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人:張維維
江西省永新縣三灣鄉三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三灣村是舉世聞名的“三灣改編”所在地。但很長一段時間,三灣村由于深處山區,村民外出打工沒門路,種植的農產品沒銷路,一年賺不著幾個錢。如今的三灣村變成景區,游客多、業態新,村里的農產品通過電商賣往了全國,經營民宿的村民每年平均增收超5萬元,村民的口袋越來越鼓。
作為土生土長的三灣鄉人,三灣村黨支部書記張維維見證并參與了三灣村人擺脫貧困、走向富裕、開啟新生活的奮斗征程。讓我們一起跟隨他的視角,看看在三灣村,增收這件事是怎么做到的。
問:三灣村是怎么激發紅色資源活力,將其打造成村民增收“驅動器”的?
答:三灣村紅色資源有“三灣改編”舊址群,包括楓樹坪、士兵委員會舊址、毛澤東舊居、紅一軍紅一師紅一團舊址等4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三灣改編紀念館、三灣改編紀念碑、紅雙井、三灣革命烈士陵園、中共三灣鄉黨支部舊址(中共永新縣委員會舊址)等重要紅色景點,紅色旅游資源非常豐富。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紅色資源只是我們的精神財富,沒有思考過如何將紅色資源轉化為推動村子發展、村民增收的物質財富。后來,我們認識到了,只要開發利用好村子里的紅色資源,我們就能實現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雙豐收。
發展紅色旅游就是我們想到的開發利用村子紅色資源的重要方式。
以紅色名村建設為契機,我們深挖紅色資源,與井岡山青年干部培訓中心合作,將三灣村納入井岡山青年干部培訓中心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風廉政教育基地,打造各級黨員干部教育培訓的現場教學點。我們還深入挖掘“三灣改編”紅色文化,推動紅色旅游項目開發,在村里精心建設了三灣改編紀念廣場、少年軍校等設施,打造紅色三灣沉浸式體驗館、青少年戶外拓展實訓基地等項目,游客既能參觀景點,又能進行沉浸式體驗,參與互動式教學。
同時,依托紅色資源,我們引進楓樹坪大酒店、康輝旅行等市場經營主體,對接服務各地各單位開展紅色研學培訓活動。僅今年5月,就接待了20批次共6000余名學子。
問:三灣村的紅薯干味道非常不錯,這是當地的特色農產品嗎?圍繞特色種植,村子里的產業發展怎么樣,有沒有給村民增加些收入?
答:紅薯產業可是我們的寶貝,是我們村助農增收的重要支柱。去年村里種了300多畝,目前還在繼續發展壯大。為了讓三灣紅薯干走出大山,村里引進培育新媒體團隊發展農特產品深加工產業,打造特色品牌三灣“土噶伙”,3個月就銷售紅薯干7000斤,經營收入達17萬元,還幫助周邊群眾銷售紅薯5000余斤,帶動周邊80余戶群眾平均增收1000余元。同時,帶動7名群眾務工,每月增收2000余元。
村黨支部還牽頭成立了云葉文旅專業合作社,在村里多個小組種植水稻300畝,開墾荒地種植白茶50畝和油茶200畝,讓脫貧戶通過入股、務工實現“雙增收”;村里投入20萬元建設了150余畝絲瓜絡種植基地,產品主要用于開發旅游鞋、面膜等產品,畝均收益3500元左右,帶動56戶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走上三灣紅軍街,你可以看見各種商鋪,有賣我們村民生產的特色農產品的,還有賣衣服、喝茶吃飯的,類型非常豐富,關鍵是商鋪的老板大多是本地人。來此的游客不僅可以在小店里歇腳吃飯,而且還可以買點本地的特色名優特產,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把自己種的農產品賣出去。而且,隨著電商和農產品加工產業的發展,村里農產品的銷路進一步拓寬,一些農民還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獲得了穩定的工資收入。
現在的三灣,游客多了,消費需求多了,村子里的業態也豐富了,很多村民都做起了土特產,特別是紅薯干、蜂蜜等生態產業蒸蒸日上,村民致富的積極性真是高了很多。
問:如今,村里的紅色旅游越來越紅火了,村民的收入有什么變化?
答:隨著紅色旅游的發展,來村子的游客越來越多,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吃上“旅游飯”。
我們村的肖國華之前一直在外當廚子。他發現村子人氣越來越旺后就回村子開了小飯店,做一些本地特色飯菜,很受來旅游的游客喜歡,一年的營業額就有50萬元左右。
村里還引導、幫助村民們開辦農家樂、紅色客棧、鄉村超市等店鋪30余家,引導300余名群眾從事旅游工藝品制作、工程建設服務等相關行業,帶動周邊群眾戶均增收1萬余元。
去年,村子里和旅游業配套的重點項目——“三灣人家”民宿正式開始運營。民宿采取“分戶投資、統一運營、派單結算、共同獲利”的方式,由村民分戶投入建設,村里引進運營團隊統一運營管理,所得收入按照“541”比例進行分紅,即民宿農戶占5成,運營企業占4成,村集體占1成,進一步推動“強村”和“富民”同頻共振。
村民李金良和妻子,就是民宿經營者之一。他家的小樓有8間客房,一樓大堂被改造成餐廳,可以為住宿的游客提供餐飲服務,也接待外面的客人。年景好的時候,僅經營民宿,李金良就有20萬元左右的收入。
村里會將統一接待的旅游研學團體,分配給各個民宿經營者,客源有一定保障。經營戶們也可以自己開發客源,不用和村里分成。在村里的支持下,在自己的努力下,越來越多村民借助紅色旅游業實現增收夢。
數 據
2023年,我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1956年名義增長296.5倍,實際增長40.1倍,年均實際增長5.7%;比2012年名義增長158.6%,實際增長111.4%,年均實際增長7.0%。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我國農村居民收入增長快于城鎮居民,1957—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實際增速快于城鎮居民0.9個百分點,2013—2023年平均增速快于城鎮居民1.8個百分點。2023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農村居民收入=1)為2.39,比1956年下降0.94,比2012年下降0.4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