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田林縣是百色起義革命地,是“中國北路壯劇之鄉”“中國八渡筍之鄉”“中國靈芝之鄉”“中國油茶名縣”,物產資源豐富。在中央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圍繞做大做強特色產業,科學規劃,因地制宜,田林縣在重點環節上發力,以發展食用菌產業為主抓手,發揮特色產業優勢,拓展農產品深加工,打造了黑木耳(云耳)、食用菌、陸基養魚、油茶核心等產業園區,形成“擴大一產、拓展二產、融合三產”的產業發展格局,有效增強了產業“造血功能”,帶動了多項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助推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做法成效
抓“三個”聯動,提升產業帶動就業能力。一是強化“中心”,輻射帶動就業。示范區發揮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項目的撬動作用,引進企業投資1.5億元,整合資金共0.9億元,打造黑木耳(云耳)種植基地、食用菌現代農業產業園、陸基高密度養魚、良種油茶核心示范區等產業園區,共吸納脫貧戶就近就業5000多人,輻射帶動周邊鄉鎮協同發展。二是做強“示范區”,連片帶動就業。示范區推進建設“利周現代農業園—浪平獼猴桃產業示范區”和“樂里高山晚熟芒果產業核心示范園—舊州靈芝產業示范區”2條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帶,連片帶動周邊行政村發展特色產業。2022年田林縣高山晚熟芒果產業核心示范區由自治區四星級提升至自治區五星級示范區,芒果產量1.6萬噸,產值1.7億元。三是打造“基地”,多點帶動就業。依托八渡筍、油茶、芒果等特色產業資源,打造八渡筍產業基地、油茶高位嫁接換冠基地等多個農業產業示范基地,多點帶動周邊群眾參與產業發展。
抓“三產”融合,拓寬產業吸納就業渠道。一是擴大一產,夯實產業促就業基礎。堅持因地制宜,主推“兩主兩輔N其他”特色產業發展。即把油茶、八渡筍作為全縣2個主導特色產業重點打造,同步推進糖料蔗和芒果2個輔助特色產業,做大做強食用菌、杉、豬、雞、香椿等其他特色產業。同時,依托國家科技特派團力量,通過“田林縣實際技術需求+專家服務效果”模式,開展技術瓶頸攻關,在特色優勢產業種植、管護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撐,提高農產品單產產量。強化低產改造,結合產業以獎代補政策,推動農戶積極投入主導產業低產改造,及時兌現上級油茶獎補資金和縣級出臺的八渡筍、食用菌種植方面的扶持獎勵政策資金,讓農戶吃下定心丸。二是拓展二產,增強產業促就業能力。立足本縣優勢,重點圍繞田林縣油茶、八渡筍、糖料蔗、杉木等特色產業基礎,在現有條件下利用好鄉村村莊規劃契機,整合幫扶資金扶持一批企業和村級專業合作社新建加工廠,促進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能力快速提升。積極培育壯大本土企業和引進龍頭企業,在用地、基礎設施建設、政策方面給予財政部分投入等優惠政策,解決企業用地、投資等方面的問題。培育和引進了田林縣鑫福源山茶油、廣西滬桂食品、山弘(田林)農產品等市級龍頭企業,和平糖業、田林彌佳食品等農產品加工企業,扶持企業生產開袋即食筍、高端山茶油、木耳干等系列產品,不斷延長產業鏈。通過引進木材精深加工企業,擴大產業規模,增加產業效益。三是融合三產,擴大產業促就業空間。依托民族文化特色優勢,充分挖掘潞城瑤族鄉瑤族、壯族等少數民族文藝項目,著力打造“祭瑤娘”“祭瑤王”“瑤族銅鼓舞”“豐瑞節”“舞獅迎新春”“回娘家”等11個民俗文化品牌,將民俗文化與革命先進事跡等紅色資源結合起來,推動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提升品牌效益。全縣培育組織“圳品”認證8個,大幅提升品牌價值和產品附加值,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產值1000萬元,有關園區帶動所在地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共計達到32萬余元,帶動周邊900多戶群眾增加收入。
抓“三化”筑基,增強產業帶動就業穩定性。一是實化產業基礎,增強就業帶動后勁。實施良種杉木用材林示范基地砂石路等道路改(擴)建等產業道路項目,配置安裝山地運輸軌道30條和自動化灌溉系統及管網等,不斷完善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田林縣示范區內的路網設施。二是優化經營體系,增強就業帶動活力。調整優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體系,帶動群眾新建用材林、油茶、芒果基地3.5萬畝,打造萬畝油茶產業示范基地、萬畝優質杉木基地、萬畝高山晚熟芒果示范基地,新增帶動3.6萬戶農戶通過參與分紅、就近就業等方式增加收入,帶動46個行政村增加集體經濟收入420萬元。三是強化示范引領,營造就業帶動生態圈。采取“公司+基地+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模式投入銜接資金984.4萬元,引進廣西五象公司合作建成食用菌現代產業園,建設年產食用菌3600萬棒生產基地,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帶動示范區6個行政村村級集體經濟年增收25萬元以上,群眾年增收500元以上。采取“公司+能人+基地+農戶”的模式,支持潞城瑤族鄉旺吉村3名退伍軍人發展食用菌產業,打造田林縣退役軍人創業基地,帶動退役軍人58人參與創業。推動各鄉鎮充分利用閑置的雞棚、豬圈等,以庭院經濟模式發展食用菌種植,以小木耳撬動大產業。
經驗啟示
因地制宜、選準產業是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先手棋。依托本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統籌選準適合的產業,是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受地域環境偏遠、基礎設施薄弱因素制約,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呈現組織化不高、產量低、發展鏈條不全、產品競爭力不足等特點,群眾發展產業意愿不足,對產業的發展前景信心不足,產業帶動能力不強。示范區在發展產業過程中,充分考慮產業對群眾的帶動能力,依托本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優勢和勞動密集型產業,讓產業發展成為助推群眾增收的引擎,既解決了農民急難愁盼的問題,也推動了縣域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夯實保障、三產融合是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直通車。特色產業發展規模化、組織化是必經之路,只有發揮特色產業優勢,拓展農產品深加工,形成“擴大一產、拓展二產、融合三產”的產業發展格局,才能增強產業“造血功能”。示范區在發展壯大特色優勢產業項目過程中,積極招商引資引進龍頭企業,在依托一產的基礎上做大二產、做強三產,一方面帶動了農民發展產業的積極性,提升了產品附加值和提供了就業崗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稅收、促進了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實現了多贏的格局。
穩定就業、提升收入是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落腳點。發展特色產業,壯大縣域經濟,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實現群眾在家門口就業。示范區以發展食用菌產業為主抓手,打造油茶、用材林、芒果、食用菌等特色產業,拓展農產品深加工,促進林產品加工、木材加工等產業做大做強,有利于發揮這些產業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優勢,讓農村勞動力實現就地就近就業,不斷增加收入,助推鄉村振興。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田林縣人民政府辦公室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