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創新實施村莊清潔“333”模式,全縣178個行政村全部開展了村莊清潔行動,先后創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1個,省市級鄉村建設示范村48個、和美鄉村7個,在雪域高原上繪就了一幅村凈、景美、人和的和美鄉村新畫卷。
“三覆蓋”讓全員動起來
圍繞提升村容村貌這一主線,凝聚工作合力,縱深推進村莊清潔行動。
全區域網格覆蓋。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張網格管到底,構建“村為網、組為線、戶為格、重點區域為點”的管理模式,將19個鄉鎮按村民小組劃分為776個網格,選出1768名網格員,形成“村在網中、戶在格中、人在其中”的農村人居環境網格化整治格局。
全鏈條責任覆蓋。將村莊清潔行動納入鄉村建設規劃,作為和美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堅持“屬地為主、按責分工、條塊結合、齊抓共管”的原則,推行“縣級統籌抓、鄉鎮一線干、村組點上治、群眾門前包、保潔員片區管”的責任管理體系,將責任劃分到人、界線明確到點、區域包抓到戶,織密織牢全域清潔責任網。
全時段清潔覆蓋。堅持日掃日清、集中整治、動態跟進并舉,將清潔行動融入日常、化作經常,逐步養成房前屋后干凈整潔、農資農具收納整齊、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的良好生活習慣,推動村莊環境由“一時整潔”向“時時整潔”轉變。
“三發力”讓村莊靚起來
在“三個歸整”上發力。圍繞垃圾清運、污水收集、庭院美化、人畜分離、村容改善等重點任務,扎實開展糞堆、柴堆、草堆“三個歸整”,動員群眾整齊堆放秸稈、柴草、農機具等生產生活資料,實現巷道房前“三堆”清零。
在“四項清理”上發力。深入推進雜物垃圾、荒草枯樹、殘垣斷壁、臨違建筑“四項清理”,累計清理積存垃圾1.63萬噸,拆除殘垣斷壁、廢棄廠房棚圈8800余處。
在“五化治理”上發力。實施凈化居室、綠化庭院、文化墻面、亮化街巷、美化村莊“五化治理”,創建美麗庭院2.3萬戶,整治點位1822處,新建改造農廁2.5萬余座,全縣農村黑臭水體全面消除,農村垃圾收集處理率、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均達100%,城鎮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達30.6%、35.3%,森林覆蓋率達到34.6%。
“三引領”讓行動實起來
堅持結果導向,加大要素投入,全方位提升保障力度,深入推動清潔行動,保持村莊環境常態長效清潔。
突出支部引領。建立以黨員示范、干部帶頭、群眾參與的“黨建+”模式,組織開展各類主題活動1550余場次,黨員干部帶頭行動1萬余人次,帶動群眾參與13萬余人次,黨群共治、戶戶參與蔚然成風。
強化機制引領。堅持集中整治與長效管理同步推進,健全完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環境衛生清掃保潔、人員資金投入保障等各類制度,實現人居環境整治有抓手、可持續。依托村級公益性崗位,實時調整充實農村保潔員隊伍,常態保持在3000人以上、村均達16人;綜合鄉鎮大小、地域分布實際實施差異化補助,累計整合省市縣各類獎補資金1527萬元,村均投入達8萬余元。
注重典型引領。將農村環境衛生治理納入村規民約,突出群眾主體地位,動員群眾自主清潔、互學互促、互相幫助,組織開展“曬房子·比美德”等系列主題活動,積極打造“最美庭院”,使各家各戶看有樣板、學有榜樣、創有目標。累計創建市縣級“美麗庭院”示范村89個、示范戶890戶,涌現出“最美崗位標兵”“最美致富之星”等典型180余人,形成了人人參與清潔、戶戶提升環境、村村展現新貌的農村人居環境新局面。
(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