東省分公司先后在高州市謝雞鎮甘園村和魚仔田村建成山塘儲水設備;在化州市官地村建成水渠、水車、機耕路等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在高州市謝雞鎮、化州新安鎮開展了高標農田修復項目,完成了22公里清淤及2.2公里的水渠修復;在韶關新建1公里防災水渠。同時,積極探索農田管護新模式,積極推廣“工程質量+災毀損失+管護服務”于一體的高標準農田綜合保障方案,為廣東糧食安全再添“保險鎖”。截至2023年底,已為49.86萬畝高標準農田提供近8.5億元的風險保障,有效助力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
在推廣宣傳上,廣東省鼓勵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與當地金融保險機構加強溝通,研究探索農田建設投融資模式創新,爭取利用政策性開發性金融資金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為全省開展相關工作進行探索。同時,由于金融保險機構的助力,一些原本不太熟悉的市場信息和科技信息也被農民所了解,吸引了更多的人關注并參與到高標準農田建設中來,從而推進農村社區的轉型升級。
在科技創新上,廣東省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注重科技創新與應用,通過加強與科技企業合作,共同研發出一些高效、低耗的種植方式及人工智能化技術,如圖像識別、大數據分析等,為農民提供即時有效的信息化服務支持。同時,金融保險機構也積極參與到技術服務中來,組織專家下鄉、開展農業技能培訓、編制技術指導書等,不斷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實踐效果。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廣東分公司聘請華南農業大學作為第三方專業土壤檢測機構獨立開展檢測工作,為耕地地力提升效果提供數據支撐。期間公司還聯合各鄉鎮農技站廣泛開展耕地地力提升宣傳工作,受到農戶廣泛認可。國壽財險廣東分公司研發“高標準農田土壤管護費用補償指數保險”,2023年對茂名市的290畝水稻田申報地方財政補貼支持。該創新項目為耕地農戶提供土壤檢測、修復物資和技術指導,確保污染耕地有效治理,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將高標準農田保險保障范圍延伸至耕地土壤及種植農作物。
多措并舉創新金融扶持高標準農田建設,不僅是提高種糧收益的重要途徑,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關鍵之策。廣東將繼續加強金融支農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這一領域的投入和探索,更好地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實現美好鄉村的新篇章。
(廣東省金融支農促進會秘書處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