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李寶江
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柳莊戶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柳莊戶村曾獲“全國文明村鎮”“北京最美鄉村”“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稱號。
剛開始,很多村民不相信村規民約能起什么作用,一個村,你還能弄成跟城市一樣?通過這幾年村莊的發展,我們村還真的就跟城市一樣了,甚至比城市還好!
2016年2月,我們柳莊戶村針對村民反映比較集中的養狗缺管理、汽車亂停放、冬季燒煤取暖等問題,連同紅白喜事、鄰里關系、環境治理等和老百姓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大小事,一塊研究討論,制定出臺具有本村特色的《柳莊戶村村規民約》——
家畜家禽要圈養,攜犬上街鏈牽住;村民取暖要用電,不燒煤炭要記住;鳴笛擾人不可取,停車入位不堵路……
182個字簡明易懂,可操作性強,還有詳細的實施細則和配套的獎懲辦法。比如說,每月環境衛生獎勵30元~50元,如果違反衛生管理及養狗管理規定的,停發當月環境衛生獎勵;被舉報發現用煤燒炕的,取消當年的用電補助及節日福利待遇等。
為了讓大家伙入腦入心,村里特意邀請非遺傳承人,為每戶定制了村規民約版的火繪葫蘆,村里的主要干道、文化廣場、公益宣傳欄、綠化標牌等,也都見縫插針,融入了宣傳村規民約的內容。
黨員帶頭、村民代表承諾、全體村民以“積分制”參與并監督,村規民約實打實地在全村范圍內執行。
幾年實踐下來,我們村的街道變得更加干凈整潔,車輛停放有序,“門前三包”落實到位。村民的精氣神也在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變化中越來越足了。
數說大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公布的三屆全國文明村鎮總數是前三屆的2.24倍
文明鄉風,移風易俗是關鍵。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高度重視移風易俗工作。
堵疏結合、正面引導,一些地方政府部門指導村依法依規制定村規民約,教育引導群眾改變陳規陋習、樹立文明新風。許多村還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婚事一天辦結、喪事及時入葬”,彩禮錢“限高”,“份子錢”約束……“請客不收禮、節儉辦宴席”蔚然成風,農民群眾參與移風易俗的積極性、主動性不斷提升,獲得感也越來越強。
移風易俗不斷推進,但鄉親們表達情感的載體還在,日常生活的儀式感仍有,只是引入了“新風”、加入了“新尚”,傳統的人情交往活動變得更受歡迎、更具活力。
移風易俗讓農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精神世界越發充實豐盈。如今,文明鄉風的種子已經發芽、扎根,正日益融入并影響改變著農村的發展和農民的生活。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