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吉林市 科技躍動田野 品牌引領產業
時間:2024-08-07 08:51:34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鄧博 李笑楠 字號:【

  作為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和區域重要農產品集散高地,吉林省吉林市推進現代化大農業發展作為“天字號”工程,鉚足干勁、積勢蓄能,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

  科技助力

  變“汗水農業”成“智慧農業”

  “人不哄地皮,地不哄肚皮”。小滿節氣剛過,吉林省吉林市磐石市倒木朝鮮族村種糧大戶王英民操作著插秧機在水田里穿梭不停,一株株嫩綠的秧苗從插秧機苗盤上依次滑落,整齊均勻地植入水田。“運用傳統插秧方式,每人每天只能插1畝左右;現在,1臺插秧機每天可以插40畝。”王英民說,農機插秧作業間距均勻、深度一致,使用農機作業可以讓農民種田省心又省力。

  建設農業強市,實現農業現代化,科技是“利器”。近年來,吉林市深入實施機械強農行動,加快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設施化、精細化水平,先進適用農機裝備的應用推廣從最初的水稻耕作、收獲機械,拓展到果蔬、畜牧、水產養殖、農產品初加工等領域,主要農作物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率達到86%。

  在永吉縣吳家村智慧水稻種植基地,3000多畝高標準農田連綿成片,基地負責人張帥走進一間寬敞亮堂的辦公室,這里安裝了溫度、濕度等各類傳感器和控制設備。“打開手機App,許多指標都能被監測、遙控,很智能!”張帥說。

  如果說插秧機、翻耕機器人代表了當前北國江城農機裝備的先進性,那么以智能化為引領的數字農業,則是吉林市正在培育壯大的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這幾年,吉林市各縣(市、區)紛紛利用數字化手段助力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智慧農業。

  位于永吉縣一拉溪鎮新興村的九月豐家庭農場是“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連片的土地裝上了智能灌溉系統、數字化信息系統,成為吉林市數字化賦能現代農業的樣板。“在控制室里,監管人員只需查看數據、動動手指,就能完成稻田的耕種調控工作。”九月豐家庭農場負責人、全國十佳農民肖建波在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上,正致力于智慧農場的打造。

  近年來,在推進農業數智化進程中,吉林市依托省級“吉農云”平臺,搭建了4個縣(市)級云平臺,22個鄉(鎮)級云平臺,建設數字鄉村215個,將吉林市“空天地”一體化數字農業數據應用平臺納入全市態勢感知系統,與吉林市漁業信息化管理系統、省級黑土地保護“一張圖”、高標準農田“一張圖”等進行整合,形成吉林市農業“一張圖”。以數字農業產業示范園為核心,帶動省內的110家數字農場、157家可視基地及5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實現新技術應用,145家企業建立前端數據采集點700個,推動一批合作企業及新型經營主體走出了數字化種養新路徑。

  與此同時,吉林市選取12家農業信息化程度較高、具有產業特色的家庭農場或合作社,與吉林農業大學合作對接,建立“院地企”聯合共建機制,建設一批教學科研實踐基地,落地一批科研院校信息化研究成果。棋盤生態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的“水肥一體化+密植”試驗示范,為全省玉米單產提升亮點;九月豐家庭農場建設全省首個無人農場;云騰種植合作社打造無人培菌室;索特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無人機植保和無人機除草技術,建設智慧干果生產基地;吉康綠谷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果蔬標準化智能生產基地。逐步實現農業從“靠天吃飯”到“看天管理”轉變,從“汗水農業”到“智慧農業”升級。

  歲稔年豐的背后,是吉林市對大食物觀的執著思考和篤行不怠,是吉林市持續開發農業多樣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加快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的務實舉措。

  挖掘資源

  讓“土特產”變“金飯碗”

  蛟河市黃松甸鎮的木耳在吉林乃至全國都小有名氣。這里木耳產量多,質量好,還有一個年交易量20億元的市場,黃松甸木耳的價格影響著全國木耳價格的走勢。在黃松甸鎮偉光村黑木耳產業園區,各樣的菌袋整齊地擺放在棚架上,形狀各異的黑木耳從遍布菌袋四周的小孔中探出頭,長勢喜人。“我們村95%的村民都種黑木耳。”村民孫進民說,這里不僅沒有人外出打工,每到定植、采耳、交易季節,還吸引全國各地的千余務工者前來。

  “立足一種資源,圍繞一個商標,帶動一個產業,富裕一方農民”。2023年以來,吉林市農業戰線立足獨特資源稟賦,重點把“產原糧、賣原糧”和國家戰略儲備、終端市場、群眾需求對接,注重讓“土特產”變“金飯碗”,注重從偏重規模和數量的“吃飯農業”向更加倚重質量和效益的“品牌農業”轉變,著力延長產業鏈條,既要把產值提上來,也要把品牌做起來。比如,做強吉林大米品牌,把水稻高品質體現為高市場價值;發展特色經濟,提檔升級靈芝產業,拉長產業鏈條;擴量提級白鵝產業,分解提升白鵝產品,推動鵝絨交易市場體系建設,使吉林市不僅成為產品供應地,也成為市場信息來源地。如今,全市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分別達到31個、227個和181個。永吉柞蠶蛹蟲草、萬昌大米、舒蘭大米、黃松甸黑木耳、樺甸黃牛肉等先后獲評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舒蘭大米入選國家優質糧食區域公用品牌傳播案例。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國家級產業強鎮9個、國家級特優區2個、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2個、省級農產品加工示范園區3個。

  過去一年,全市糧食產量再奪豐收,總產量達到了93.45億斤,平均畝產增長近16斤;農林牧漁產值增速達到了5.4%,排名全省第二;肉牛、生豬飼養量分別達到了122.85萬頭和385萬頭,生豬飼養量增速全省第一,果品、靈芝、柞蠶種養規模位列全省第一,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6萬元、增長6.8%,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基礎更加穩固。

  (作者單位:吉林省吉林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