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巴渝深處的院壩會
時間:2024-09-30 09:48:08 來源:農業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楊鈺 字號:【

  見證人:張慶

  重慶市綦江區三角鎮紅巖村駐村第一書記

  紅巖村位于重慶市綦江區三角鎮以南,背靠老瀛山,因遍布丹霞地貌而得名。曾經的紅巖村,居住環境臟亂差,民風彪悍,人心不齊。如今的紅巖村錨定重慶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村創建,村莊面貌煥然一新,院落風景別致,民風和睦安寧。紅巖村如何實現蝶變?記者近日采訪紅巖村駐村第一書記張慶,探尋“和美紅巖”的建設“密碼”。

  問:和以前相比,現在的紅巖村村容村貌、民風民情發生了哪些變化?

  答:變化可以說是翻天覆地。別看現在的老瀛山是綦江國家地質公園4A級景區,可在新中國成立之前,山里經常有土匪出沒。老百姓極度沒有安全感,都是住在山腰的崖洞里,吃水、出行、看病都不方便。新中國成立后,土匪被消滅,老百姓安全感增加了,就慢慢從山上搬下來了。老百姓搬下來后,聚居形成了不同的院落。

  慢慢地,村民生活條件比以前好了,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營商環境不好,堵路、上訪時有發生;人居環境糟糕,家禽散養、柴草亂堆等屢見不鮮;鄰里關系淡漠,互不謙讓。近年來,為了進行重慶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村創建,我們村立足“院落”特色,建立“瀛山之聲”院壩會議事制度,推進“院落微治理”,打造“數字化院落”,逐步改善紅巖村的狀況。

  現在,我們村整潔美麗,院落風景別致,干群關系和諧,民風和睦安寧。即使在重慶四十多度的天氣,老百姓都早晚不怕苦累地打造自己的院子。每個人都曬得很黑,但是臉上都是有笑容的,我路過他們的院子時,覺得很開心。

  問:您說的“瀛山之聲”院壩會具體是怎么開展呢?

  答:我們“瀛山之聲”院壩會就是村干部跟村民坐在院壩里,圍成一個圈,大事小事一起商量,傾聽村民的聲音,充分尊重農民主體地位。以前沒有院壩會的時候,村民遇到事情就找村干部,或者給村委會打電話,但這樣有時候會出現找不到人或者解決不及時等情況。2021年,我們村推出院壩會,每月召開一次。近兩年來,我們院壩會每個月能開十幾場。

  每次院壩會分為上下半場,上半場是我們村干部宣講黨的創新理論和政策方針、法律法規知識等,下半場就是村民的主場,他們講自己的急難愁盼。現場能解決的,我們就立刻給解決了,現場不能解決的,我們就全部登記,建立工作清單,下次開院壩會的時候,一定會給村民反饋,做到事事有回音。

  我印象很深的是,去年夏天夜里開的一次院壩會,有村民提議在村里安裝太陽能路燈,能照亮院壩場地,我們村委會進行研判后,積極向上爭取項目。到2024年春天,村里就亮起了近300盞路燈。再比如,近年來,綦江區大力實施“春風滿巴渝 文明耀綦城”社會風氣提升行動,我們推進移風易俗的部分工作也是通過院壩會開展的,在院壩會上商議將抵制大操濫辦宴席納入村規民約,并制定了一些細則,現在村里操辦宴席較之前減少近70%。

  問:院壩會是干群共商共議,“院落微治理”指的是什么呢?

  答:“院落微治理”是我們村近兩年構建的一種村莊網格化治理形式,是基于村子的地理特色實踐出來的,目的是打通鄉村治理的“神經末梢”。

  我們村大大小小有31個院落,每個院落有20多戶人家,有些大院落甚至有四五十戶。如果把村子比作一串葡萄,那么一個個院落就是一顆顆葡萄。我們就在琢磨怎么管理好每顆“小葡萄”,于是結合“巴渝和美院落”創建,我們在村上設置了政協委員工作室,在每個院落里選一個原住居民當“院長”,作為院落的“大家長”,并為每個院落配了2個政協委員作為院長助理,協助“院長”全程負責管理院落的環境整治、家長里短的各種“家務”。比如,“院長”會組織大家開展大掃除等活動改善人居環境,帶頭解決矛盾糾紛,建立“敞開說—大家議—齊心辦—共同評”閉環議事規則,引導群眾協商共辦,村矛盾糾紛化解率高達95%以上。同時,我們采取“積分制”,將村民文明行為、產業發展、就業情況轉換為具體分值,鼓勵村民、常住人員通過線上線下賺取積分,兌換獎品、村集體產品、服務等,村民建設家園更有勁頭了!

  為了讓院落更宜居,我們投入100多萬元推進院落建設,打造一批美麗庭院示范點。比如,完善院落文化、家風家訓等標識標牌200多塊,引導群眾利用原本閑置的石頭、竹子、木頭塑造本土特色景觀。村里有一名老支書去世后,他老伴去了兒子家住,看見村里在搞和美鄉村建設,就主動把自家閑置舊房推掉了,將房屋瓦片、木棒以及老物件全部捐了出來,用于院子入口處的文化墻打造。現在院子變漂亮了,村民們說有面子了,家里娃娃周末更愿意回家,還一起謀劃庭院經濟,想著在家門口增收。

  問:“數字化院落”是“院落微治理”的線上延伸嗎?具體是怎么建設的呢?

  答:是的。近兩年,我們緊跟時代步伐,探索“數字+鄉村治理”的新路子,打造“數字化院落”。第一,我們在村里院落、飲水源、關鍵路口節點等重要地點安裝了40個攝像頭,還給村里的獨居老人配置了智能環,有問題能夠及時預警。第二,我們去年底推出了“小院家”平臺,村民可以在平臺上查看通知信息、進行積分兌換等,實現群眾各類訴求的一站式受理,最近我們又對界面進行改版,讓老百姓用起來更方便。第三,我們打造了村級直播間——壩壩直播間。我們會在直播間進行政策宣講,村民也會在線聊天,問些關心的事情,比如問醫保交好多啊?有時候也會邀請在外的游子敘家鄉情,回引創業人才。通過多種方式打造“數字化院落”,村民生活更愉快,相處更和睦了。

  數 據

  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2023年末,全國有96%的村通自來水,超過99%的村通寬帶互聯網,有87.6%的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有63.0%的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農村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2023年末,全國平均每個鄉鎮擁有幼兒園(托兒所)達到7.1個,農村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達14.4萬個。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