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浙江省嘉善縣 “雙金”賦能“城鄉提升”
時間:2024-09-30 09:27:24 來源:農業農村工作通訊 作者: 字號:【

  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在全力推進“城鄉提升”重大工程中,牢牢抓住資金要素這個牛鼻子,實踐探索鄉村振興“專項資金+發展基金”雙金模式,在政府財政資金的有力撬動下,緊扣浙江民營經濟發達這一地方特質,一舉貫通社會資本助力鄉村振興通道,以小切口有效破解鄉村產業投入大課題。“城鄉提升”重大項目年度投資完成率187%,年度評定全省前列。

  創設雙金模式,激活社會資本助力鄉村振興通道。一是創設專項資金。通過提取鄉鎮土地出讓凈收益建立專項資金,以農哺農來開源,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提供了制度通道,并精準投向美麗經濟、現代農業、強村富民等基礎設施建設、優質資產吸納領域,已累計計提鄉村振興專項資金超9億元。如專項資金安排5000余萬元,支持陶莊鎮打造長三角智種產業園,引入江浙滬種業科研力量,大力推廣制種產業,計劃三年培育萬畝種子田,可為長三角地區100萬畝糧田提供供種服務。二是探索發展基金。打通社會資本助力鄉村振興路徑,通過吸納國有、村級、工商等資本設立鄉村發展基金,引導參與共富碼頭、共富商超等鄉村富民產業項目,姚莊、西塘等4個試點鎮發展基金規模達2億元。如總投資359萬元的大云共富商超項目,由縣供銷社、繆家村和億里福集團共同投資,繆家村可獲得租金收入、投資額10%保底收益和持股分紅,為聯結基地農戶增收1.5萬元,增幅50%。三是創新“雙金”體系。打好創新組合拳,做精專項資金,發揮財政資金撬動作用,做強發展基金,通過“雙金”模式一體化設計、推動和監管,形成政府來牽引、市場來唱戲的鄉村投入生動局面。如姚莊鎮通過專項資金打造現代農業小微產業園,并通過發展基金引入生鮮物流企業,入駐農戶畝均增收0.5萬元,增幅20%以上。又如惠民街道惠通村依托專項資金打造美麗鄉村,引入社會資本建設長三角智慧零碳綠谷項目,總投資2.5億元,納入上海交通大學和東南大學優質資源,將培育成為長三角農業小精尖企業孵化平臺。

  突出項目績效,提振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信心。一是摸清資金需求面。先行打破鄉村投入來源少、資金小、整合弱實際,在強村富民、和美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重點方向列出需求清單。嘉善縣以“雙金”為牽引,累計實施“飛地抱團”項目23個,已建成項目12個,為項目參與村帶來6.2億元分紅收益。二是建立動態項目庫。建立鄉村發展項目動態庫,開展精準分類、評價預判和動態更新。目前全縣已梳理出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集成改革等四大類近百個項目,計劃總投資超400億元。注重招優引強,每年在長三角地區舉辦農業項目洽談會,定期召開農業招商推進會,推動專班招商、駐點招商、中介招商。近三年,36個重點項目簽約落戶嘉善,總投資達25億元。三是找準項目發力點。圍繞重點工作,突出嘉善特色,把“雙金”更多用在刀刃上,花出效果來。2023年全縣聚焦浙北糧倉“核心區”、和美鄉村示范片區、“一鎮一事”和“土特產”四篇文章,計劃投入資金超30億元。并把建設浙北糧倉“核心區”列入全縣高質量發展十張金名片,建設項目76個,全力打造立足嘉善、服務長三角的穩糧優糧核心示范區。

  注重成果轉化,釋放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紅利。一是鞏固制度成果。制定并出臺“雙金”管理辦法,強化一體設計、一體推進、一體監管。實施項目全程陪伴,開展全程風險防控,形成了“項目準入、投放監測、績效評價、風險防范”等為一體的標準化管理流程,并在資金安排、業態培植等方面進行配套制度設計,為模式示范應用推廣奠定基礎。二是釋放共富紅利。在“雙金”模式有力驅動下,全縣已形成強村富民“雙擴中提低”的共富發展新形態,并連續推動五輪強村富民計劃。2023年全縣村均經常性收入達到480萬元,所有村經常性收入均超20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萬元,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8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倍差降至1.53,均列全省乃至全國前列。三是推動鄉村振興。通過“雙金”模式雙向牽引,全年鄉村有效投入突破50億元。在項目推動下,嘉善縣被列入國家級鄉村振興示范縣和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創建單位,取得全省“神農鼎”。

  (浙江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舉報電話: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舉報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