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浙江省麗水市以推進未來鄉村建設、打造共富現代化基本單元為主要標志,以鄉村產業匹配度、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城鄉發展融合度為重點,全域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加快構建“百村引領、千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的新時代鄉村建設新格局,全面打造鄉村振興麗水樣板。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累計創成新時代美麗鄉村示范縣7個,示范鄉鎮94個、特色精品村672個、美麗庭院5.03萬戶、市級花園鄉村613個,精品花園鄉村150個。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11元,同比增長8.2%,增幅位居全省第一,順利實現全省“十五連冠”;全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9137元,同比增長14.4%,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實現全省“八連冠”。
塑造鄉村全面振興的麗水風貌
麗水市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快繪就現代版“富春山居圖”,透過“千萬工程”之窗彰顯美麗中國之景。持續促進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有機融合。一是彰顯設計布局之美。麗水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實現美麗環境、美麗經濟、美好生活“三美”融合為目標,高起點、高標準謀劃花園鄉村建設,精心作答全省新時代美麗鄉村“麗水卷”。 力爭到2027年,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成率達90%以上。二是擦亮自然底色之美。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控,重點推進麗水國家公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建設布局。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統籌抓好農村星級、示范性公廁,生活垃圾資源化站點,以及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終端和管網維護等公共服務設施提質提標,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紅黑榜”等檢查評比機制。鞏固拓展農村生活垃圾、污水、廁所治理成果,有序實施農房改造、管線序化、村道提升,加強現代宜居農房建設。三是展示整體風貌之美。開展和美鄉村“五美聯創”,點線面結合推進和美鄉村片區化、組團式、帶狀型發展,加強和美鄉村與美麗城鎮、美麗田園、美麗生態廊道、美麗公路統籌貫通、聯為一體。撬動鄉村“二次開發”,全面推進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緊扣以未來鄉村為載體的共同富裕現代化鄉村基本單元建設,實現和美鄉村全市域覆蓋,率先使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麗水范例。
跑出城鄉融合發展的麗水速度
以浙江省委三個“一號工程”、省政府“十大工程”推進為契機,嚴格落實《關于縣城承載能力提升和深化“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實施方案(2023-2027)》,聚焦城鄉融合發展主線,堅持和深化“千萬工程”,一體推進“強城”“興村”“融合”三篇文章,率先構建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著力打造全省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一是充分發揮縣城關鍵節點作用。迭代升級“小縣大城”戰略,扎實推進縉云縣城新型城鎮化國家試點,加快推動壺鎮、溫溪、碧湖達到小城市培育標準。以“千萬工程”實施20年為新起點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方位開展“十帶風情、百鎮景區、千村花園”示范創建,新增城鄉風貌樣板區8個,新建花園鄉村200個,和美鄉村覆蓋率達23.41%。二是大力推動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持續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完備度,深入實施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加快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下鄉進村入戶”步伐。2023年,麗水市公共服務“七優享”工程共有省、市兩級重大項目57個,年度計劃投資39.97億元。多個公共服務設施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從有到好的轉變,讓人本化、生態化、數字化融入宜居理念,提高居民生活品質。三是加快打通城鄉融合痛點堵點。著力健全完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城鄉要素雙向流動和城鄉公共資源合理配置三大機制,協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村經營體制等改革。2023年,統籌推進“小縣大城”“大搬快聚”等變革型實踐,新搬遷3.44萬人;完成64個“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城鄉客運公交一體化改造線路59條,新改建農村公路774.4公里,農村規模化供水覆蓋人口比例達63%以上。
探索實現共同富裕的麗水路徑
堅持在共同富裕的大場景下深化“千萬工程”,加快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2023年,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縮至1.9。一是推進集體經濟發展提質。深入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提檔攻堅行動,推進麗水市集體經濟增收十大重點工作,出臺《關于促進強村公司高質量健康穩步發展的意見(試行)》,支持各強村公司根據地緣相近、業緣相連等因素開展黨建聯建,強化統籌協調,優化資源配置。2023年全市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17.08億元,同比增長19.1%,經營性收入10.62億元,同比增長32.57%,其中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行政村635個,占比33.6%。二是推進農民收入增長提檔。探索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實現新形式,積極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和閑置農房,因地制宜開展村莊經營,提高農民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體系化推進“共富123行動”“浙麗鄉村訂制”“共富合伙人”“共富工坊”等特色載體建設。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共富工坊”837家,聯結帶動6萬多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人均年增收2萬余元。三是推進農村“擴中”“提低”提速。以項目謀劃和產業發展為載體,探索富有麗水特色的“消薄”路子,多渠道引導村集體加強自我“造血”功能,持續深化物業、電站、飛地“老三件”作用,發揮“聯合共富”“小微工程”“集成改革”集體經濟發展“新三件”作用,合理引導不同地區、不同基礎、不同特點的股份經濟合作社和強村公司多元穩健經營,真正提升村集體自我發展能力。2023年,麗水市村集體經濟收入30萬元以上且經營性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基本實現全覆蓋。
激發鄉村產業興旺的麗水動能
聚焦跨越式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堅持以全產業鏈思維、工業化理念抓農業產業,大力發展壯大鄉村產業這根“實心柱”,不斷增強鄉村發展的內生動能。一是健全農業全產業鏈。出臺《麗水市品質農業全產業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由市長任總鏈長,市四套班子有關領導擔任鏈長,選擇茶葉、食用菌、畜牧、中藥材、筍竹、油料6條產業先行推進全產業鏈建設,全面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2023年農業全產業鏈產值超610億元。二是強化產業科技支撐。嚴格落實糧食安全和耕地保護黨政同責,深入實施農業“雙強”行動,全面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六個“百千”工程,加快推動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強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力建設數字鄉村引領區,大力發展鄉村數字經濟。三是提升產業發展環境。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共建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優化鄉村營商環境,充分發揮鄉村作為消費市場和要素市場的重要作用。謀劃建設一批牽引性強、有利于生產消費“雙升級”的現代農業農村重大項目,讓鄉村成為投資興業的沃土。
塑造鄉風文明和潤的麗水氣質
涵養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健全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文明善治之路。一是高揚黨建引領之旗。深化紅色根脈強基工程,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充分發揮鄉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二是拓展鄉村治理之路。把自上而下的“領導干部接訪下訪”與自下而上的“楓橋經驗”有機結合,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融合的現代鄉村治理體系。三是鑄牢鄉村文明之魂。發揮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傳承發展優秀農耕文化,塑造自信自強的精神風貌。提升農村德治水平,運用積分制、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等方式開展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行動,倡樹現代文明理念。
(作者單位:上海商學院酒店管理學院)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