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人:徐衛華
江蘇省張家港市常陰沙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常北社區黨總支書記,江蘇省第三批“千名領先”村(社區)書記,蘇州市勞動模范,張家港市“創新轉型加速年”先進個人。
我是從2009年3月來到江蘇省張家港市常北社區,2015年,擔任常北社區黨總支書記。這10多年來,我見證了社區巨大的變化,也見證了我們社區公共服務的不斷完善。當初我剛來到社區時,黨組織軟弱渙散,經濟產業結構單一。老年人在村里也沒有健身娛樂的場所,更別提各種文娛活動了。社區群眾更多關注的也是吃飽穿暖,對于老年人養老,也只是滿足于吃飽喝足,他們開不開心、孤不孤單,關注得較少。
這幾年隨著美麗鄉村的建設,社區打造了江畔田園觀光小火車、年代記憶館、稻麥樂園等項目。2021年1月,社區建設的居家養老服務站正式投入使用。老年人來這里既可以躺著舒舒服服地按摩一下身體,也可以圍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他們都說,有了這個場所,就等于讓老年人有了“第二個家”。
每個月,我們都會舉辦各式各樣的居家養老服務活動和文體活動。臘八節時的“送溫暖·萬事粥全”主題活動、新年前的“剪出精彩·巧手繪人生”活動,還有戶外舉辦的文藝活動,都深受老年人喜歡。
除了精神生活,在物質保障上我們社區也沒落下。以前,社區集體經濟比較薄弱,基本沒有給老年人發放過什么福利。現在社區每年集體經濟收入600萬元,重要節日都為70周歲以上老年人發放慰問物資。社區還為每一位60周歲以上的居民繳納“福村寶”50元/人、重疾險43元/人。老年人生活得幸福富足,對于社區發展的關注度、參與度也明顯提升,“主人翁”的意識越發強烈。加上網格化治理,居民矛盾、鄰里糾紛有效化解,我們的社區建設更和諧、更美麗。
數說大變化
2023年,全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484.2億元,比2013年增長71.2%
社會保障力度持續加大。隨著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和支農惠農政策的持續加力,對孤寡殘病等失去勞動能力的低收入人群和獨居老人加強救助幫扶,“老有所養”“弱有所扶”取得新成效。2023年,全國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484.2億元,比2013年增長71.2%;農村居民最低生活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7455.4元,比2013年增長206.3%。2023年末,全國農村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到14.4萬個。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強。2023年末,全國鄉鎮衛生院床位數達151萬張,比2013年末增長32.9%。2023年末,全國村衛生室數達到58.8萬個,平均每個村至少擁有一個衛生室。
教育資源供給增加。2023年末,全國平均每個鄉鎮擁有幼兒園(托兒所)達到7.1個,比2013年末增加1.1個。2023年末,全國鄉村義務教育階段專任教師195.3萬人,生師比達到12.4:1,比2013年末下降1.4,師生結構更趨合理,農村師資力量持續加強。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