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下簡稱“服貿會”)在京拉開帷幕。“小秸稈”如何變身為漂亮的衣服?細菌怎樣把工業廢氣變成飼料?沒有陽光和土壤的生菜怎樣存活?走進位于國家會議中心和首鋼園的九大專題展區,這些問題統統能找到答案。
近年來,助推“三農”發展、服務鄉村振興相關內容連續出現在服貿會的各展區中。今年,融入了前沿科技、普惠金融、休閑文旅的服貿會不僅展示了鄉村振興的最新成果,也為農業強國建設開拓了更多可能。為深入了解服貿會中的“三農”元素,近日,記者走進服貿會各大專題展區,一探究竟。
強科技“引擎”
助力農業轉型升級
“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代表,成為此次服貿會備受矚目的焦點。在國家會議中心的成就展區,全球首發的H200植保無人機前人頭攢動,是不折不扣的“明星產品”。據介紹,這是全球最大的量產純電動多旋翼“噴播運”一體植保機,與同類型無人機相比,藥箱容量和最大額定負載提升近一倍,將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行走在服貿會各展館,清新的綠色氣息撲面而來。身處服貿會環境服務專題展,安徽豐原集團展臺上“小秸稈”的“大變身”讓眾多參觀者驚嘆。“以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科研人員使用生物技術加工出聚乳酸,這種新型生物降解材料可在一些領域替代傳統塑料,做成一次性飯盒、塑料袋、菜板甚至我們穿的衣服。”安徽豐原集團市場經理鐘鑫向記者介紹。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門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深入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推動各地因地制宜形成肥料化、飼料化為主,兼顧能源化、基料化、原料化的多元利用格局。在密集的政策支持和旺盛的市場需求推動下,豐原集團堅定了發展綠色產業的信心。
當農業遇上前沿科技,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鋼鐵廠和飼料,兩個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名詞,卻被一種“吃”工業尾氣的細菌牢牢連接在一起。“乙醇梭菌蛋白的蛋白質含量高于80%,是一種優質飼用蛋白原料,能夠在魚類、禽類、仔豬養殖過程中代替魚粉和豆粕。”北京首鋼朗澤科技公司研究員任康介紹。如此富含營養的物質來源于鋼鐵廠的工業廢氣,需要經過預處理、發酵、脫水、干燥等一系列流程,才能最終形成蛋白產品。近年來,我國優質飼用蛋白原料較為缺乏,創新研發新型非糧蛋白質資源,對我國糧食安全、能源安全有著巨大影響。“這項技術每年可以減排二氧化碳約50萬噸,節約糧食60萬噸,可以說非常綠色低碳、可循環。”首鋼集團工作人員楊艷介紹。
塑品牌形象
打造特色“三農”名片
恰逢中秋假期,首農食品集團的展位上,眾多新產品一經亮相便吸引了許多年輕觀眾。王致和減鹽系列腐乳,鹽分降低25%以上,既好吃又減少身體負擔;古船面包創新推出的“月華流光”“千年之約”“月圓中秋”三款月餅驚艷全場;京華茶業攜手北京有禮聯袂創制“中軸茶書”,將中軸線文化和茶文化有機結合,用獨特的插畫包裝設計賦予產品靈動生命力。展位現場還設立了“首農食品品鑒區”,鮮嫩多汁的大紅門烤腸和月盛齋風味烤牛肉片,引得大量食客前來品嘗體驗。從“賣產品”到“賣品牌”,從“做國貨”到“掀國潮”,近年來,首農食品集團旗下的老字號堅持守正創新,深耕品牌建設,讓消費者在品嘗美食的同時,更深刻地感受到首農的品牌文化與老字號的煥新活力。
走進商務服務展區,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展臺上的各類紅薯制品吸引了記者的注意。“本次展會我們共帶來了8種薯類產品,其中南山薯干、薯葉餅干最受歡迎。”城步紅薯妹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劉星介紹。劉星來自城步苗族自治縣隘上村,9年前回到家鄉創業,帶領村民增收致富。為擴大其公司的影響力,她將苗家鄉親對她的親切稱呼——“紅薯妹”注冊成了商標,一步步將自己的薯類品牌打造成了遠近聞名的特色產品。“今年服貿會上,我們也收到了出口貿易企業的意向訂單。”劉星說。
匯金融“活水”
助推鄉村產業發展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在今年服貿會金融服務專題展上,國有大行、政策性銀行以及保險企業等紛紛亮相,針對“三農”金融服務亮出了實招。
步入四號館中國農業銀行主展區,鄉村振興、“五篇大文章”、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等三大板塊依次展開。展區中央則擺放著山木耳、牛肉干、奶制品等十多種來自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的“土特產”,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詢問。“我們始終堅守服務‘三農’定位,在金融服務‘三農’、促進國際農業經貿合作等方面開展了扎實工作。”中國農業銀行副行長張旭光表示。作為金融服務“三農”的國家隊、主力軍,中國農業銀行在服務“三農”的道路上從未停止探索,堅持以金融活水幫助農民增收致富,著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助力實現共同富裕。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作為我國唯一的農業政策性銀行,服務對象集中在“三農”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欠發達地區以及弱勢群體。“打贏脫貧攻堅戰后,我們依然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等地區,例如在貴州省錦屏縣,我們聚焦安置區配套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搬遷群眾就業等“一區兩業”,投放了易地搬遷后續扶持貸款5.15億元,涵蓋了產業、教育、醫療等多個領域。”展區工作人員講解道。近年來,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緊緊圍繞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全力打造“糧食銀行”“農地銀行”“水利銀行”“綠色銀行”四大特色品牌,不斷提升信貸支農對改善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共同富裕的成效。
農業保險既是支持鄉村振興戰略、護航農業強國建設的重要金融工具,也是農業現代化的“助推器”、農民收入的“穩定器”。在此次專題展上,各家保險機構也紛紛亮出了“三農”成績單。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面向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鐵桿莊稼保”、服務“千萬工程”的專屬產品“新農綜”等;中國再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中再產險自主研發并推出綜合性農險科技服務平臺——“再·耘”平臺,依托農業、氣象、災害、保險等多領域大數據資源,通過應用風險可視化管理等前沿技術,實現了農業天氣指數保險產品創新和數智化風險減量管理兩大核心功能。
不同膚色的展商觀眾、琳瑯滿目的全球商品、創意十足的場館展位……2024年服貿會雖然已落下帷幕,但這場國際國內交織的服務貿易盛典,卻為展商和觀眾帶來了余味悠長的“服貿會記憶”,其展示的“農業范兒”將在未來更深入地融入到生產生活當中,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可能。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